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城南观井

桂阳郡耒阳县城南有一口石砌的水井,长年清澈见底。因井水甘甜解渴,附近的百姓和过往的行人都喜欢到这里来取水、饮水。水井离蔡伦家不远,蔡伦每天上学必从这里路过。

蔡伦出生于冶铁世家。自从桂阳郡设置铁官后,蔡家与铁官来往甚密。铁官主要负责管铁的冶炼、铸造、调运和贸易,桂阳郡的大铁官叫吴学,是蔡家的常客。吴学发现蔡伦喜欢读书舞剑,长得又乖巧可爱,因此对他甚是看重。每次来蔡家,吴学都会事先挑选一部书简,赠予蔡伦。蔡伦从小就对冶炼、铸造、种麻、养蚕、织布这些事情感兴趣,常常醉心于观察和研究。不过,他最感兴趣的还是读书,因为许多知识都来自前人的记述。尤其是对吴学赠送的书简,蔡伦总是爱不释手。在乡学期间,先生传授的是《诗经》《书经》《礼记》《论语》《尚书》《易经》《春秋》等。通过吴学赠送的书简,蔡伦又进一步扩大了眼界。与同龄人相比,他绝对算得上是博学多闻。

蔡伦在勤思苦学之余,偶尔会和乡学的同窗或独自一人到井台边玩耍。

有一回,蔡伦一动不动地伏在井沿上,两眼直勾勾地盯着井里。这一幕正好被骑马路过的吴学看见。吴学见状甚是奇怪,心想到底是什么让蔡伦如此着迷呢?为了弄清原委,吴学翻身下马,悄然来到蔡伦的身后。

吴学发现,令蔡伦着迷的是井水中有一团灰白色的混沌之物,它伏在水井的底部,随着井水细微的漾动,它也如棉絮般轻轻地摇曳。

蔡伦正看着水中之物发呆,如镜的井面却突然浮现出吴学的面容,蔡伦猛然起身回头道:“原来是吴铁官!”

“敬仲如此忘我,想必这井里有什么稀罕之物?”吴学笑问。

蔡伦道:“吴铁官有所不知。数月前,我曾亲见有人不慎将一块麻布巾子遗落井中,不曾想今日再见时,那巾子已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也不知什么原因?”蔡伦边说边想起那天的情形。

那天天气有点炎热,蔡伦和一个小伙伴在井台边的那棵柳树下温习课业。一位肩头搭着一块麻布巾子的中年挑夫走了过来。挑夫灰头土脸,汗流浃背。他放下挑担径直来到井边,先是像水牛一样把头伸到井里,咕咚咕咚喝了一气,然后顺手取下肩头那条脏兮兮的巾子。看这架势,他是准备将巾子浸到井水里洗净用来擦脸。一旁的蔡伦对挑夫伏在井里喝水已是十分反感,一想到这么洁净的井水将再次被他弄脏,不由得脱口阻止道:“这位大叔且慢!”挑夫闻言手上一松,巾子随即落入井水之中。他见冲他说话的是一位学生模样的少年,一时不明白少年为何阻止他,就在这一愣神的工夫,那巾子已向井底沉去。等他回过神来伸手去捞,已够不着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沉下去。

蔡伦不由得脱口阻止道:“这位大叔且慢!”挑夫闻言手上一松,巾子随即落入井中。

想到这里,蔡伦用手指了指井中之物,一脸疑惑地对吴学说道:“那天沉下去的明明是一块麻布巾子,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吴学摇了摇头,也是一脸讶异。

蔡伦问道:“吴铁官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可知是何原因?”

吴学思忖良久回答道:“本官的确不知。不过……”

见吴学欲言又止,蔡伦以为他知道是怎么回事,赶紧问道:“吴铁官是否想起了什么?”

吴学一边沉思一边说:“我倒是想起一个地方。在皇宫尚方的制作坊里,汇聚了全天下的能工巧匠,想必他们应该知道这其中变化的原因。”

蔡伦一下来了兴趣,好奇地问道:“皇宫尚方的制作坊都制作什么呀?”

吴学答道:“简帛、衣饰、香料、军械及各种日常所需之器物,凡宫中所用之物,制作坊都负责制作。”

蔡伦又问:“制作坊里的人除了制作,还干些什么?”

吴学说:“改良各种器物的工艺。”

听吴铁官这么一说,蔡伦心想这些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想做的事情吗?他顿时对皇宫尚方的制作坊心生向往。可转念一想,皇宫高高在上,又离自己那么遥远,他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又如何能进入皇宫?那对于他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想到这里,蔡伦眼里刚刚扑闪的火苗又倏忽熄灭。

吴学见蔡伦突然缄默不语,便问道:“敬仲对制作坊如此感兴趣,莫不是也想进宫?”

蔡伦苦笑道:“不过是想想而已。”

吴学问道:“若本官有办法,敬仲可愿进宫?”

蔡伦以为吴铁官是跟他开玩笑,便随口答道:“当然愿意。”

吴学又道:“进宫若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敬仲可还愿意?”

蔡伦不解地问道:“吴铁官所说的代价是什么呢?”

吴学说:“比方说伤及身体。”

蔡伦说:“莫说伤及身体,就算有性命之虞,蔡伦也愿意试试。”

吴学见蔡伦回答得非常坚定,心里有了主意。

蔡伦以为吴铁官不过是跟他开个玩笑而已,因此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等吴铁官一走,他又伏身在井台边,看了许久才起身离去。

回家的路上,蔡伦的心思还停留在那口井里。井水如此清澈,井底的沙石皆粒粒可数,看似一目了然,却仍有一团迷雾无从破解。这让蔡伦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不能只看表象,这世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就藏在这表象之中。

永平十八年(75),调运铸铁进东都的吴学无意中得知宫里招人的消息,他立刻想到上次在井台边和蔡伦的一番交谈,他觉得蔡伦无论是才学和品性都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机会难得,吴学刚回到桂阳郡就马不停蹄跑到蔡家。当时蔡伦并不在家,吴学就先将宫里招人的事告诉蔡伦的家人,并表明自己愿意当蔡伦的引荐人。

蔡家世代炼铁,做梦也不曾想过蔡伦能有机会进宫。若是蔡伦进宫后能够有所作为,万一得到皇上的赏识,不仅可以兴旺蔡家的门庭,还可以光宗耀祖。但有一道天大的难题摆在蔡家人的面前,那就是男子进宫前必须净身。

蔡伦直到傍晚才回家,吴学也一直在蔡家等着。蔡伦在得知宫里招人的消息和家人的顾虑时表现得异常冷静,像是早已深思熟虑过一般,当即表示同意。

数日后,蔡伦跟着吴学来到了东都洛阳。此前,蔡伦从吴学赠送的书简中读过班固写的《东都赋》,赋云:“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逾,俭不能侈。外则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为沼,发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制同乎梁邹,谊合乎灵囿……”百闻不如一见,蔡伦这一路果然是眼界大开。

进宫那天,面试蔡伦的是一位姓李的宦官,他见蔡伦面善,又长得一表人才,就多问了他几句,没想到蔡伦不仅才思敏捷,口齿也十分伶俐。李宦甚是满意,当场就用朱笔在名册上圈点了蔡伦的名字。

面试结束后,蔡伦跟着吴学回到旅舍。

吴学说:“敬仲,今日面试的李宦乃南阳郡人,与本官同乡。他是小黄门郑众的亲信,而郑众乃当今太子身边的红人,以后你就好好跟着李宦当差。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会教你。”

吴学见蔡伦点头,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又道“敬仲,你可听闻过小黄门郑众?”

蔡伦摇了摇头道:“吴铁官所说的郑众未曾听闻,蔡伦倒是听闻过太中大夫郑兴之子郑众。郑兴乃当世大儒,其子郑众也以精通儒家经典闻名于世。太子刘庄和山阳王刘荆曾让陵乡侯梁松带着绸缎去拜访郑众,想拉拢他做他们的宾客。谁料,被郑众当场拒绝。郑众对梁松说,太子不应私自结交外臣,藩王也不应私通宾客。梁松说,你怎敢忤逆太子和山阳王?郑众说,与其因忤逆获罪被杀,不如坚守正道而死。郑众拒绝了梁松之请后不久,梁松因怨恨朝廷、悬挂匿名书进行诽谤而获罪处死,与梁松有交往的众多宾客都被指控有罪,唯独郑众没有被牵连。”

吴学道:“敬仲,此二人同姓同名,又同朝为官。你以后在宫中当差,当学郑兴之子郑众坚守正道,以免惹祸上身。小黄门郑众在东宫侍奉太子刘(dá),一旦太子登基,郑众必将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只怕你以后免不了要与他打交道。本官听说郑众对皇室极为忠心,你若有机会与他结识,自然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此时蔡伦对于未来的设想并没有像吴学考虑得那么长远,但他深知吴学的话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蔡伦当即毫不犹豫地回道:“请吴铁官放心,您的话蔡伦自当铭记于心。”

吴学点点头,然后将随身佩戴的宝剑取下,对蔡伦道:“本官知道敬仲平时也喜欢剑术,此剑就赠予你留作纪念。”蔡伦赶紧双手接过:“多谢吴铁官。”吴学道:“因本官尚有公务在身,就此告辞。”蔡伦长揖一礼:“吴铁官的恩情,蔡伦没齿难忘。”

当天晚上,月色很好,但蔡伦久久不能入睡,他的脑海里不时浮现自己经常俯身观察的那口水井。此刻的他,即将面对的是另一口水井,这口水井幽暗不明又深邃莫测,年少的蔡伦心里既充满好奇,又有一种对未知命运的担忧。

经过面试、净身等一系列复杂又残酷的过程,蔡伦终于进宫,做了寺人。这天,李宦拿了一套寺人专用的衣帽过来,对他说道:“把这一身行头换上,跟我走吧。”

蔡伦穿戴好后,跟着李宦七拐八拐来到妃嫔们居住的掖庭。李宦将蔡伦交给掖庭令,然后向他叮嘱道:“从今天起,你就在这里当差,可得机灵着点。”

蔡伦一声不响地站立着,点了点头。

掖庭令是个身材矮胖、满脸横肉的家伙。待李宦一走,掖庭令就将宫中烦琐的规矩一一告诉蔡伦,要他听话照做,不可偷懒,并安排他和其他寺人住在一间小黑屋里,这间小黑屋比起蔡伦净身时进过的那间小黑屋也大不了多少。睡觉的地方是通铺,蔡伦睡在寺人们之间,每到晚上在此起彼伏的鼾声中难以入眠。有时好不容易睡着了,也会被自己的噩梦惊醒。

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进宫,本意是想进入皇宫尚方的制作坊,没想到却是来宫里侍候妃嫔。尽管蔡伦心里百般不情愿,但事已至此,也只好顺从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