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邮文献史(1872-194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编 上海邮会组织的邮刊邮报

我们知道,无论是集邮的参与人数,还是集邮的社会影响;无论是邮品的搜集整理,还是邮学研究水平提高,全都要赖于集邮组织(邮会)发挥作用。1912年,在上海工部局任职的德根、施开甲和在中国海关任职的绵嘉义等外籍人士发起成立了上海邮票会,这是目前已知在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个集邮团体。但成员以外籍人士占绝大多数,吸纳了的少数中国邮人在会中也颇受一些洋人的轻视。此时,周今觉等认为,华邮要名播海外,就须创办中国人自己的邮会,《邮乐》第11卷12期曾作如下报道:“周今觉以本国人不能提倡本国之票而倚赖他国之人为可耻,故创立邮会,刊行邮志,以贯彻彼之爱国宗旨,实可敬服。”(《邮乘》2卷2期)

中华邮票会则大量吸收外籍人士参会,至1929年9月,外籍会员已达48人,占总会员的三分之一,盛况空前,为华邮和中国集邮家步入国际邮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相继建立的新光邮票研究会、甲戌邮票会等邮会,虽然成立的时间和背景不同,发展方向和活动特点有别,但是,它们的办会宗旨皆以推广宣扬华邮为核心,尤其是“中华会由周今觉君主其事,专门研求国邮古票之学识,并向国外宣传,使华邮地位日渐提高,处于老大哥领导地位”。(张赓伯语/《国粹邮刊》33期)

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衰弱,所以总体上华邮在国际上未被重视,专门从事华邮收集研究者不多。多数集邮者重点仍放在收藏外国邮票,仅附带收集华邮。另一方面,集邮工具书纯为外籍邮商用英文编著,且大多错讹不堪,研究中国邮票的论文、专著也均是外人所著。他们的有关外国在华邮政和中国通商口岸邮政史等邮集,也多次在当时的世界邮展上获得大奖。

邮会要想普及集邮知识,宣传集邮意义,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发展集邮活动,动员会员进行集邮研究,若不通过会刊是很难取得成效的。中华邮票会、新光邮票研究会和甲戌邮票会等邮会都把办刊作为维系会员,推广集邮作为邮会的核心工作,且办刊宗旨皆以宣扬华邮为核心。

这个时期由邮会主导问世的《华邮图鉴》、《中国商埠邮票图鉴》、《邮话》、《中国邮戳纪略》,都是为了弘扬华邮而创作整理的经典邮学文献,“时时读之,则国邮罗于胸中矣”。(袁克文:《说邮》)在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年代,爱国激情成为邮会编印集邮书刊的一种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