从桂林公馆到荟珍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转岗采购员

1980年,我结束了六年多的插队落户生活,上调到上海县石油煤炭公司。开始分在车队学汽修。两年左右的汽修工作,虽说可以学一点技术,但车队十来辆油罐车常常只是修修轮胎等小问题,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总这样下去不行。也许是单位领导观察到我比较善于交际,也流露过不安心汽修工作的想法,就把我叫到经理室谈话。他问了我一些插队的情况,笑着对我说,你在农村六年多的表现不错,还当了团支部委员。年轻人要有上进心,因此公司准备提拔你做采购员,到外地采购一些上海市计划外的能源(外采成品油)。

当时我女儿刚出生,太太在离家较远的吴泾上海焦化厂做三班,父母不在一起住。如果做了全国各地跑的采购员,家庭照顾方面肯定会有很大的问题。但我又非常愿意去做这个工作,感觉是领导给的难得的机会。于是,我没和家人商量就当机立断一口答应。

几天后,我开始了采购员的工作。当时郊县的资源由市公司计划分配,很多基层企业存在缺油问题,特别是制造业、用油企业,如橡胶厂、灯泡厂、塑料厂等常因机械油、汽油、柴油、煤油等资源的缺乏而停工停产。上世纪80年代整个社会最缺的就是石油、煤炭,特别是汽油,就是县委工作小车的汽油都是按照凭票供应、按车分配的原则。那时石油公司经营部的业务组是社会上吃香的部门。我感到被领导调去当采购责任重大,也是领导对我的信任。

第一次任务是跟随业务主任去辽宁营口炼油厂。但是出发当天业务主任致电公司说:“家人说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不能去东北,那里太冷。”出发之际传来这样的消息,对于一个二十出头从未出过上海的年轻人来说有点惊慌失措。经理最后也没能做通业务组长的思想工作,我只好拿起武装部借来的军大衣独自赶去上海北火车站。当时火车一般都是硬座,由上海到大连再从大石桥转火车去营口。那年冬天特别冷,遇到多年不遇的零下40度天气。可能是因为年轻,我没感到太冷;也可能是老天用严寒帮我感动营口炼油厂的领导。当时由于油源紧缺,不是对口单位不能供给,我毫无意外地遭到了拒绝。被拒绝后,我就第二天一早再去,一连几天下来,对方销售科主任被感动了,说他没有那个权,要给厂长打电话商量一下。记得当时有个年龄相仿的孟姓年轻人从中帮我说了很多好话,说大冬天,一个二十岁出头第一次当采购员的上海小伙单枪匹马来到东北,如果是他,打死也不敢去上海做采购工作。

几经周折,营口炼油厂领导终于发话,东北发上海一卡车是不发的,要发就是一个车皮。他们厂里当时没有那么多桶装油,火车油罐车当时是国家统配的,申请不到火车油罐。我听出话里有话,和厂长讲了很多好话。一个星期后,厂里答应特批一个车皮桶装32#机械油发往上海铁路南站。因为车皮是特别加出来的,所以必须在到货几天内全部拉完。我和公司领导汇报后,在县里装卸公司的配合下完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成功,也让领导对我刮目相看。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第二次就方便多了。接着一个车皮、一个车皮的货源源不断地发往上海南站。当年我为公司外采增加净利润约50万元,解决了本县润滑油供应不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