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刺激、刺激、基线
开篇语:
单向表达不要分析真伪。没有刺激源、没有基线的分析,都是耍流氓!
单向表达不辨真伪
原来砸窗户的是路边的停车管理员。
戴猛吐了下舌头,朝着外面打了OK的手势,连忙站起身来,叫上华生一道向外走。
华生也才反应过来,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发现他们早已超过了10分钟,不知不觉地一起吐槽了个把小时。
停车管理员并没有走远,不时地拿眼睛瞟着这两个说话不算数的人。
戴猛这样的大叔还会吐舌头,这让华生感到很意外。吐舌头通常出现在两种情况下:没做什么但是得到好处,或者做错了事没受惩罚。显然,戴猛是认为在和停车管理员的关系中,他做错了事但没有挨骂,占了这点小便宜,有一点小愧疚。不过华生想的是,这么大岁数了还卖萌,合适吗?
戴猛却朝着停车管理员大叔点头,打开车门,请华生上车,说道:"之前我们看广告、讨论总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规范,那就是对单向表达绝不进行推导分析。如果要分析,那些表情和动作必须是受到刺激之后的反应表现,因为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人的情绪也是由各种各样的刺激源引发产生的。由此可见,想通过表情分析别人的想法,必须先进行有计划、有意图、有目标的刺激。所以,我觉得叫'微表情'不严谨,应该把它叫作'应激微反应'。"
华生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眼睛的眨动明显加快了。他问道:"您不把这研究称为'微表情',而是叫作'应激微反应',也是对应英文的'micro-expression'吗?"
眼睛眨动加快,是大脑在努力思考的表现,通常说明跟得很吃力。
戴猛启动引擎,应道:"对,还是这个词。大多数人和一些研究人员管它叫微表情,前者是受了电视剧的影响,字幕组给翻译成'微表情'了。只有'facial-expression'才能翻译成表情。没有这个前缀,'expression'有很多其他的意思,包含所有的表达方式。中文里面,就是把表情习惯性地认为是面部表情。所以,'micro-expression'不能仅仅翻译成微表情,还应该包括其他细微的表达。既然刺激源是必要前提,那么之后的应激表现就顺理成章地可以称为反应。"
华生点头表示认同,眨眼的频率也恢复到常态。戴猛的确考虑得更周全、更严谨,也更符合中文的习惯。他默默念叨:"先做刺激,再看反应,应激微反应。"突然,他猛地抬头问道,"那您怎么做有效刺激源呢?跟学院派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吗?人对同一个刺激的反应都会一样吗?"
就在这时,停车管理员正脸色阴沉地朝着他们走过来。
戴猛轻轻在华生耳边说了一句:"给你看看刺激源的作用。"
行云流水的刺激源
戴猛故意没有落下车窗。
管理员走上来,很不开心的样子,眉毛皱得很紧,眼睛里有怨气。
就在管理员再也按捺不住,伸出手指准备敲打车窗并理论的时候,戴猛放下车窗,并递出一张20元的人民币。
管理员的脸马上就恢复了平静,眉毛归位,眼睛松弛,嘴巴也变成了正常的样子。整个过程,不到半秒钟的时间。这个迅速的变化,让华生在心里首次强化了"刺激-反应"这对有趣的组合。
戴猛接着说了一句:"大哥,不好意思啊,聊天太投入,忘记时间了。发票我就不要了。"
不需要发票的话,意味着刚刚收到的所有钱都可以进入管理员自己的口袋,无须向任何人汇报,也没有办法监察核对。戴猛这么说无异于把这些钱直接给了对方。
所以,这句话如同春风吹皱一池碧水,管理员刻板的脸上立刻呈现了高兴的笑容,眼睛笑眯眯的,嘴角上扬,居然还露出了牙齿。他一边捏着钱装进口袋,一边挥手示意车辆可以离开。
车启动后,戴猛提示华生看后视镜。华生发现管理员大叔已经面无表情了,仿佛刚才的笑容根本就没有出现过。
这一系列的"刺激-反应"模式,是戴猛制造给华生看的。
精妙的分析
戴猛说:"我去取个东西。"
当戴猛的车赶到北安桥下停车场的时候,一辆雷克萨斯早已等在那里,打着双闪灯。戴猛示意华生不用下车,自己迎上前去。前面的车里走下一个人,先和戴猛握手,就在同时,他略微侧头,目光越过戴猛的肩,朝副驾驶位置上的华生看了一眼。华生在那一刻恰好迎上了那人的目光,当他看到对方脸上涌现出的笑容时,不由得有点窘迫,因为他觉得那笑容有点奇怪。
那人在戴猛耳边念叨了一句什么,然后两个人哈哈大笑,那人还用拳头在戴猛的肩膀上砸了一下,并笑着上下晃动着食指指向戴猛,然后转身上车,走了。
戴猛保持着脸上的笑意回到车上。华生脑海里始终记得那人望向自己的眼神,以及那有点奇怪的笑容。
不等华生问,戴猛主动说道:"那是咱们公司销售部门的总监黄大卫,经历丰富,阅人无数,整天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整座城市里。刚才他看你那一眼,你注意到了吗?"
这正是华生心中的疑惑,既然戴猛问到,他也就点点头。
戴猛继续问道:"你不觉得他看你之后的那个笑容挺有意思吗?心理学博士,你猜他在笑什么?"
华生只能说不知道。不知道就不瞎猜,猜对猜错都不好。
戴猛觉得这个反应很有意思,就坦白告诉他:"他说,这就是你面试的那个小朋友?"
此言一出,华生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是在意这个的,连忙调整了一下坐姿,不知道该怎么自处了,尴尬得不得了。
戴猛不在意这个,只是问道:"就那个笑容出道题考考你,你觉得黄总排不排斥同性恋?"
华生被问愣了,但也认真起来,一边想一边试着说道:"我想想看。黄总那个笑,有两个特点。"
戴猛"嗯"了一声,表示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华生继续道:"肯定不是纯粹开心的笑,因为他笑的时候,眼睛是盯着我的。开心的笑不会有这么集中的目光。不纯粹就说明有含义。另外,那笑容好像有点得意,就像知道了某种秘密之后的得意。"
戴猛道:"感觉还不错。老江湖的表情向来是我的最爱,因为他们藏得最深,往往套着几层社交面具。他那个笑容里面,的确像是掺杂着关注和轻蔑的表情成分。你继续。"
华生道:"哦,对,是那种知道了秘密的得意,其实就是轻蔑。不过,这个轻蔑也不是简单的看不起。"
戴猛启发华生继续说:"如果让你来评价,那个笑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坏笑'?"
华生想了想,点头称是。
戴猛道:"好!这个'坏'很关键。你觉得他得意也好,轻蔑也罢,其实是因为他的两侧嘴角笑起来不平衡,右边更高。抿着嘴笑本就隐晦,再一歪,就会更显得有深意。"
华生仔细一想,的确是那样。这个时候,华生心里产生了一种冲动,真想去买一台便携式摄像机,把戴猛眼中看到的场景都拍下来。他并不知道,他能够按照戴猛的描述回忆起当时场景的细节,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天赋了,戴猛在3年前还因为找寻不到具有这种敏感度和记忆天赋的人而郁闷了很久呢。
戴猛继续解释道:"嘴角的不对称,从表情形态来讲,就是轻蔑的典型特征。即使非常轻微的上唇提升被发现,我们也可以推断厌恶类情绪的产生。"
华生在快速理解和消化,他知道,刚才这段分析,就是戴猛强调的分析通道里第一个阶段——"从表情推导出情绪",在这里具体到了"从不对称上唇提升推导出轻蔑情绪"。但他觉得"轻蔑"这个词很刺耳。
戴猛继续讲解给华生听:"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找到原因。他在轻蔑什么?或者说,是什么引起了他的轻蔑?我们找找看,刺激源是什么。"
华生听完戴猛的这句话,似乎能够感觉到接下来汹涌而来的逻辑链。
戴猛继续说:"刚才的场景很简单,黄总是在看到你之后露出了笑容。所以,我们可以做一种假设,即刺激源和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简单:一是他肯定听说了白天我和你之间发生的故事,二是他看到了我和你在一起,这两个因共同成为他坏笑的刺激源。"
华生轻轻咳了一声,大概是对"我和你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及"我和你在一起"有点敏感。
戴猛没在意华生的这点尴尬,继续说:"接下来就可以知道他对同性恋所持的态度了。"
见华生睁大眼睛一脸诧异,戴猛只好继续解释道:"现在我们知道,如果表情透出了轻蔑,轻蔑又是因为看到我和你在一起,那么你就可以开始做选择题了。三个选项,A代表平和接受无所谓,B代表厌恶排斥看不上,C代表喜欢和羡慕。你觉得黄总是哪种?"
华生还没能用逻辑连接前后的对话,只好头昏脑涨地喃喃道:"B吧。为什么要问这道题?"
戴猛哈哈一笑,像一部开足马力的机器一样,一口气说道:"这么说吧,如果黄总是个十足的同性恋,他也许会因为亲眼看到我们两个在一起私会而流露出羡慕之情,因为你条件不错,这时候就选C。"
华生脑袋里轰的一下,差点脱口而出"什么叫'条件不错'啊"。他盯着戴猛,试图用犀利的目光制止这位老板再胡说八道。
戴猛没理会这些,继续娓娓道来:"如果他是排斥同性恋的,那么就不会跟我开这个玩笑,因为他既不愿意提,也不会让我尴尬,所以最好的表现就是避而不谈,那么就选B。"
这么逐层分析,华生听明白了,抢话道:"我来试试。如果他是接受同性恋的,就会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调侃,不论真假,到底是好玩的事,所以是有着掌控感的愉悦。不羡慕,不排斥,所以选A。对吗?"
戴猛挥动了一下手臂,愉快地回应道:"恭喜你,答对了。我们人类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只要觉得自己有一点比同类强,就会有优越心态,进而产生不屑、轻蔑、得意等情绪。他对这件事的判断和心态,决定了他可能会出现轻蔑情绪。你看,现在我们通过一个笑容,分析到了情绪,再由情绪找到了刺激源,最后知道了他是不是在观念上接受同性恋。有没有觉得三层逻辑太复杂了?"
华生掰着手指头数道:"表情到情绪一层;情绪到刺激源一层;一旦情绪和刺激源之间建立了因果关联,那么当事人的心态就出来了,这是第三层。还行,得回去消化消化,但能基本听懂。"
他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追问道:"那黄总当时也是这么一层一层想清楚的吗?"
戴猛答道:"当然不,他不会像我们现在这样缜密地梳理自己的想法,甚至他当时可能没有任何想法。这是长久的世界观积累所产生的快速判断,然后动物性的情绪机制又借此产生并控制了感受,他自己也许根本不会意识到这个判断过程的存在。所以,如果他有轻蔑的话,他的轻蔑也没有经过'想',是没有恶意、没有目标的轻蔑,就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
华生恍然大悟:"哇!这个例子好!居然能分析出黄总是不是在观念上接受同性恋,厉害!"
没有基线,可能大错特错
正在得意的时候,突然听到戴猛正色道:"你高兴得太早了!"
华生一下子怔在那里,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用眼神询问,戴猛非常严肃地一字一顿地说道:"你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黄总的上嘴唇总是那样有点歪的。就像一个人驼背一样,能说明他一直在认错吗?这是他的个人基线,是常态特征,所以他的歪嘴唇不能被定性为轻蔑。虽然我们后面的分析过程都没错,可惜从头起,就不能成立。"
华生觉得整个脑子里一下子空了,而且像是滚烫的石头上浇了一瓢凉水,雾气蒸腾,轻飘飘的。他问:"就是说,对于黄总来讲,他的这个基线特征决定了那根本不是坏笑,只能算是普通的笑?那他到底接不接受呢?"
戴猛说:"对。分析任何人,千万别忘了先确定基线,否则就从头错到尾。因为这个笑容形态是黄总的基线形态,所以根本就没法推导出我所问的问题!"
本章最重要的知识点
(1)表情基线
表情基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作"有无表情的基线",另一类叫作"真假表情的基线"。
一个人平静时脸的样子,就是有无表情的基线。
一旦脸上出现了任何变化,也就违背了有无表情基线,可以针对肌肉运动进行分析,得出表情的情绪归属。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平静的时候,也习惯皱着眉毛,那么皱眉这个动作就是他的基线样态。从这个形态开始,如果皱眉加重,或者扬眉,或者蹙眉,则可以分析其肌肉运动的形态和幅度,进而分析表情形态。但仅仅是皱眉这个形态的话,没有动作就没有意义,因为这是基线。
一个人真实情绪流露出来的表情,就是真假表情基线。
知道了真实情绪出现时,面部有什么特征,那么所有的假笑、假生气、假嫌弃,就会有了比对标准。可以根据形态上的差异,判断出表演出来的喜怒哀乐,因为表演的表情会存在很多缺陷和破绽。
之前黄总那个上嘴唇不对称的基线,就属于有无表情基线形态。他平时都有这个特征,真笑的时候也有这个特征,那么这个动作就不能作为轻蔑表情产生的判断依据。
(2)身体基线
身体基线可以分成两类:习惯基线和初始基线。
分析别人的身体动作和姿态变化,必须确认一下对面的人有没有什么习惯性的动作。先花5分钟聊点各种话题,可以是紧张的,也可以是轻松的,还可以是客套的,都没有关系,注意一下氛围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动作是习惯性存在的,比如玩头发。
如果一个动作无论话题和氛围怎么变化都会习惯性存在,那么这个动作就不具备分析价值。身体姿态也是一样的,比如有人本就坐没坐相,习惯性大大咧咧的。不是说这些动作没有任何意义,而是因为相对于刺激源而言没有变化,所以归属于习惯基线,不用进行意义解读。
另一类身体基线为初始基线。
一般有点阅历的人,都会或多或少训练过,比如有礼貌或者有教养,甚至像销售、金融、广告、服务等行业,还会有专门的规范。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防备心极强,可能有所准备的人,那么他的身体姿态可能已经被精准地控制,就像大臣在皇帝面前那样,或者老贼在警察面前那样,没有一个是发自内心的。
那怎么才能以真实的状态作为基线呢?
答案是不需要。你看到的这些状态,就是他们希望表现给你看的样子,是希望你能接收到的信息,比如身份、态度、气场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准备好的形态特征——即使是严格控制表演出来的——作为初始基线。因为,随着后面的问题不断深入和变化,只要产生和初始状态不一样的变化,就找到了有意义的解读目标。
举个例子,相亲的时候,女孩的初始状态得体可人、落落大方。一提到婚后要跟父母一起住,就僵住了身体,双手交叉摆在身前,并拢的双腿一前一后分开,偏头侧脸,停止了笑容,连呼吸都开始保持警惕。这就是我们需要解读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