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物超所值
消费群体可根据性别、年龄和喜好来分类,不过最重要的依据还是经济能力。一件服饰在品牌设计、原料和生产等方面都有其对应的消费层次。1975年成立于西班牙的ZARA服装品牌,将时尚设计与大批量生产相结合,打开了平价的市场大门。不过,该品牌却无法与奢华或精品沾上边,一句“哎呀,撞衫了!”,道出了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状态,以及一种不愿与他人相同的特别心理。然而,一些奢侈品牌,如Louis Vuitton、PRADA、HERMES等,产品数量稀少,且拥有的客户也少,所以其消费者不容易撞衫,而且其在价格上也有着更加鲜明的消费层次。
不论精品服饰,还是大批量的快销服饰,若“称斤掂两”地比较两者的原始价值,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两者的单品价格却有着巨大的差距。形成差距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品牌效应、目标客群等,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设计。一块腐朽的木头被木匠雕刻成精美艺术品后,其价值就会水涨船高,而未经打磨的钻石价值往往不高。
人类对于美感的追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目前已不可考,但我们可以看到,动物的基因中似乎就存在着这样的倾向。雄性孔雀天生就懂得展开身上的羽毛来吸引雌性孔雀的目光,色彩鲜艳的景象会吸引目光或对周围环境起到提升作用。这样的思维也“感染”了电子行业,以功能为导向的电子设备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1995年,微软公司推出了95版操作系统,使生硬的代码指令通过图像化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互动。通过办公软件,人们能够快速地编辑文档,并且可以很容易地修改排版方式和字体等,而浏览器的应用使得获取全球的信息变得轻而易举。这个转变已经超越了物理属性所提供的价值,也可以说是一种赋能。每年不断迭代的软件版本,使得使用者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来获得虚拟价值。也许这与服饰的设计思想略有不同,但其本质上只是为软件附加了一件价格不菲的“隐形衣裳”。
设计的感染力并没有因为拉开了消费层次或激发了消费者新的需求而停止脚步,它渐渐地由群体影响扩展到个人影响,一种可大可小的新商业模式——定制化产生了。定制化是指按消费者自身要求提供服务,它涉及各行各业。金融面的股市投资、理财产品、基金债券等,个人面的健康寿险、风险管理、遗嘱委托等,实体设施的附加项(如定制化汽车、首饰甚至遗传基因编辑),等等,都能够通过定制化的模式为单一客群提供唯一或数量极少的定制化服务。然而,一系列的设计附加值和虚拟价值,使得实际价值不断膨胀。网络技术的持续创新、带宽的增加和费率的下降,使通过网络实现财富交换成为常态。多数进入大型购物中心的人,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消费,同样,在面对海量的在线商品时,人们也总能在任何搜寻与推送中找到大量感兴趣但又不是必要需求的商品。因此,新一轮问题正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