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深谈之武英(2)来燕
前朝梁平帝,虽开创千古壮举,令公主摄政,却也怕真留给千古男文人骂名,故而令武英立誓,此后尽可摄政当权,绝不取太子帝位。
太子比武英小四岁,除了是皇后嫡出,再也找不出任何长处,非要说,大概就是秉性憨实,除了好点色,还没什么大的坏心眼。
十八岁登基,面对满朝站了一堂的文武百官,脑容量有限的梁末帝很不自信。
因为从前当太子参朝议政的时候,他就时常被这些仿佛总有一百个心眼子的官员们说得晕头转向,根本不知道谁对谁错,而父皇还常常要听他这个太子的意见,时常弄得他结结巴巴,哑口无言,随之便感受到了满朝文武的轻蔑,如芒在背。
可是他就是听不懂,有什么办法呢,何况这些百官一个个都是些难看的老头,要么就是大老粗,说话又没有他宫里的那些娇娥美人动听,内容更是天书一样乏味难懂,他根本不想听他们说话。
于是这些官员一早明里暗里放弃了草包太子,偏向了颇有权欲野心的三皇子,与还算会笼络人心的五皇子。
太子便从此受到冷落,时不时还要在朝堂之上,受到来自三皇子党与五皇子党的刻意刁难,引他出丑,甚至还发生过好几次因他误说了话,而哄殿大笑之事,连他的父皇都只觉丢脸,有一回气得直叫他退出殿去。
是以梁末帝自当太子时起,就极怕上朝,最怕上朝时百官跟自己议政,而每闻他言后,又露出那种带着意味不明笑容的奇怪眼神。
但自当了皇帝,瞧着站在百官之前,一脸冷清、不辨喜怒,却能三言两语将朝政吩咐得井井有条,下令上午要杀人,绝不拖到下午的皇姐,以及一朝上下战战兢兢、低眉顺眼的文武百官们,梁末帝突然觉得当皇帝是这样的简单,只需要按照皇姐说的下旨就好了,皇姐已经立言终身不嫁,此生都会是皇室中人,又不会帮着外家来害他。
当然,如果皇姐不要总是吩咐太傅盯着他读书习政就更好了,本来父皇就是将朝政议事一律交给了皇姐处理,让他下旨也不过是走个过场,事实上,连传国玉玺都是皇姐在保管。
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当今大梁真正的帝星,乃为大长公主娘娘也。
梁末帝对此没有一点自己才是正主的窝囊感,反而觉得能这样就很好了,毕竟,要是没有皇姐,那些文武大臣根本不会听他的话,到时候江山还是不是他们家的,都是个问题。
皇姐在,至少文武大臣表面还对他三呼万岁,他自己也可以享受身为皇帝的体面,喜欢哪个美貌宫婢,只要多看两眼,自然有手底下识相的宦官给自己送到面前来——当然,这些事情不能太过让皇姐知道,否则皇姐肯定不允的。
幸在皇姐成日里忙着治国问政,自己都没空去找男人,只要轻易不犯到她眼前,自然没有那没眼力见的敢为这点小事,去多嘴多舌什么,好歹他也是个皇帝,不就是玩几个女人,能被他看上,那是她们的福气。
是以,梁末帝安心地当着世人眼中也许憋屈,他自己却只觉天上人间也不过如此的“傀儡”皇帝。
事情的转折是在梁末帝当皇帝的第三年,做“傀儡”皇帝做得愈发得心应手的他,强淫了一名新进宫的小宫女。
那小宫女却是不知道规矩的,挣命反抗,还差点咬掉他的鼻子,他气得败了兴,令左右宦官按住了狠狠打她。
打得满头满脸的鲜血,一段草芥一样瘫在地上奄奄一息。
梁末帝气得扭曲的脸上才总算解了点气,但随即想到明天还要上朝面见文武百官,这刻着牙印的鼻子怎么见人,又气得命宦官将她那满嘴会咬人的牙齿都敲下来。
小宫女名叫金来燕,十四的年纪,原是一落第书生之女,从小跟着读书,识文断字,颇有才气,连她爹都不止一次感叹,可惜生为女儿身,否则何愁不能继承自己的志向,将来考取仕途,为重建清明的世道,出一份力。
直到武英大长公主的布告下来,竟然开放官员之女考官进仕的通道,金父得闻愣了半晌,才捶胸顿足,禁不住掩面大泣,只觉得是自己无能为官,竟然连带耽误了女儿的前程。
金来燕却是冷静许多,也想到了办法,与金父商议,既然不能走考试这一条通道,那自己何妨进宫去,努力争取到大长公主娘娘身边伺候,相信只要有机会,自己一定可以得到大长公主娘娘的用。
虽然过程曲折了些,但总比一世做个只能被拘在后宅深院、不知天高地阔的妇人更有滋味。
人生一世人,当立一世事。
年少立志的金来燕被丢在宫墙中最深暗幽冷的枯井里,她满口的牙被敲落了,满身的伤口流失鲜血,染红了井底的陈年枯骨。
武英拨人来找到她时,尸身已经凉透,在井壁上得见几行血字:
愿奉鸿鹄来,岂料命中燕。
未知宫禁深,我命长不甘。
武英亲自来看了井壁上的字。后查知金来燕身世,一天一夜,一言不发。
梁末帝从此再不得纳一妃一嫔,且左右再不得宫女服伺,并以养伤为名,禁足三月,期间不得宫妃探望,食膳一律按照天牢放饭,若有徇私,哪怕多给一口水,也立斩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