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段不应忘记的历史记忆
刘双全
2012年的盛夏,正是吐鲁番的葡萄挂满藤架的时节,我见到山东德州老家来的几位不速之客,带队的是中共德州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办公室主任、政研室主任陈璞平同志。一番交谈之后,方知他们是为了采访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战史而来。60多年过去了,期间也曾几次回鲁省亲,受到了家乡党政领导和父老乡亲的热情接待,但真正知道我是在战争年代一路苦战打进新疆的人并不多,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几乎已经无从知晓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甚至连我自己的脑海中也都渐渐模糊了远去的硝烟战火。始料不及的是,几个年轻人却一路迢迢,沿着渤海军区教导旅的踪迹来到天山脚下。这使我的内心一阵阵激动,残酷的战争场景再次浮现,尘封已久的记忆如开闸的洪水涌上心头。
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是由山东渤海老区翻身农民整建制组建的一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唯一一支从祖国版图的东端打到西端的铁军。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央军委“扩大部队,应付内战”的需要,党中央、毛主席委派张仲翰、曾涤等首长率领第359旅和晋绥军区的321名干部,从陕北延安来到山东渤海革命老区组建新军,在山东军区陈毅司令员和山东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下,短短几个月就完成招兵任务,正式成立了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全旅总兵力约1.1万人,其中2/3来自德州地区,半数以上是我的老家宁津县人,另有少量兵源来自滨州地区的惠民县及济南市的商河县(当时也隶属德州),号称“八千山东好汉”。我那时年仅18岁,又是独生子,按政策可以不去当兵,但因为在村里担任村长兼民兵队长,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带领全村基干民兵参加了队伍。1947年10月,教导旅在渤海区根据地经过半年军事训练,由山东省庆云县开拔西进。11月,部队到达河北省武安县,改编成西北野战军王震将军所属的第2纵队独立第6旅,后又改编为第1野战军第2军步兵第6师。至今我还记得,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在武安部队交接仪式上对我们慷慨激昂地说:“山东自古出好汉,你们渤海军区教导旅就是当今天下的山东好汉。从今天起,我把你们交给王震将军,由他率领你们到西北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从此以后,这支主要由鲁西北翻身农民组成的新军,在王震将军的指挥下,兵出渤海湾,浴血大西北,铁流万里,历尽艰辛,先后参加了运安、宜瓦、荔北、陕中等十大战役,相继解放了安邑、咸阳、天水等16座城市,于1949年底西出嘉峪关,跨越死亡沙漠,翻越祁连雪山,抵达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后来这支部队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又整建制转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2师,投入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之中,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年我们这帮从鲁西北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儿子,大字不识一个,又没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是抱着“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胜利果实”、“打完老蒋就回家”的朴素念头踏上西征之路的。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回家的路竟是那样的遥远、那样的漫长、那样的渺茫。半数战友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另一半战友西出阳关,屯垦戍边,“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工作繁忙等原因,许多人这一辈子就再也回不到山东老家,更不用讲为父母养老送终,在心头上留下了无数难以弥补的遗憾。
夕阳如血,沧海桑田。一个甲子已过,世间换了天地,新疆变了模样。像我们这样的老兵,饱受了战场上“生与死”的考验,走过了解放后“去与留”的洗礼,经历了“文革”中“兵与民”的迷茫,太多的惨烈与悲壮,太多的豪情与凄凉,太多的无奈与彷徨,让我们对昔日血洒疆场的战友倍加怀念,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对未来国家的繁荣富强倍加自信。那场战争幸存下来的老兵本来就不多,目前仍然健在的更是年事已高、少之又少。“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我们这些远离家乡数千公里、几十年的老山东,看到家乡人仍然惦记着我们,仍在追溯这段曾经记载着我们光荣与梦想的历史,真是非常感动。
璞平同志是我家乡的一名党政领导干部,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历史学会会长,工作之余出版有《陈独秀之死》《母亲的红色之恋》等多部文学及史学专著,多次荣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特别是近年出版的军事文学《无字碑》,以生动翔实的笔墨,描写了当年另一支渤海劲旅华野第10纵队(后整编为第28军)南下福建、进击金门的光荣历史,在军内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如今,为了抢救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这段被淹没的历史,璞平同志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辞劳苦,奔波于天山南北,做了大量考证工作,查阅了大量资料,采访了幸存的老战士,还有老战士的亲属。我与他一见如故、心灵相通。感激他的这份执着、这份对历史的尊重、这份对先烈的敬仰。相信这部书能够再现当年山东解放区为推翻旧政权、建设新中国作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让后人感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家乡人民还记得我们这些“忠孝不能两全”、终生戍边的齐鲁游子。衷心期望璞平同志工作之余能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以传承历史、教育后人、告慰先烈。
以上叙述,聊以为序。
(该序作者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司令员,山东德州宁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