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神秘主义与理性主义
儒家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派别和形态,并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儒家。按照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有原始儒家、汉代儒家、宋明儒家、现代新儒家等形态。根据类别,则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划分。
一般来说,理性主义指排斥神秘性、宗教性,提倡人的理性。经过春秋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潮,思想界逐渐排除了鬼神、巫术等神秘主义思想,兴起了一股提倡天道、求诸理性的思潮,可称为“轴心时代”或“哲学的突破”。其基本特征是:“承继着西周文化的发展趋向,充满实证精神的、理性的、世俗的对世界的解释越来越重要,而逐渐忽视宗教的信仰、各种神力及传统的神圣叙事。宗教性和非宗教性的仪典形式逐步让位于德性精神的强调,礼仪文化渐渐转化,形式化的仪典文明渐渐变为理性的政治思考和道德思考。”[17]道家老子把一切都归于道,否定鬼神思想。孔子亦注重人的德性,对于鬼神等神秘性的东西“存而不论”。到了孟子、荀子,理性主义已经成为儒家的主导。但神秘主义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在汉代曾一度压过理性主义。
神秘主义常常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世界上多数宗教在教义和主张上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多都有神秘主义倾向。英奇(W.R.INGE)在《宗教中的神秘主义》一书中指出:“神秘主义意味着与上帝交流,即与一个构思出来的最高实在交流。”[18]普夫莱德勒(Pfleiderer)说:“神秘主义是自己与上帝合一的直接感觉。”普林格尔·帕蒂森(Pringle Pattison)也说:“神秘主义意味着人尽力用智力抓住神的本质或事物的最高本体,并沉醉于同最高实体交流的幸福之中。神秘主义首先指的是哲学层次上的,然后才是宗教层次上的。上帝不再是一个对象而成为一种体验。”[19]这些都认为神秘主义是一种与上帝的交流或体验,是人类个体对于上帝的把握。
世界的多数宗教都包含“神秘体验”内容。史蒂文·卡茨(Steven. T.Katz) 指出:
基督教神秘主义者通常说他们的体验是“与上帝合一”(Union with God)。印度教的神秘主义者则说他们的体验是个体与婆罗门或最高的本体的合一。基督徒说他们的体验是支持一神论的,而不是一种与上帝真实合一的体验,他们所理解的“合一”不是同一性,而是一些其他的关系,如相似关系。印度教则坚持同一性,他们说他的体验建立在作家通常所论述神秘主义的“泛神论”基础之上—尽管印度人通常不用西方术语。佛教神秘主义(至少根据一些佛经的译本)并不谈上帝或婆罗门或一个最普遍的自我,他们解释神秘体验根本不包括一个最高存在的概念。[20]
这说明不同宗教的“神秘体验”是不同的,基督教强调个体“与上帝合一”,印度教则是对婆罗门的体验,而佛教的神秘体验不存在一个最高的对象(Supreme Being),而是一种对“空”的体验,是克服有我的心灵状态。[21]史华兹也指出了这一点:“在大多数被称为神秘主义的取向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假设—即具有有限性的人类或某些具有有限性的人类能够达到‘一’(oneness),或能够与实在的终极基础取得某种神秘主义的合一,而且这种教义往往持内在论或泛神论的立场(也许早期佛教是个例外)。”[22]这些神秘体验尽管有些差别,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不可言喻的、直觉的、瞬间获得的、受动的、神圣感、实在感,而其根本特征则是“合一性”体验。[23]并且这些神秘体验的对象大多具有人格性,如基督教的上帝、印度教的婆罗门。
与这种宗教的神秘主义不同,冯友兰在《中国哲学中之神秘主义》一文中说:“神秘主义一名,有种种不同底意义。本文所说神秘主义,乃专指一种哲学,承认有所谓‘万物一体’之境界者;在此境界中,个人与‘全’(宇宙之全),合而为一;所谓主观客观、人我内外之分,俱已不存。”[24]与宗教的神秘主义相比,我们可以称此种神秘主义为“哲学神秘主义”。这种神秘主义与宗教神秘主义(佛教神秘主义是个例外)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没有一个人格神的对象,是一种“万物一体”或人我内外合一的精神境界。
可见,神秘主义又有宗教神秘主义和哲学神秘主义之分。哲学神秘主义是从宗教神秘主义发展而来的,其排除了宗教神秘主义中的人格神,并吸取了宗教神秘主义“一体”的思想。按照这种区分,孔子、孟子、荀子、柳宗元、张载、朱熹、王阳明等基本可归入理性主义传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则可归入神秘主义传统。如孔子对于鬼神采取一种存疑的态度,“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荀子对陨星、木鸣、日蚀等自然现象则作了自然主义解释,“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荀子·天论》)。董仲舒则把宇宙万物都统摄在具有神学意义上的“天”之下,“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春秋繁露·郊祭》),“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汉书·董仲舒传》)。“天”是百神中的最高神,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是万物的祖先。当然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理性主义也可包含神秘主义内容,神秘主义也可容纳理性主义内容。[25]
按照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区分,谶纬可归于神秘主义一类。谶纬是对董仲舒以来的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大谈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灾异祥瑞等神秘主义内容。神秘主义到汉代以后逐渐式微,一些内容被道教、佛教以及术数等吸收。一些内容则经过内在转化,发展为哲学神秘主义,为宋明思想家所接受,尤其对心学一派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