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场域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本研究提出“拟态消费环境”概念,指代与消费有关的信息或信息产品构成的环境,即消费的信息环境。“场域”是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思想体系中起核心组织作用的空间隐喻,是作为权力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特定分布结构,关注意义是如何通过符号以及和生产符号的社会动因之间的联系而相关生产的,试图在“诠释”和“制度”之间架构联系。本研究将媒介消费信息传播纳入拟态环境的次级环境视域,从社会空间角度切入研究,以场域分析为进路,为媒介拟态消费环境研究提供一种联结宏观层面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观层面上的媒介组织信息生产分析以及微观层面上的文本和受众接收分析的架构,探求实现多重媒介环境中消费信息传播研究的空间转向,为多媒介社会中消费信息的传播研究提供整体性的思考空间。

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社会转型与媒介转型背景下,媒介镜像和社会现实相对照的视野下,以中国境内媒介,尤其包括书刊、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及互联网在内的媒介消费信息传播为研究对象,回应新兴媒体在消费信息传播领域的迅速成长,在场域分析架构下,以空间、资本与权力为分析维度,对媒介拟态消费环境的基本型构、空间冲突、社会建构和传播机制四个关键问题展开了研究。

媒介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环境,与由江河湖海、日月星辰组成的自然环境、由现实的芸芸众生、纷繁世事连缀起来的社会环境并置,它是一种象征性环境,由技术和各种符号组成,构成我们生存于其间的生存环境。媒介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体两面,研究既应给予媒介拟态环境当中信息的内容面向足够的关注,也应充分考虑长期被遮蔽的拟态环境的空间结构面向,特定的媒介形式影响着信息传播方式和架构方式,这些都应被纳入分析视野。消费信息传播的意义,既源于其内容,又源于信息形式,媒介形式不是传统认知上的中立渠道,它本身承载着意义。拟态消费环境是媒介内容和形式的复合体,是由消费信息构成的符号—感知和社会空间,建构于多种媒介共存的动态互动中。围绕着消费,拟态消费环境通过场景展示和意义的诠释,建构了一个另类的社会空间:它将物理空间与消费场景剥离开来,打破两者传统上看似天然的结合关系,让消费场景与媒介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流动的空间。这种流动的空间在与现实消费空间的交错互动中,衍生出全新的社会环境,而我们生存于其中。

研究按照消费信息的传播量和影响力确定考察目标,对广告、影视剧、生活时尚类传媒三组主要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大众传媒曾经引以为傲的消费信息传播方式的累积和遍在效果,正在被新兴的媒介形式所挑战或延伸。独立杂志、时尚博客、微信公众号营销、微电影广告等新兴的媒介形式,以其参与式、互动式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结合大众传播形式和口碑传播,成为这个场域的新进者,在某种意义上挑战了、亦在某些层面上延伸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和形式。中国正在转型的媒介传播模式和流行文化的兴盛为“消费精英”空间的生产提供了关键而重要的机会。

以现代性、全球化的生活方式为诉求,以中国新兴社会阶层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愿景为标杆的媒介“消费精英”空间生产,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化取向。消费精英空间的景观文化和视觉修辞,和消费主义文化脉络里对于感官享受的追逐是内在契合的,媒介的“消费精英”空间迥异于欧几里得式的静止状态,变动不居才是其本质所在。“消费精英”空间中,“世代”成为一种营销手段,既通过消费品的世代更替,也通过目标消费群体的世代划分,拓展消费客体。媒介拟态消费环境中,“泛消费化”是一种持续的状态,消费客体不断演变拓展,媒介在全球范围内娴熟操弄一切可作为消费品的元素,将其重组以合目的的系列行为完成了“消费精英”空间的拼贴。“消费精英”空间与真实世界的消费现实既存在交集,又有错位,呈现出明显的生态失衡症候。

“消费精英”空间建构于各种行动主体运用自身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在该场域中持续竞争和协商所产生的张力之中,它是全球化语境中汇集于拟态消费环境场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交汇而生的图景。中国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场域,位于全球消费资本主义体系这样一个大的权力场域当中,消费是全球体系的一种关键性的经济需要,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一种对社会文化的重建,而新自由主义更是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开辟提供了合法化理由。全球消费资本主义体系的确立,给全球与国家的关系带来深刻变革,中国国家—市场—社会关系处于急剧的变革重构中,国家—市场—各社会阶层之间的链接互动,深刻影响着身处此场域架构内的中国媒介体系改革重组方向与进程。媒介组织有着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双重追逐目标,在逐步市场化进程中,依然担负意识形态功能,呈现出新的传播与话语策略。“新型文化媒介人”在场域中追求差异,获取符号权力,积累文化资本,并通过文化资本获取经济资本。特定阶层的受众有一定经济资本的积累,通过媒介寻求身份认同和阶层归属。场域中各种行动者运动轨迹交错的张力网络,呈现出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建构的内部动力机制。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是一种组织原则,以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的交叉结构为基本框架,它组织着场域内部,也界定了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场域在互动中逐渐确立边界。媒介在现代社会的中介角色,使得“消费精英”空间在不同场域间产生一种聚敛,聚敛产生的引力场将其他场域拉近位于更大的权力场域,向经济资本靠近,消费信息确立的原则、风格及其影响,浸润到其他领域,成为一种通行的经济和社会信念。新闻场域逐步向经济场域方向迁移,传统意义上的硬新闻领域被软化,政治领域亦通过此中介感受到经济场域的影响,文化生产场域内武侠电影的文化和结构转型,实质上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深刻变革下,混杂着现代性追求、市场话语和快感消费逻辑的过程和型态。媒介将远方的生活带到受众日常生活空间,促动了受众日常生活场域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转型。媒介特定社会知识的生产,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和社会阶层而言,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也促成中国社会转型期消费政治和生活政治的出现。

美国式的消费资本主义发展路径带来了环境污染、阶层差距扩张等问题,生活政治关注多样性全球化进程的可能性以及进程当中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和自我实现问题。生活政治理念倡导的个体生活方式多元化选择态度,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朝向一个由公民媒体领域、社会性媒体领域、市场性媒体领域、专业性媒体领域共同建构的媒介拟态消费环境空间的理想模型。这样一个更多元的、带有理想性色彩但又处于实验进程中的媒介信息来源体系构想,可以限制媒体过度卷入少数人的“壁龛”市场,让大多数人喜欢的内容进入大众视野。生活政治博弈中,国家、媒介、受众等行动主体在市场机制完善过程中的良性制衡,是媒介拟态消费环境生态优化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媒介拟态消费环境;社会空间;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