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img

顾玉东,男,满族,1937年10月19日出生,山东章邱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卫健委手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

顾玉东教授从事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工作已50余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臂从神经损伤与疾病的诊治》《手的修复与再造》《四肢创伤显微外科修复》等专著。主编《手外科学》《手外科手术学》《临床显微外科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手外科分册》《残缺肢体的修复重建》等专著。

主要成果:

“静脉蒂动脉化腓肠神经移植”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5年);

“足趾移植术中血管变异及处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

“臂丛神经损伤诊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

“健侧颈7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993年);

“肢体创面的皮瓣修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

“组织移植的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

“长段膈神经及颈7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

“臂丛损伤后手功能重建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2012年);

“臂丛损伤后手功能重建的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

“臂丛损伤后手功能重建的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

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称号;1989年和1995年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1992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标兵”;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获“白求恩奖章”;199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获“上海市教委系统道德标兵”及“全国卫生系统医德标兵提名”;2011年获“全国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称号;2015年获上海市医师协会“仁心医者”特别荣誉奖。

img
img

王威琪,男,汉族,1939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省海门市。生物医学工程学家(医学电子学)。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留校至今。现为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副会长等。曾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王威琪长期从事医学电子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医学电子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多项首创或优秀的成果。曾获得世界医学生物超声联盟的Pioneer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0多项省部级奖项,发表论文350余篇,著作(合编)7本,有2项发明专利。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img
img

钟世镇,中国工程院院士。1925年9月出生,广东五华人,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临床解剖学专家,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主要学术工作是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主编学术专著11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0多篇,在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领域,有系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学术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全国优秀科普一等奖、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柯麟医学奖”、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全军优秀教材一等奖。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