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第359旅之“中原突围”
王震率第359旅深入敌后,南下北返,跋涉两万余里;中原突围,浴血拼杀,归来时减员大半,急需补充兵源,以应付内战所急。
1944年
11月
为配合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主力组成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第1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由王震担任司令员、王首道担任政治委员、郭鹏任副司令员、王恩茂任副政委,深入华南地区创建新的抗日根据地。
第359旅第719团团长张仲瀚任南下支队第3大队大队长,第719团政治委员曾涤任第3大队政治委员,随同支队强渡黄河,冲破日军层层封锁线,踏上艰苦的南征之路。
1945年
2月
王震率南下支队主力渡过长江后,南征广东。张仲瀚部第3大队奉命改称“第3支队”,留在鄂南、湘北一带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亲历者说
时任第359旅第719团第2营副教导员史骥
2月23日夜晚,天微阴,不时地落下几滴雨,部队要抢渡长江天堑了。仲瀚同志带领前卫团来到江边,习惯了“靠前指挥”的王震同志也来到前卫团。他们俩精心安排,低声向干部交代后,又对船工的负责人讲了政策和要求,团队就迅速地登船出发了。部队在江面上巧妙地躲过了日军汽艇的巡逻。前卫团顺利地到达对岸,占领了阵地,然后接应全军胜利到达江南。
5月
南下支队进至湘鄂赣边地区,建立湘北军区,任命张仲瀚为军区司令员、曾涤为政治委员,率第3大队在平江、浏阳、岳阳一带与日伪顽军坚持斗争,巩固了鄂南抗日根据地,扩大了湘北抗日根据地。
8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调重兵在粤南“围剿”南下支队,经中共中央批准,王震率南下支队返回中原,遭到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张仲瀚临危请命,率第3大队在江南坚守阵地,与敌周旋,掩护南下支队主力北渡长江。
亲历者说
时任第359旅第719团第2营副教导员史骥
南下主力奉中央指示渡江北返时,第3支队受命担任后卫掩护。当时我军在江南地区回旋范围已大大缩小,仲瀚同志指挥第3支队在弹丸之地的金牛镇梁子湖一带与敌周旋,部队行踪令敌人始终难以捉摸。乃至敌人发现我们只不过四五百人,想要扑灭我们时,仲瀚同志率第3支队已完成任务,巧妙地渡江北上了。后来在全旅大会上,仲瀚与第3支队受到王震同志的表扬。
10月
王震率南下支队冲破敌人层层封锁,与李先念、郑位三领导的新四军第5师在湖北省黄安县庙其湾胜利会师,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由郑位三、李先念、王首道、陈少敏、王震5人为常委,同时成立中原军区,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下支队恢复第359旅番号,编入中原军区第2纵队序列,郭鹏任旅长,王恩茂任政委。
张仲瀚被任命为第359旅第719团团长兼鄂北军区司令员。
1946年
1月
内战在即。为遏制中共军队在中原地区的发展,蒋介石命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调动10个整编师约20万人,采取铁壁合围战术,将中原军区5万解放军官兵包围,企图将中原解放区军民饿死、困死在方圆不足百里的鄂北小镇宣化店一带。
张仲瀚奉命离开中原军区,赴北平就任“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叶剑英的高级联络参谋。
5月
蒋介石全面内战准备就绪,遂将围困中原军区的军队增至30多万人,随时准备发起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6月
14日,蒋介石密令武汉行营主任程潜和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1.出动鄂豫皖边区外围所有部队,对共军严密封锁,分进合击,彻底消灭中原地区共军。2.为避免共产党的指责和美方调停人的为难,着令武汉行营所辖部队,均归郑州‘绥靖’署指挥出击。”
20日,刘峙向围困中原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下达全面进攻的作战密令,特别强调:“如共军突围,各进剿部队务不分地域,跟踪穷追,直至共军就歼为止。”
23日,面对数倍于己的敌重兵的分割包围,中原军区所部“合法转移”已无可能。为此,中共中央中原局向中央提出主动突围。毛泽东复电:“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26日拂晓,国民党军分4路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的中原解放区宣化店发起大规模进攻。刘峙扬言“48小时内一举将中原共军围歼”。内战全面爆发。
中共中央中原局立刻紧急部署突围行动,决定:皮定均率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7000余人向东佯动,吸引敌人主力。中原军区主力则兵分两路: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第2纵队第13、15旅和南下北返的第359旅及干部旅共1.59万人,组成北路军;王树声率第1纵队第2、3旅共1.3万人组成南路军。两路兵马乘夜向西南方向隐蔽突围。
29日,中原解放军北路军集结于平汉铁路东侧20里,分两路从南、北方向突围。南路由王震率领,从信阳以南、武胜关以北的李家寨突破。北路由李先念率领,从信阳以南柳林车站与何家店之间突破。次日拂晓前,部队越过被刘峙自称为“钢铁防线”的平汉铁路,撕开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长驱兼程西进。
亲历者说
时任第359旅第719团第4连连长谢高忠
1946年6月,正是烟雨迷茫、花天锦地的季节。这些天来,我们驻宣化店一带的部队,“野外演习”越来越勤,政治空气也一天比一天显得紧张起来,叫人感到一种大雷雨将要到来的征兆。隐隐听说蒋介石调动36万美式装备的师团,把我们驻扎的中原地区全给包围上啦,包围圈一天一天地收缩。
6月27日,我们连奉命做了一次大的“野外演习”准备。傍晚时分,突然接到命令:做好战斗准备,开始突围。1个小时以后,部队就出发了。
夜,漆黑一片,大雨唰唰地下个不停。我们踏着泥泞的草地,神不知鬼不觉地向河南、陕西方面急行军。1天1夜后,我们被敌人发觉了,急行军变成了且战且走。我们在王震旅长(时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率领下,越过敌人吹嘘的“铜墙铁壁”——平汉铁路封锁线,又经过几番苦战急进,来到了荆紫关前。
7月
11日,蒋介石急令刘峙所部整编第41、47、15师赶往河南镇平、淅川一线,胡宗南所部整编第1师第1旅、第90师第61旅连夜赶往豫陕交界的荆紫关、南化塘一线,企图将李先念之北路军阻挡在丹江东岸,堵死入陕道路。鉴于形势严峻,为分散敌军兵力,中原解放军北路军决定兵分左、右两翼西进。左翼由李先念、郑位三率领军区机关及第13旅、第15旅第45团共7000余人,经湖北郧县南化塘、陕西山阳漫川关一线向宁陕方向前进。右翼由王震率领第359旅、干部旅、警卫团共8000余人,准备取道荆紫关、山阳向镇安、柞水前进。
12日,王震、郭鹏、王恩茂率第359旅围攻豫陕边界重镇淅川县城,与胡宗南部整编第90师激战1夜,未能攻克,而此时刘峙所部在后相继逼近,胡宗南所部在前占领荆紫关,两支大军对第359旅形成合围之势,情况万分危急。王震果断决定改变原定计划,南下抢渡丹江,取道鲍鱼岭进入陕南。
14日,第359旅在大石桥抢渡丹江。时值雨季,山洪暴发,水位骤涨,水深流急。王震一马当先,跳入滚滚激流,带头泅渡,全旅士气大振,奋勇争先,最终突破敌军封锁,胜利渡过丹江,进入人烟稀少的郧县地区,粉碎了刘峙、胡宗南将王震所部全歼于丹江以东的妄想。
亲历者说
时任第359旅第719团第4连连长谢高忠
荆紫关是鄂、豫、陕三省的钥匙,连绵突兀的险恶山峰横拦在我们面前。丹江翻滚着浑黄的波浪,使荆紫关显得越发险要。
我们开始攻淅川的时候,听说胡宗南的第90军从灵宝乘车赶来,占据了关头,敌第10军、第41军、第47军又像尾巴似的跟在我们后面。看来敌人妄想依靠天险和丹江洪水暴涨的时刻,围歼我军。
7月13日,轰鸣的炮声吼叫着,团长命令我们连由后卫变前卫,攻占荆紫关的前哨山头。我们连的战士在连续20昼夜的苦战和行军中,已经十分疲惫了,昨夜又顶着大雨在曲折滑溜的山路上折腾了1个整夜,但一听说打仗,立刻一个个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两个小时后,我们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强攻前哨山头,一连4次攻击都没有成功。第五次冲锋开始时,我手头上只剩下两颗手榴弹了!我带头冲上前去,依靠弹坑作掩护,终于攻下了山头。
山上的敌人跑光了,团长命令我们监视敌人的南犯,以便主力寻找突破口。不多时候,王震司令员来了。他召集全连战士,劈头就说:“你们的仗打得不坏呀!多打几个漂亮仗,我们就能突破敌人的包围,胜利地回到延安见毛主席。”这些天来,司令员一直在泻肚,胡子好久没刮过,又黑又密。司令员接着指着前面山头说:“这山头就交给你们连了,你们攻下它,还得守住它。”
1个小时后,敌人一连攻击了我们两次,都被揍了回去。阵地上烟雾消散,敌人的冷枪也哑了,四周一片奇怪的沉寂,山下一个小村落里出现一个打白旗的匪军,连连喊着:“起义,起义,投降,投降!”
“哈,他们想来钓鱼了。”我和团部参谋交换一下眼光,带着匪军去见团长。
团长说:“谢连长,接收的任务交给你了。”
“团长,”我有点急了,“这不是睁着眼上他们的当吗?”
团长拍拍我的肩膀:“识破敌人的诡计还不够,还应该将计就计,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给我们造成过关的好时机。”
我叫副连长带着全连的战士顺着丛林下山,埋伏在离村不远的高地上。我和几个机智的战士跟着匪军径直向村子前进。
我们进了村,刚过一条小河边,一声枪响,山上站起1000多名匪军,得意地叫着“抓活的,抓活的”。我们转身奔下壕沟。敌人以为我们是败退逃跑,一窝蜂直追下山。
我们趁敌人下山渡河的时机,发挥全连埋伏的火力,居高临下开火。敌人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乱作一团。我们打得正起兴,有谁兴奋地叫了一声:“看,连长。”我回头望去,不远的天空闪耀着3颗红色信号弹,我知道我们主力已越过荆紫关了。我们没作停留,从西南方向冲过山去,赶上了主力部队。至此,敌人消灭我军于淅川、大石桥地区的阴谋又彻底地宣告破产。
17日,王震率第359旅由郧县地区向玉皇山、鲍鱼岭挺进,又遭敌重兵围堵。危急之中,我全体官兵坚决战斗,杀开血路,进入陕南。
亲历者说
时任第359旅第719团第4连连长谢高忠
我第359旅进入秦岭山区后,曾以最大的努力希望在秦岭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但胡宗南集团拥有10万精兵,盘踞关中,深恐我军立足于此,与陕甘宁边区形成夹击秦川之势,遂不惜调动一切机动兵力,对我进行不断的围追堵截,使我军连日处于连续作战之中。尤其该地区被国民党统治多年,地瘠民贫,人烟稀少,又兼敌利用保甲制度威胁群众,有些地方群众逃跑一空,我们得不到粮食和物资的补充,经常以野菜、野果、烂洋芋等充饥。在这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的荒山丛林之中,我们经常冒雨而行,伴棘而卧,风餐露宿,饥饱不均。从司令员到战士皆已衣服褴褛、裸臂赤足。
有一天,我带着第4连战士们追赶部队,爬上一道山梁,在铺着陈腐树叶的小道上发现许多深深的脚印窝窝。见到这些脚印,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有的战士指着一道踩得很深的脚印,高兴地喊着:“这是司令员的脚印,跑步前进,追上司令员。”
一天,警卫员给王震司令员搞来一双布鞋,他风趣地说:“我们现在是赤脚军,叫我穿鞋,你不是成心把我排挤出赤脚军吗?”回到边区后,大家在抽烟时,都在脚底硬茧上擦红头火柴,一时传为美谈。
20日,皮定均率担任掩护任务的第1旅一路厮杀,向东进入江苏、安徽交界,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保存骨干5000余人,成为中原突围建制最完整的部队。不久,第1旅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3旅,投入新的战斗。
26日,王震所部进入丹阳县,再次陷入胡宗南8万大军包围之中。此时部队已相当疲劳。王震决定:干部旅分散行动;第359旅第717团单独突围;自己率第359旅第718、719团和旅直统一行动。
29日,李先念率北路军左翼经过千辛万苦,到达陕南,建立了豫鄂川陕根据地。
8月
2日,王震率第359旅主力攻占镇安县城,向宁陕转进。
9日,鉴于胡宗南调集国民党整编第24、135、84、28、1、123、65、53、144旅,从四面八方压来,企图围歼我第359旅于阳坝、关口、太山庙一带,王震电示中央,请求撤回陕甘宁边区。
15日,中共中央批准第359旅北上,返回陕甘宁边区。王震在洋县石板垭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由王震、郭鹏、王恩茂率第359旅第718、719团为左纵队,徐国贤副旅长率第717团为右纵队,分兵夺路北上。
23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派出第1、3旅和新编第4旅出击陇东,接应第359旅。
28日,王震率第359旅第718、719团经陕西长武县南瓦云寺,奋力突破胡宗南最后一道封锁线,越过西兰铁路,进入陕甘宁解放区。
29日,王震率第359旅第718、719团到达甘肃镇原县屯子镇,与前来接应的陕甘宁边区警备第3旅胜利会师。当日,毛泽东发来贺电:“部队在陇东休整,王震先回延安。”
亲历者说
时任第359旅第719团政委曾涤
1946年8月,第359旅从中原突围北返,胜利地来到陇东。经过两个多月的行军作战,部队确实够疲乏的了,再加上翻越秦岭,出没于荒山野林、人烟稀少的崎岖小路,气候变化无常,时冷时热,常常雨夜行军,在荒林里伴棘而卧,难得休息,得不到补充,只能以野菜野果充饥。所以,全军上下衣衫沾满泥土,有的赤脚裸臂,大都头发很长。但是,指战员们却将手中的武器擦得铮亮。按照战士们的说法,浑身上下有两件宝:一是三八式步枪;二是11号汽车(即两条腿)。
胡宗南发现我第359旅北上企图以后,连忙调动他的十几万人马尾随而来。在他看来,前有川陕、西(安)兰(州)两条公路和渭、泾两条大河,外加陇海铁路和封锁边区的层层封锁线,后有10万追兵,消灭这几千人马是不成问题的事情。就凭这些,他不止一次大言不惭地下过“消灭359旅、活捉王震”的命令。
我第359旅于8月15日在陕南洋县的华阳地区击溃两路追兵之后,经过百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17日来到留霸一带;之后经过3天两夜强行军,冲破了前面敌人3个师的堵击,摆脱了后面敌人5个师的追击,19日连夜翻过一座绵延数十里的大山,突然出现在凤翔与宝鸡之间的五里庙。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动作使敌人防不胜防,我们安全地通过了进入边区的第一道关口。
党中央、中央军委预料到敌人必然会对我们布置所谓新的“围歼计划”,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我们当前的困难处境,决定由新4旅、警3旅分别在泾川、长武方面向南出击,打开一个缺口,以钳制敌人的兵力,接应我第359旅进入边区。更重要的是,中央每天都用电报把敌人分布与调动的情况以及我们行进的方向与应注意的事项全都作了及时而详尽的指示,使我们突破最后几道封锁线和包围圈、安全进入边区有了可靠的保证。
我军胜利突破川陕公路之后,根据中央指示,趁敌调兵遣将布置尚未就绪的空隙,在20日那天,不顾疲劳,连夜急进。先头部队以45分钟疾行15华里,强占了渭河徒涉点。经过千辛万苦的长途跋涉以后,还能有这样迅速的战斗动作,简直是奇迹。21日,我们胜利地徒涉渭河,迅速通过陇海路。22日,我们到达陇县的桃丹子地区,遭到敌人先头部队的阻击。当夜下着大雨,漆黑一团,我们在雨夜里沿着崎岖小道行走,绕至大底村。敌人的先头部队被我们阻击于大底村的村口。
8月27日,南下接应我们的新4旅、警3旅分别在邠州、长武之间向敌人猛烈进攻,摧毁了敌人的几道封锁线,攻占了太平镇,打开了一个缺口,从太平镇到屯子镇好比搭起一座坚固的桥梁,迎接我们进入边区。
当我们听到兄弟部队胜利出击的消息以后,人人信心十足,勇气倍增,以一天行军150华里的速度星夜向北急进,准备在邠州与长武之间的瓦云寺通过最后一关,突破西兰公路,强渡泾河。28日,当我们隐蔽到瓦云寺附近时,在山头望见公路上的汽车来往不断,原来敌第28师占领了瓦云寺一线,利用险要控制了所有道路与要点,防我突破。跟在我们后面的敌第135师已经与我们后卫部队打响。我军处于两面受敌的境地,形势很是险恶。
在这紧要关头,旅党委发出庄严的号召:“奋勇当先,突破最后一关,争取迅速与兄弟部队会师屯子镇!”在这个坚强有力的号召下,第9团坚决迎击尾追上来的敌第135师,第8团在王震司令员的指挥下勇猛地向正面之敌发起攻击,当即占领了大约200米的公路线,打开了缺口。敌人从东、西两面夹攻过来,始终没能合拢这个缺口。我军迅速通过了最后一道关口。第9团完成抗击任务之后,在第8团掩护下也顺利通过公路,渡过泾河,进入固原县境。就是这个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追了1个多月的敌第135师(后改为旅),在几个月后被我西北野战兵团全歼于延安以北之羊马河。当敌人那个一直叫嚷要“活捉王震”的旅长(从前的师长)被我活捉之后,在山头上见到了王震司令员,王震司令员饶有风趣地说:“我们打过多次交道了,想不到今天在这里才见头一面。”关于谁捉谁的问题,就这样结束了。
8月29日,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经过上萧、荔镇,向兄弟部队预定的会师地点——屯子镇奔去。当望见屯子镇的时候,大家的心立刻急速跳动起来。刚刚走进屯子镇,前卫部队看见一支整整齐齐的队伍向我们开来,在村口分成两路,列队欢迎我们。小小的屯子镇里顿时充满了无产阶级真诚友谊的热烈气氛,许多同志感动得流出了眼泪。我们毕竟是太疲乏了,见到自己的阶级弟兄,再也支撑不住了,连话也顾不得多说几句,躺在地上就睡着了。由于与兄弟部队胜利会师,安全有了保证,我们在屯子镇舒舒坦坦地休息了一夜。
我们来到了灵杖村。这是我们进入边区以后第一个休整地点。村里的老乡们看见我们后欣喜若狂,家家送米,户户腾房,附近村庄的群众也连夜冒雨赶来慰问。边区人民就是这样热情地来接待远征归来的子弟兵。
8月31日,听说联司首长和陇东地方党政派代表远道来这儿慰问我们,我们急忙出去迎接。早在1个多月以前,这里的党、政府和群众就知道我们要回来,人们紧张的准备工作从那时就开始了。现在,庆阳城内正忙着筹备盛大的欢迎会,光慰问品就堆满了几个大窑洞。
第二天,王震司令员在连以上干部会上宣读了党中央的电报。中央庆贺我们胜利地进入边区,命令我们在庆阳地区稍事休整,立即开赴延安,准备迎接新的任务。
在庆阳休息了几天,我们向延安出发了,那儿有我们的党中央,有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有我们的战友、同志和亲人。我想,见到那宝塔山,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延安——母亲,我们又回到你的身边来了。”
9月
8日,徐国贤率第359旅第717团穿越徽县、两当、六盘山等地,从平凉以西跨过西兰公路,由马渠进入陕甘宁边区庆阳,与主力会合。
27日,王震率第359旅回到阔别两年的延安,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解放日报》当天发表了《欢迎三五九旅胜利归来》的社论。第359旅是继皮定均旅之后第二支成建制回到解放区的中原军区部队。
王震率第359旅南下北返,历时近1年,转战7省,行程2万余里,作战160余次。特别是此次中原突围,第359旅日夜兼程5000余里,粉碎了20余倍于己的敌军沿途的围追堵截,突围时有5000余官兵,成建制回到延安时已减员至1893人,加上以后零星归队的共计2200余人,幸有排以上干部480人尚存,保留了战斗骨干。其中张仲瀚的第719团战斗减员严重,仅剩200余人。第359旅这一壮举,调动和分散了大量围攻豫鄂陕根据地的国民党军兵力,打乱了胡宗南集团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计划,为保卫延安赢得了宝贵时间。
亲历者说
第359旅第718团栗政通
1944年,部队奉命南征,经过40天的战斗生活,胜利到达湖南省,在长沙及湘江、洪湖一带展开游击战争,不久建立了湘鄂赣边区。后来因敌伪合流“扫荡”,边区不能巩固,故此部队又奉命继续南进,经过30天的行军作战,到达了广东南雄。日本鬼子投降后,国内情况有变化,部队马上奉命北返。这时的形势非常紧张,蒋介石调动7个师“追剿”、堵击我们,企图将我们消灭在湘鄂赣之八脉山间。我们坚决作战,冲出了重围。经过20天的战斗行军,部队胜利与江北新四军第5师在中原会合,从此告别了江南。到达中原后,不久宣布了停战令,我们就停留在中原,待令调遣。可是,蒋介石背信弃义,又调动了7个军的兵力,将我们重重包围以及进行经济封锁,最后发动了攻击,妄图把我们消灭在中原地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被迫突围,由湖北醴山、黄陂等地向西北前进。蒋介石仍调兵“追剿”、堵击,造成我军紧张艰苦,一天打几次仗,有时还吃不到饭。我们经过1年零10个月,最后胜利地回到延安。南下北返共计两万余里。
时任胶东军政大学分校学员李光铣
第359旅虽然南下北返取得了胜利,但部队损失惨重。全旅于1944年11月1日南下开辟抗日根据地时有5060人,而1946年8月29日在甘肃宁县屯子镇与策应部队警备第3旅会师时只剩下1893人,加上以后零星归队的共计2200余人,减员2800余人,因此急需补充兵源,以应付内战所急。
10月
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举行大会,热烈欢迎南征归来的第359旅。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领导人出席。毛泽东高度赞扬了第359旅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他说:“你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深入敌人心脏,敢于和敌人作斗争,打破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剿’,胜利返回延安。你们是党的宝贵财富,虽然牺牲了不少同志,但是你们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经历了第二次长征。”他勉励第359旅要重整旗鼓,加紧训练,准备打仗。
同日下午,中共中央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出请柬,在王家坪礼堂宴请南征归来的团以上干部。革命老人续范亭兴奋不已,即席赋诗一首:“王震将军不会飞,八千子弟两条腿,天罗地网都突围,万里长征百战归。”
亲历者说
时任第359旅第718团代政治委员、南下支队第4大队政治委员熊晃
部队刚进入陕甘宁边区,王震便先到达延安向中央汇报。金忠藩随王震一起去看望中央首长。见到毛主席,后来又去看望朱德总司令、任弼时同志等。任弼时同志说:“好几天和你们失去联系,我几天几夜没睡觉!”王震说:“部队边走边打,没有时间架电台。”弼时说:“你们的部队能打仗,打得英勇顽强,回来就是胜利!”
17日,第359旅开赴晋绥解放区休整。不久,第359旅改属晋绥军区建制,并与第4旅共同组成晋绥野战军第2纵队,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希钦任参谋长,王恩茂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4旅、第359旅。郭鹏任第359旅旅长,李铨任第359旅政治委员。
档案链接
王震(1908—1993) 湖南省浏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红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旅长兼政委,组织屯垦南泥湾。1942年兼任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卫戍区司令员。1944年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中原突围。后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1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率部挺进新疆。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主政新疆,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委,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农垦部部长,并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文革”后期任国务院副总理。改革开放之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务。
郭鹏(1906—1977) 湖南醴陵人。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红军团长、师长、军参谋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参谋长、副旅长,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八路军南下支队干部大队大队长、支队副司令员,湖南抗日救国军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359旅旅长、晋绥野战军第2纵队第359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第1野战军第2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1兵团军长,南疆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恩茂(1913—2001) 江西永新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中共湘鄂川黔、川滇黔省委秘书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政治部副主任、旅副政治委员,八路军南下支队第1支队副政治委员,湘鄂赣军区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359旅政治委员,吕梁军区政治部主任,晋绥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1野战军第2军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疆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兼乌鲁木齐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和新疆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南下北返 1944年冬,为适应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在华南创建抗日根据地,由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部分兵力加上中央派往南方的干部大队,总计5000多人,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11月1日,南下支队在延安东机场举行誓师大会,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检阅,随后在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率领下,告别延安,强渡黄河,踏上了艰苦的南征之路。1945年2月,南下支队渡过长江,进至鄂南湘北一带,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国民党急调6万顽军“围剿”,部队被迫撤离平江,返回鄂南,转战于湘鄂赣一带。日本投降后,部队奉命继续南进至广东南雄县,因没能与当地东江纵队按计划会合,经中央批准,于9月底北渡长江,回到鄂豫皖根据地,与李先念、郑位三领导的新四军第5师胜利会师,恢复第359旅番号,王震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南下支队从1944年11月由延安出发,到1945年10月北返中原解放区,历时近1年,转战陕、晋、豫、鄂、湘、赣、粤7省,孤军深入敌后,跋涉2万余里,和日伪顽军作战160多次,被称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第二次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