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情商低——为什么他可以一呼百应,你却孤苦伶仃
第一辑 这些年,你为什么顾影自怜
在朋友圈这个复杂而纷扰多的地方,只有情商高的人才能够游刃有余,会做人才会讨人喜欢。当然也有很多人,虽然长相讨喜但情商太低,无法适应朋友圈的状况,所以常常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呢。
圈里圈外,受益受罪
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必须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不仅指才能、素质等方面,还与人际关系有重要关联。有好的人缘,做事时就会得到众人的支持,在竞争中就会处于优势地位。而人缘差的话,在你困难的时候就得不到帮助,甚至还有人会跳出来踹你两脚,这样一来,在竞争中你就会居于劣势。
孙录是某中学教师,毕业于知名学府的他知识广博、教学认真,学生对他的评价都还不错,只不过这个人性格又硬又直,和同事的关系始终不太好。即使是相处较近的同事,也是爱理不理、冷冷清清的。学校的教务主任调走了,校长要从教师中提拔一个人担任此职。按资历、能力,孙录都是第一人选,因此校长就悄悄找他谈了一次话。没想到这风声刚一放出去,一大群人就找上了校长,这个说不行,那个表示反对,而且都说得头头是道,理由一大堆,不能不叫人心中来回打鼓。说到最后,校长耳软了,终于打消了让孙录当教务主任的想法。而能力不如孙录,但人缘却很好的冯嬴却在众人的多方举荐下被提升为教务主任。
究其原因,是因为孙录没有真正融入学校这个集体,所以集体中人对他这个圈外人有一种排斥心理,孙录虽然能力出众但却最终落选,而他的对手虽然能力不及他,但因为占了个“人和”的优势,反倒成功晋职。很多时候,能力是一个方面,人缘也是一个方面,不管你人缘的好与坏,你在一个位子上至少要融入一个圈子,也就是说,不要讨人厌,让人觉得你就是他们的负担。
有些人可能专心于业务方面,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很少注意,但你最起码要融入你生活的圈子里,对于单位组织的活动要踊跃参加,不要以自己业务繁忙为由,拒绝参加,对同事及领导要主动打招呼,不要显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其实融入并不难,它并不要求你事事都主动,只需你主动响应同事及领导的号召,不做一个人见人厌的人,没事时主动帮帮同事,这样自然而然地你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某单位要在年轻工作人员中提拔一位办公室主任,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符合的人选有两个:汪云海和朱成。总体来看,汪云海的条件还要比朱成好一些,不过朱成也有他的优势——人缘好,真正与同事们打成一片。汪云海外号叫作“不求人”,总是表现得志得意满,一副谁也用不着的样子,因此在单位里,很少有人和他来往。朱成却正好和他相反,他待人热心,同事们遇到什么事,只要喊一声“小朱”,他马上就乐呵呵地跑过来,这样一来,单位里的人都和他关系不错。这个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两人都很看重,明里暗里较起劲儿来。汪云海知道自己人缘不好,于是就想在领导那里打开门路,没想到适得其反,送给领导的礼物被推了出来,还惹恼了领导。最后领导决定用投票的形式来推举,结果朱成得到三十一票,高票当选,而汪云海却只得到了可怜的两票。
汪云海的悲哀在于,他没有认识到融入集体的重要性,平时不烧香,等到需要用人时再去求已经太晚了,本来他的条件要比朱成好,但因为他连最起码的公司人际圈都没融入,结果在竞争中一败涂地,所以,汪云海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做法,否则今后再有类似的竞争,他也很难取胜。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给我们个人发展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除了要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能外,还要注意搞好人脉,你至少要能够融入圈子,让自己有个较好的人缘,这样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
你那么清高,有人点赞么?
《菜根谭》总说:“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日。”什么意思呢?粪虫有多脏大家都知道,却可以生出有情操的蝉;腐烂的草当然不干净,却可以生出漂亮的莹火虫来点缀夏日。所以,看上去美好的东西,可能正出自于污秽之处,而太干净了,未必是好事,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什么样的人太干净呢?清高的人。
清高的人与人格格不入,自尊心爆炸,颜面相当重要。在他们眼里,别人都是匹夫俗子,唯独自己超凡脱俗。别人说的话、做的事,太没品位,太低级,于是看谁都不入眼,结果自己也没入谁的眼,还自诩“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人是社会性群体,正常的人需要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支持面或者帮助群,这样才能活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才能乘风而起或是逢凶化吉。人若清高过头了,脱离了群众,实际上就走上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这还有你的好?
有的人个性非常刚直,绝不愿意随顺自己觉得不满的事情,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委曲求全之人,觉得这是没有原则、没有骨气的表现,甚至会认为社会风气之所以如此败坏,就是拜这些人所赐。其实,在我们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自命清高是不利于人际关系发展的,人际关系处不好,就算心中拥有再大的理想,个人拥有再强的能力,也无济于事。古人常讲“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人和,还能做好什么?
在汉景帝刘启的朋友圈里,有个叫窦婴的人,官拜大将军,是朝廷中的百官之首。做这样的高官,巴结他的人很多,窦婴也十分得意。
朋友圈里还有个叫灌夫的人,为人愚直,是个典型的武夫,他不仅不去讨好自己的顶头上司,反在私下里说:“人们都是势利眼,巴结那些有权势的人,这真是太无耻了,正人君子是不会这样的。”
窦婴后来知道此事,就向灌夫说:“你不喜欢我,不和我结交就是了,为何还要挖苦我呢?”
灌夫也不回避,回答说:“我心直口快,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只想提醒你不要太骄傲,否则就乐极生悲了。”
窦婴没责怪他,好心对他说:“你这个人有勇无谋,虽然刚直,但难当大事。如若碰上奸诈小人,吃亏的一定是你。我不和你计较,难道别人也会原谅你吗?你才应该小心才是。”灌夫对窦婴的话不以为然。
灌夫对上不巴结,对下却是恭敬尊重,不敢有一点儿怠慢。当别人都赞赏他这一点,夸他是个十足的正人君子时,有位朋友却表示了忧虑,对他说:“在朝廷做官,就要守官场上的规矩。现在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你顶撞上司,反而讨好下属,这哪里是晋升之道呢?你不识时务,反以为荣,早晚必惹大祸。”但灌夫对此仍是不置可否。
后来,窦婴失势,刘启的小舅子田当上丞相。田人品极差,灌夫十分看不起他。
百官见窦婴失势就开始巴结田,灌夫却和窦婴来往密切。窦婴很感动,说:“我得势时,你从不和我交往,现在你不去趋炎附势,可见你为人的品德高尚。”灌夫的朋友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说:“你的言行不合官场之道,实属不智之举。作为下级,你疏远丞相,结交失势的人,这虽是君子行为,却也难为小人所容。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你该有所反省了。”
田骄横,对灌夫的耿直早有不满,他时刻想整治灌夫。
一次,在酒宴上灌夫和田发生了冲突,田借机将他关进大牢。窦婴为了救灌夫而四处奔走,也被田诬陷。结果,灌夫和窦婴一起遇害。
窦婴对灌夫的评价其实是一语中的:“有勇无谋,虽然刚直,却难当大事。”只可惜灌夫太清高了,最后落得个遭小人陷害的凄惨下场,还连累了别人。
当然,这里不是要你同流合污,你不能“合污”,但不可以不“同流”。举个例子,在朋友圈里,你必须善于应酬,饭局酒局该去得去,也可以跟大家去逛歌厅、泡酒吧。但是,假如你不去参加那些局,其他人就会把你当成异类,疏远你,不和你交心。你融不进人家的圈子,有很多事情就办不成,甚至人家会给你挖坑设置障碍,你就等于“被自绝”于人民了。
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点,掌握人情世故,不是要你阿谀奉承,随波逐流,但你也别想着置身世外,完完全全地做自己。如果你不适应这种生活,生活就会抛弃你。
因此,千万不要自命清高,自以为不同于别人,对周围的人一律瞧不上。这样做事实上非常愚笨,你等于给自己立了一堵墙,直接割断与别人的自然联系,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
做人应该懂方圆。不能因为别人和自己不对脾气,价值观不一致,就显示出一副“众人皆浊我独清”的样子。殊不知,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个不可理喻的怪物。
在某些方面,即使你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也不要针锋相对。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说法,但必须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利;你不一定要言不由衷,但一定要在意别人的感受;你不用刻意阿谀奉承,但你一定要学会欣赏别人;你不一定要请客送礼,但至少不要吝啬你的和气。
记住,一个人想要一呼百应,就得在一些人和事上妥协,别自命清高,让自己俗一点吧。
与众不同,不能与众不通
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特点。对于愿意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接纳、欣赏和优待;而对于脱轨者,群体的反应是排斥、厌恶,甚至是制裁。任何对于群体的偏离,就个体而言,都有很大的风险性。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被同伴疏远了还不明所以,认为自己不过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问题是,你所谓的“原则”,有时并非真正的原则,而只是自己的偏好甚至是固执,因此与他人格格不入也就自然而然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做人如果自命不凡、行事高调,那么就容易受到群体的排斥,甚至是攻击,而且越是高姿态,受到的打击就越强烈。但是,你又不能毫无原则,随波逐流。那么该怎么做呢?来看一下这则故事吧:
有一位禅师云游四方,来到了一个小山村。
这时正是中午时分,天气炎热,禅师看到河边有一个村民正在用水车打水,就上前去向他讨水喝。
村民见禅师是个出家人,就说:“大师,假如有一天我也看破红尘,就会和您一样出家修行。不过,我出家以后,不会像您这样四处云游,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专心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禅师微微一笑,问道:“那么,你什么时候才会看破红尘呢?”
村民说:“我虽然一直有出家悟道的想法,但遗憾的是,我们这一带只有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而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如果我能找到人来接替我的位置,那我就可以无牵无挂地出家了。”
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那我来问你,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者完全离开水面又会如何呢?”
村民答道:“水车靠下半部被水流冲击而工作,如果把水车全浸在水里,它不但无法转动,而且还可能被急流冲走。同样,如果水车完全离开水面,也是不能转动的,更别说要靠它来抽水上来了。”
禅师点点头,说:“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其实和人与世间的关系一样。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尘世的洪流所冲走。假如超然出世,与世隔绝,则人生就会失去强大的动力。同样,一个修道之人,也要出入得宜,既不冷眼旁观,也不随波逐流。因此,出家既要看破红尘,更要想法普度众生。”
村民听了禅师的话,久久愣在那里,若有所悟。
禅师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不仅应用于出家之人,也可以应用在我们身上。
一个人若是自命不凡,目下无尘,就像那离开水面的水车一样,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拥护,甚至还会四处树敌。这样别说是改变世界,就是改变某个人都不容易,有什么样的伟大抱负也都只能作纸上谈兵,因为没有人来支持你实施计划,甚至还会打压你。
当然,一个人若是太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那就像完全浸在水中的水车一样,表面上是随顺众生,但实际上却很容易被那些不良的东西给污染,甚至被席卷进浊流,而完全抹杀了自己的意愿。
因此说,要想打破这个局,你首先不能自命不凡,既要保留自己的原则和个性,又要懂得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就像张乾,他并没有放弃底线讨好工友,只是稍微降低了效率就行了。人,只有在水流的冲击下忍耐、坚持,才能汲水上岸,拥有雄厚的吸引力,成就一番事业。
这么爱较真,难怪你没朋友
曾国藩在给好朋友陈岱云的信中,曾引用古人的话告诫他:“察见渊中鱼者,不祥!愿阁下为璞玉之含混,不为水晶之光明,则有以自全,而亦不失已。”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做人做事,如果像透视深渊中的鱼儿那样清清楚楚,那就不好了。你应该像璞玉一样含混,不要像水晶那样光明。容不得周围的人和自己有一丝丝不同,是无法融入圈子的。
正所谓“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谁能没有缺陷和过失?所以不要吹毛求疵,求大同而存小异,甚至糊涂一些,这才是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连古人都说难得糊涂。其实“糊涂”是交朋友的极高境界。愿意谅解,能够包容,只有这样,朋友才会多起来,才不会被朋友排挤在外。
否则,别人都会远远地躲着你,谁愿意和斤斤计较的人交朋友呢?凡事不能不认真,也不能太认真,较真,放在原则性问题上,值得称赞,但放在经营朋友圈上,就是灾难了。
列夫·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都是闻名于世的俄国大文豪,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一段颇为曲折且发人深省的交往。
托尔斯泰在彼得堡认识了比他大10岁的屠格涅夫。尽管屠格涅夫感到这位新朋友的脾气很大,性格倔强甚至有时候很粗野,但仍然从心眼里喜欢和欣赏他的才华,两人成了关系很好的朋友。
屠格涅夫的新作《父与子》脱稿时,邀请托尔斯泰到自己的庄园来,把稿子给他看。午餐后,托尔斯泰拿起稿子躺在沙发上看,但越看越觉得兴趣索然,渐渐地不禁掩卷入梦。当他醒来后,发现屠格涅夫刚刚背转过身子出了门,当天便没有再进来。
第二天,诗人费特邀请他们二人到家中做客。席间,屠格涅夫对自己女儿的家庭教师大加称赞,因为她教导自己的女儿为穷人补衣服,为慈善事业捐款。
不料,托尔斯泰对屠格涅夫的话很是不以为然,居然带着讽刺的口吻说:“我设想一位穿着华贵的小姐,膝上放着穷人破烂的衣服,这实在是在表演一幕不真实的舞台剧。”
屠格涅夫本就对托尔斯泰昨天看稿的表现有所不满,此时一听他这么说,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便怒不可遏地大声咆哮起来:“这么说,是我把女儿教坏了?!”
托尔斯泰也不示弱,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于是,两个人在客厅里从争吵到互相推搡,后来互相抓住对方的头发,大打出手。
就因为这么一件区区小事,两位大作家的关系自此以后中断了17年。
直到17年后,托尔斯泰在经历了长期的内疚和不安后,主动写信给屠格涅夫表示歉意。他写道:“近日想起我同您的关系,我又惊又喜。我对您没有任何敌意,谢谢上帝,但愿您也是这样。我知道您是善良的,请您原谅我的一切。”
屠格涅夫立即回信说:“收到您的信,我深受感动。我对您没有任何敌对情感,假如说过去有过,那么早已消除,只剩下了对您的怀念。”
一场积聚多年的冰雪终于化解了。不过,此后不久,另一件事又差点使他们的关系再次陷入僵局。幸运的是,吃一堑长一智,他们这次都知道如何避开了。
这一年,在托尔斯泰的盛情邀请下,屠格涅夫到勃艮纳庄园做客。有一天,托尔斯泰请客人一起去打猎。屠格涅夫瞄准一只山鸡,“砰”地开了一枪。
“打死了吗?”托尔斯泰在原地喊道。
“打中了!您快让猎狗去捡。”屠格涅夫高兴地回答。
猎狗跑过去之后很快便回来了,但却一无所获。“说不定只是受了伤。”托尔斯泰说。
“不对!我看得清清楚楚,‘啪’的一声掉下去,肯定死了。”屠格涅夫坚持说。
他们虽然没有吵架,但山鸡失踪无疑给两个人带来了不快之感,仿佛二人之中有一个说了假话。可是,这一次他们都意识到不应再争执下去,便把话题转向别处,尽量在愉快的消遣中打发时光。
当天晚上,托尔斯泰悄悄地吩咐儿子再去仔细搜索。事情终于弄清楚了:山鸡的确被屠格涅夫一枪打中了,不过正好卡在了一枝树杈上面。
当孩子们把猎物带回来时,两位老朋友简直开心得像孩童一般,相视大笑。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爱较真的人,对人、对事都严厉审视,横挑鼻子竖挑眼,心中无大量也无大事,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要与人融洽相处太难了,所以很难得到真心朋友,遇到难事也极少有人会倾力相助,他是被别人孤立的,也是被自己孤立的。其实,倘若他们可以收敛一下,或许气氛一下子就变了。
永远不要把自己表现的太聪明
一个人越聪明,他在社交方面越不尽人意。这是《英国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成果。这项研究以18到28岁的年轻人为对象,历时多年,持续追踪。结果发现,那些高智商的人群中,有很多人不能从社交中找到的乐趣。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没人愿意给你做背景。
所以,你就算很聪明,但也不要太过彰显,这样做除了能满足你那颗虚荣心以外,还能得到什么呢?相反,它反而会使你成为那根“出头的椽子”、那只“被抢打落的出头鸟”。退一步说,即便是在不掺杂任何竞争因素的朋友交往中,倘若你太不知分寸,也一定不会受欢迎。因为你在彰显聪明的同时,已然无形中贬低了别人的智商,谁又会对此无动于衷呢?不信你回想一下,杨修是怎么死的。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让人觉得自己比他更聪明,这样,他就能得到更多朋友,还会减少对手,避免产生与人不必要的争斗。正如英国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所说的:“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杨柳青现在是公司里最有人缘的人物之一,但是,她也曾经是一个让同事们羡慕、嫉妒,甚至讨厌的人。原因是,她刚到公司的时候,最喜欢吹嘘自己以前在工作方面的成绩,以及自己的每一个成功的地方。同事们对她的自我吹嘘感到非常讨厌,尽管她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为此,杨柳青很是烦恼了一段时间。
最后,杨柳青甚至无法在公司里继续工作了,所以,她不得不向事业有成的一位前辈请教。前辈在听了她的讲述之后,认真地说:“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隐藏自己的聪明,以及你所有优越的地方。”
前辈继而说道:“他们之所以不喜欢你,仅仅就是因为你比他们更聪明,或者说你常常拿自己的聪明向他们展示。在他们的眼中,你的行为就是故意炫耀自己,他们心里难以接受。”杨柳青听后恍然大悟。
她回去后就严格按照前辈的话要求自己,在公司几乎不谈自己的聪明以及那些曾经的成功;相反,她非常认真地倾听公司其他人口若悬河的谈论。很快,公司的同事们就改变了对她的态度,慢慢地,她成了公司最有人缘的人。
真正的聪明,来自于对人性的洞察和对自己的理解,这是一种由成功和谦恭结合而成的幸福。
聪明一旦它与虚荣、骄狂及偏见同行,一旦它与低调、谦逊及友谊分手,就成了一种消极的天赋。这种膨胀的自豪感是偏狭的、傲慢的和无知的,孰不知,愚人愚己,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必自毙。正所谓“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
所以说,你纵然资质卓绝,才高八斗,也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很多事情,即便我们心中非常清楚,也没有必要过于表现,最好用谦虚来收敛自己。很多人清高傲世、愤世嫉俗,常以白眼视人,这显然不是处世之道,孤芳自赏只会让更多的人排斥你、甚至是打击你,所以我们务必要使自己随和一些;当我们的能力得到赏识时,切不可过于激进,而应以退为进。若能做到这些,你大抵可以安身立命、高枕无忧了。
人太独,走到哪都孤独
完整的人性,天使与魔鬼并存,只有善性没有恶性,这样的人性虽然完美但不现实。
人的本性里,终究都有自私因子,也正因为自私,我们才赢得了自我。但承认人性的自私,并不妨碍高尚的行为。
因为自私的本性,每个人都有独占的欲望。也因为人性的自私,一旦有人独占,势必会引起群体的发难。所以,无论是在工作圈还是生活圈里,切忌不要吃独食,否则别人的认同和帮助就会在无意间离你远去,而你只能成为一个人人不愿为伍的孤家寡人。
徐丽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并担任下属的一个杂志的主编,平时在单位里上上下下关系都不错。有一次,她主编的杂志在一次评选中获了大奖,她感到十分荣耀,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同事们当然也向她表示祝贺。但过了一段时间,徐丽却失去了往日的笑容。她发现单位同事,包括她的上司和属下,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和她过不去,并回避着她。
徐丽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呢?其实原因简单明了,她犯了“独享荣誉”的错误。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主编的贡献当然很大,但这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努力,他们当然也应分享这份荣誉。他们不会认为某个人才是唯一的功臣,总是认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这位主编的表现,当然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尤其是徐丽的上司,更会因此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害怕她功高盖主。
由此看来,与人分享好处是多么的重要,尽管有的时候,那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却能给自己的处境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会与他人分享好处的人,总会给别人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让人难以亲近。而那些懂得和大家分享的人,永远是受欢迎的对象,因为他用自己的谦卑和大度拉拢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陈庆云被老板叫到办公室去了,他领导的团队又为公司的项目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送茶进去的秘书出来后告诉大家,老板正在拼命地夸陈庆云,她从来没见过老板那样夸一个人。研发小组的几个人脸沉了下来:“凭什么呀!那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对呀!为了这个项目,我们连续加了17天的班!”正在这时,老板和陈庆云来到了大厅。“伙计们,干得好!”老板把赞赏的目光投向几个组员,“陈部长向我夸赞了你们所付出的努力!听说有两个还带病加班是吗?真诚地谢谢你们!这个月你们可以拿到3倍的奖金!”老板话音刚落,几个同事就冲过去围着陈庆云一起欢呼起来,大家表示以后一定会跟着陈部长再接再厉。
懂得分享的人,才能最终得到更多;自私狭隘的人,终将被人抛弃。在朋友圈里,我们必须遵守这个规则,好处到什么时候都不能独吞。否则它虽然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惊喜,却有可能毁灭了你长足的发展。
分享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共同走向成功的方式。我们改变了过去那种你死我活的博弈做法,而选择寻找双赢的思路来看待自己的同事和对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要我们学会了分享,我们成功的概率就会多一成胜算,因为在这个多变的世界,单独的成功已经成为过去,共同的成功才是未来。
脾气臭,人缘岂能香得了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提着网去打鱼,不巧下起了大雨,他一赌气将网撕破。网撕破了还不够,又因气恼一头栽进池塘,从此就再也没有爬上来。小时候想,世上哪有这样的傻子,这一定是个哄人的故事。现在想起来,这个故事还是很有意义的。
愤怒,就精神的配置序列而论,属于野兽一般的激情。它能经常反复,是一种残忍而百折不挠的力量,从而成为凶杀的根源,不幸的盟友,伤害和耻辱的帮凶。
当我们对着他人充满愤怒地咆哮着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就在被对方牵引着滑向失控的深渊。情绪控制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是愤怒的情绪,更是如此。因为坏脾气总是会把我们的人生搞得一团糟,这不单单对我们的心情会有影响,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与朋友之间的友谊,与家人之间的和睦,甚至改变我们一生的走向。
顾寒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大老板,他的事业做得很大,但与员工的关系却并不好,原因是他的脾气太暴躁,骂起员工来一点也不给人留面子。员工私下里说,一定是老板打工时受了太多气,现在把气都发到他们头上来了。顾寒的一个老朋友看到他如何对待员工后,叹息着说:“你的脾气太大了,太能摆架子了,你想做垃圾堆里的老板吗?”后来顾寒果然尝到了坏脾气的恶果:他得力的助手一个个离开他,他发现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可指挥的了,事业也急转直下。
生活不可能平静如水,人生也不会事事如意,人的感情出现某些波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有些人往往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乱发脾气。结果非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伤了感情,弄僵关系,使原本已不如意的事更加雪上加霜。与此同时,生气产生的不良情绪还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人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衡,同时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十分不利。
所以,我们应该是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
想想我们的坏脾气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麻烦,当你用一张死板的面孔面对自己的同事和下属的时候,当你用不耐烦的口气挂断父母的电话的时候,当你回到家对自己的家人大吵大嚷的时候,他们都将会以怎样的心情承担坏脾气带来的不良氛围呢?如果长此以往下去,你一定会变成一个不受欢迎,被别人敬而远之的人。因为别人也是人,别人也同样有自己的脾气,没有人能够永远地去包容你的坏脾气,更不会有人能长时间地去容忍因为你的坏个性给自己带来的麻烦。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健康性格去工作、去生活,而不是让急躁、消极等不良性格影响到我们自己和你身边那些最爱的人。我们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心情,更不要让自己的坏脾气影响到别人的心情。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这样才能营造出雄厚稳定的吸引力。
不要太自负,也不要太自卑
有人感叹说:“人啊,别拿自己不当人,也别拿自己太当人。”乍听起来,似乎不通,但细细琢磨,大有深意。不拿自己当人,是严重的自卑;拿自己太当人,则是典型的自负。前者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自我否定,好像生来就不如人,时时不如人,处处不如人。后者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我膨胀,好像生来就高人一等,无人可比。后者很明显是属于虚荣心过强的一类人。
这类人在虚荣心的促使下,失去了对自我的客观评价,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唯我最大”“舍我其谁”,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样子,说大话,吹大牛,以示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和出类拔萃。
庄子有个“小学同学”,名字叫作曹商,其人浮华之气颇重,很受庄子的鄙夷。
一次,宋康王派遣这个曹商出使秦国。他离去之时,从宋康王这里得到了几辆马车;到了秦国以后,因为乖巧善言,搏得了秦王的欢心,秦王又赏赐他一百辆马车。
曹商返回宋国以后,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庄子的住地,得意洋洋地向庄子炫耀说:“住在偏远狭窄的巷子里,依靠编织草鞋生活,脸色蜡黄,脖子枯槁如树枝,这些,我曹商可不擅长。我的本领是,一句话就能万乘大国的君主说开心,使跟随的马车一下子就变成一百乘。”
庄子不屑地回答:“我听说有一次秦王生病了,出榜悬赏,凡能挤破脓疮、消除脓肿者,赏车一乘;肯用舌头舔痔疮让他舒服的,赏车五乘。治疗的方式越无耻下贱,赏赐的马车也就越多。你大概也为秦王舔痔疮了吧?要不然再怎么会得到这么多马车?”
故事中的曹商,活脱脱一副小人得志的丑陋嘴脸,而庄子对其的辛辣讽刺,则更是入目三分、发人深省。像曹商这种人,且不说其能力如何,首先他的人品就不值得人恭维,又怎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谦”是一种很重要的做人态度。“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正是因为他勤奋好学、聪明灵活,一旦遇到不懂之处,即便对方的地位和学问不如他,也会虚心向人家求教,并从不以此为辱,所以才被赐予了“文公”的称号。我们做人亦应如“文公”一样,须知,谦冲自牧,才能广纳人心。如果骄傲自大、盛气凌人,即便是原来与你教好的人,也会逐渐离你远去。
有的人刚刚升迁,就仿佛做了皇帝;有的人刚发了一点小财,就仿佛成了亿万富翁;有的人刚有了点小名气,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种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我膨胀,好像生来就高人一等,无人可比。
如果一个人太自负,就容易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自我陶醉之中,变得不切实际地自高自大起来。他无视所有人对他的不满和提醒,终日沉浸在自我满足之中,对一切功名利禄都要捷足先登,这样的人得到的永远都是大家对他的不屑和蔑视,众叛亲离就是对他们最直接的惩罚。所以,请永远清楚地认识你自己,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否则你会处处遭到别人的排斥。
专抢别人风头,谁能不记你的仇
众所周知,喜欢抢风头是极为大众所厌恶和唾弃的,这样的人即所谓不识时务,小人之举。虽然从某个尺度来说,爱出风头是积极上进的表现,但是抢占别人的风头,占据别人的功劳,就难称善举了。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在别人还未把心思说出来之前,就把话说了,把事做了,一时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赞赏,然而长此以往必定会遭到他人的怨恨,因为你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像个白痴,任何事情还需要别人代说、代办,别人自然不会喜欢你。因此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自己分内的事。
亨莉小姐现在是纽约人事局最有人缘的介绍顾问,但是,她也曾经是一个让同事们羡慕、嫉妒,甚至讨厌的人。原因是,她刚到公司的时候,最喜欢吹嘘自己以前在工作方面的成绩,以及自己的每一个成功的地方。同事们对她的自我吹嘘感到非常讨厌,尽管她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为此,亨莉小姐很是烦恼了一段时间。
最后,亨莉小姐甚至无法在公司里继续工作了,所以,她不得不向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请教。拿破仑·希尔在听了她的讲述之后,认真地说:“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隐藏自己的聪明,以及你所有优越的地方。”
拿破仑·希尔继而说道:“他们之所以不喜欢你,仅仅就是因为你比他们更聪明,或者说你常常拿自己的聪明向他们展示。在他们的眼中,你的行为就是故意炫耀自己,他们心里难以接受。”亨莉小姐听后恍然大悟。
她回去后就严格按照拿破仑·希尔的话要求自己,在公司几乎不谈自己的聪明以及那些曾经的成功;相反,她非常认真地倾听公司其他人口若悬河的谈论。很快,公司的同事们就改变了对她的态度,慢慢地,她成了公司最有人缘的人。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聪明与优越;如果你想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自己更聪明优越。”罗西法古毕竟是大哲学家,简单的一句话,就精确地道破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也掌握住了人们在面对别人的优势与能力时的微妙心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心理学家分析,当自己表现得比朋友更聪明和优越时,朋友就会感到自卑和压抑;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收敛与谦虚一点,让朋友感觉到自己比较重要时,他就会对你和颜悦色,也不会对你心存嫉妒了。
时下里流行一句话:“玩深沉。”实际上,在各种场合适当让自己“深沉”一下,常常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