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资本经济学的主体、主义、主题、主张
经济学并非上帝旨意或天道或“自然规律”的体现,而是生存于现实经济并代表特定人群的经济意识的学理概括。经济意识是人本质要素之一的意识在经济活动和关系的体现,是对经济利益和经济现象的直接认识。经过理性思考,经济意识聚合为经济思想,进而形成经济观念,经济学是对经济思想和经济观念的学理性概括,是反复思考而得出的对经济意识的系统概念规定和论证。任何经济学的研究和论说者都是生活于现实经济矛盾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和欲求,并以理性思维自己及与自己利益相同群体的总体经济意识。认识的主体性和存在的主体性内在统一于个体和总体关系,统一于经济学的研究中,由此形成了经济学的基本观念,也就是主义。经济学的主义是个体与总体统一的主体经济利益和意识的集中概括,是各经济学说和派别的抽象本质,它源于从其主体利益和意识对经济矛盾现象的具体思考和规定,是一系列从具体到抽象的学理研究的结果,也是进一步从抽象到具体研究和论证的出发点与原则。经济学的主义展开并贯彻于主题中,经济学的主题是从主义规定的目的对所需研究问题的界定和探讨。主题贯彻主义,展开并充实主义,形成对主体所生存的经济活动和矛盾的系统认识,进而提出主体对经济矛盾的态度和行为准则,这就是主张。主张是各经济学说的必要内容,是主体利益和意识的表达与实现途径,是主义经主题的具体化,是特定群体总体社会行动的理论依据。
资本经济学的论说者从来不承认,甚至掩饰其主体性,将它说成“国家”“国民”共同利益的论证,是对“自然的经济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探讨和表述,是与物理学、数学等一样的“科学”。然而,正是资本经济学充分地体现了其主体利益和意识,并将之贯彻于其主义、主题、主张之中。
资本经济学的主体就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是总体性概念,其个体是资本所有者。从现象上看,资本所有者都是个体存在的,他们遍布于经济生活的各环节和方面,而且资本所有者之间也有利益冲突,有相互的竞争和矛盾。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经济利益和意识上的共同点和一般性。任何资本所有者,不论他们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都是以其所有的资本直接或间接购买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权,通过所有对劳动力使用权的支配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使自己的资本增殖。即使那些不投资生产和服务,而是投资于金融、房地产的人,其利益也只能来自剩余价值,是资本雇佣劳动关系链中的一个环节,他们所投的货币资本,终归体现于生产和服务业的资本,由此作用于劳动力使用权的支配上,并要与生产和服务业的资本所有者分割剩余价值。资本经济学虽然不承认剩余价值,但却将资本获取利润作为其体系的核心,这正是资本所有者个体与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资本雇佣劳动制的扩展和充实,使生产和服务各行业形成一个社会系统,任何资本所有者都只能存在于这个系统,作为系统的一环或一点。生产和服务行业的社会系统,内在地将大大小小的资本所有者连接起来,作为利益共同体而统一于资本雇佣劳动制,并由这个制度而结成阶级。个体资本所有者对自己的利益和地位的意识,又以资本雇佣劳动制为依托,经代表其利益的思想者从阶级总体加以概括,形成了资本所有者总体的阶级意识。资产阶级因其阶级意识而从自在阶级成为自为阶级,而资产阶级意识的提升概括,从思想到观念到学说,其中经济学是基础性环节。
当专业的经济学研究者从学理上论述资产阶级经济意识,或者说资产阶级意识的经济内容时,都会利用思辨语言和数学公式等,努力将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掩饰起来,在资本雇佣劳动制还未巩固,资产阶级还未成为社会统治阶级的时候,资产阶级经济意识的学理概括处于初级阶段,也即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时期,这时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还要兼顾初级集权官僚制的专制统治者,论证资本所有者与国王、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说明发展资本经济对富强国家的重要性。而到资本雇佣劳动制已经巩固,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资本经济学形成系统,也即斯密及李嘉图、萨伊时期,他们则从“国民”全体代表的角度立论,似乎其经济学说是全体国民共同利益的体现,他们是在代表全体“国民”探讨和论证源于自然的“客观经济规律”。而当资本雇佣劳动制扩展于全世界,资本统治已从国家垄断进入国际垄断,国际大资本财团已成为全人类的统治者,资产阶级经济学论说者则以全人类思想代表的口吻,“公正”而“客观”地宣讲通行全世界的“市场经济规律”。虽然资本经济学的论说者都在有意掩饰其主体性,但他们所论说的内容,从主义到主题到主张,都充分地体现着资本所有者个体及资产阶级总体的利益,是资产阶级经济意识的学理概括。
资本经济学的主义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以资本为根据,以资本所有者阶级为主体的主义,是资本所有者阶级利益和意识集中概括的基本观念。资本,首先是以货币集合的物质财富,不论其来源何处,或以什么手段获取,都要归特定个人所有,并用于获取剩余价值。货币化的物质财富并不直接成为资本,只有其所有者不是将它用于消费或贮藏,而是用于购买劳动力使用权和生产资料,组织企业生产和服务经营,获取并所有超过劳动力使用权价格的剩余价值,这样的货币化物质财富才是资本。因此,资本是以货币集合的物质财富增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是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权出卖者对立统一的经济关系,货币物质财富不过这种经济关系的条件,是资本所有者购买劳动力使用权和生产资料,进而所有剩余价值的手段。资本所有者依其对资本的所有权所有了由劳动者劳动力使用权的使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将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进行积累和再生产,资本雇佣劳动关系得以延续,资本所有者在资本积累过程聚合成有共同利益和意识的资产阶级,并掌控政权,实行对劳动者阶级的总体支配和统治。
资本主义就是资本所有者个体利益和意识成为阶级的总体利益和意识的集中概括,资本主义的核心概念就是资本,保证资本所有权及其投资经营获取利润,是资本主义的宗旨和原则。为此,就要打破封建血统等级制和集权专制的束缚,为资本的增殖创造条件。其首要内容点,就是对资本主导经济和社会生活,以及对资产阶级支配无资产的劳动者阶级的正当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论证。
资本主义发端于欧洲十二三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意图变革封建领主制为集权官僚制的国王,鼓励和支持商业、手工业发展,以获取大量税收,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形成了受国王特别保护的以商业资本家为主体的城市和“市民社会”。商业资本虽然不直接生产商品,但其也要购买劳动力使用权从事商品交换的服务活动,并由此所有剩余价值。随着商业的发展,部分商业资本转化为从属于商业的手工业生产。产业资本及为商业、手工业服务的金融资本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资本经济关系贯通于全部社会活动。在资本不断增长并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中,资本所有者的资本量日益扩充,其相互关系愈加紧密,资产阶级初步形成。在其思想代表的概括性思考中,初级资产阶级意识逐步聚集为总体性的资本主义。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仍处于集权专制的政治统治下,因此其资本主义尚不包含如何组建资产阶级的国家,以及如何利用国家进行总体阶级统治的内容,而是注重适应并要求改进专制统制经济体制,获取利润、增殖和积累资本。
初级资本主义的不成熟,不仅在于资产阶级尚未强大到成为统治阶级,还在于没有明确的哲学观念。作为重商主义哲学前提的,是自然神论中可以为资产阶级所利用的内容,但自然神论毕竟不完全是资产阶级的哲学观念,它的主干内容是为君主专制的集权官僚制提供哲学观念的,初级资本主义只有在承认君主专制的前提下,才能以自然神论和与它相统一的自然科学论证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这种情况到启蒙运动时得到彻底改变。启蒙运动是已经壮大并从商业向工业转变时期资产阶级主导的文化和社会变革运动,其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以物质主义摧毁了自然神论和上帝主义,为推翻君主专制和清除封建领主制残余提供了哲学观念,进而也为资本主义的明确和成熟奠定了基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自然的,人是物质的自然演化的产物,并因此而拥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权和以劳动或其他方式生产、占有物质财富的所有权。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以血缘将人分为不同等级,以专制侵犯人的自然权利,都是不合理的。国家作为个体人自然权利派生的“共同权力”,是“社会契约”的结果和表现,必须服务于维护个体人的自然权利。物质主义的哲学观念为资本雇佣劳动制中的资本所有者提供了正当性——他们购买劳动力使用权并所有剩余价值是自然权利的体现;也为劳动者出卖自己劳动力使用权提供了条件——劳动者个人是拥有其人身权的自由人,为了谋生,他可以自由地出卖其劳动力使用权。而这两点,正是资本雇佣劳动制的基本。据此,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布:资本雇佣劳动及其对剩余价值的所有,是物质的自然规律的体现,其合理性就在自然规律。物质主义消除了上帝主义对人意识的统治,以发展了的理性思维和自然科学成果证明上帝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们意识的产物,根本不存在的上帝既不能创世造人,也不能决定人的社会地位和关系。人类只有依从物质的自然规律,才能正常地生活并形成正当的社会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的根据。
启蒙运动及其导引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由此而成熟并系统。斯密等资产阶级学者对资产阶级经济意识的概括,既是资本主义的充实,也为资本经济学确立了基本观念。在以后两个多世纪资本经济学的演变中,出现了众多因国度、时段及代表不同集团、阶层的学说和学派,对具体层次经济问题的认识日益丰富,各学派间的论争不断激化,但资本经济学的主义却是所有论说者共同坚持的,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和各学派间的论争,也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大前提而展开的。资本主义贯彻于资本经济学主题的各个环节。
资本经济学的主题是探讨论证资本支配劳动、所有利润的有效方式。主题是主义的展开,是主体利益和意识在研究和论证过程的体现。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本统治和资本增殖,展开于资本经济学的主题,就是探讨论证资本支配劳动、所有利润的适宜方式。
作为资本所有者经济意识的学理概括,资本经济学研究论证者也和资本所有者一样不承认其无偿所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他们只承认利润,即所投资本量与总产品或服务价格之比。资本所有者关注的只是资本量的增加,至于这种增加是来自资本所购买的生产资料还是劳动力使用权,是他们所不关心的,他们也不可能从劳动者角度论证利润是劳动力的无偿使用所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格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经济学从其初步形成到现代系统体系,涉及经济矛盾的各个层次,但主题只有一个,就是资本如何支配劳动,进而所有利润,既要论证其合理性,也要探讨有效的方式,几百年来,资本经济学就是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和演化的。对于其主题,资本经济学者往往避开资本获取利润这个核心,不论斯密的“国民财富”论,还是凯恩斯的“就业论”,都是如此。
虽然初级的重商主义只将利润视为交换的产物,不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及利润来自劳动,但重商主义者在探讨如何有效地所有利润时也不得不涉及劳动,而商业资本家所获取的利润,也是其所雇佣的商业劳动者及个体手工业者、农民创造的。重商主义者的著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劳动者的支配管理,以及商业资本家与为其提供商品的个体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关系。到重农主义,尤其斯密、李嘉图那里,资本对劳动的支配与如何有效获取利润这个主题已相当明确,甚至提出了初级不彻底的劳动价值论,而当李嘉图用劳动价值论说明利润,从而使资本所有利润的合理性受到质疑之后,资本经济学的论说者或是以“要素论”,或是以“效用论”来规定价值,切断了利润与劳动的内在联系。虽然不承认利润源于劳动,但资本经济学的论说者却强化了以制度和体制保证资本对劳动的支配,深入系统探讨了如何从经济结构和机制、经营管理、国际交往等层次有效地增加利润。资本雇佣劳动制已经巩固,资本对劳动的支配已是普遍的“客观规律”,资本经济学论说者除了在面对劳动者思想代表的攻击时要重申“要素论”、“效用论”以说明资本利润的合理性外,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有效获取利润这个环节,这也是20世纪以来资本经济学主题的特点。
资本经济学的主张是以制度、体制保证资本所有权,以改进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强化经营管理、扩大和密切国际交往来增加利润。资本所有者是注重实用的,他们之所以需要一些人专业从事经济学的探讨和论证,绝不是“关爱”、“发展”经济科学,而是要经济学能为其利益服务。依循实用这一原则,将资本经济学的主义贯彻于其主题,而主题的探讨和论证又必须体现于主张,以便为资本所有者个体和总体获取利润、维持统治提供相应建议。
资本是在初级集权官僚制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资本所有者深知制度对于其所有权的重要,为此,他们集合为阶级并展开革命,从要求专制统治者承认其资本所有权,到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制度来保证所有权,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专制君主为了强大国力,曾一定程度承认资本所有权及其购买劳动力使用权,由此形成初级的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但此时的制度并不完善,不能充分保证资本所有权。资产阶级革命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充分保证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各种权利的制度,资本雇佣劳动制是以政治上的资主权和一系列法律规定并保证资本所有权的制度。斯密、李嘉图、萨伊等人的经济学说,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完善资本雇佣劳动制进行了充分论证。其后的资本经济学论说者,也都完全拥护这一制度。由于资本雇佣劳动制已经巩固,他们除在反驳劳动者阶级思想代表对资本雇佣劳动制的批判时,几乎不谈这个制度,但这并不说明他们认为制度不重要,而是知道资本雇佣劳动制已经稳固成熟到不必再论说,就能作为前提导引对具体层次经济问题的探讨。
经济体制是制度的阶段性形式,资本雇佣劳动制经历了统制经济体制、自由竞争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资本经济学的演化也由此而呈现其阶段性。三个阶段的资本经济学都涉及经济体制,分别由重商主义者、斯密、凯恩斯为代表,具体论证了资本雇佣劳动制在三个阶段的特殊性,主张以体制的改革适应资本增殖的需要,并保证资本所有权及其对劳动力使用权的购买和支配。
在维护制度和改革体制的前提下,资本经济学的论说者还从经济结构和机制、经营管理、国际经济交往三个层次提出其主张。这是其主题中相关研究的延伸,尤其资本雇佣劳动制确立,其经济体制相对稳定的时期,对这些层次问题提出建议性主张,是资本经济学论说者的重要任务。资本经济学在这三个层次主张的共同点,就是适应体制改革与改进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适应资本积累和技术发展,强化经营管理,扩大和密切国际经济交往。虽有层次上的差别,但目的是一个,就是在保证资本所有权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增加资本的利润,由此强大资产阶级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