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我国再制造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老旧机电产品进入报废高峰期,以及国家为深化经济发展而不断推出系列再制造配套政策法规,再制造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巨大的需求为再制造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机械装备也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机床、工程机械、办公设备及石油、矿山等设备飞速发展,保有量巨大;大型舰艇、飞机、盾构机等高附加值装备的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8年底,国内市场的盾构机保有量已经达到2500台以上,预计未来年平均增幅将达到30%以上,盾构机设计寿命一般为10km,而市场上现在的近30%盾构机产品即将进入大修或报废阶段;我国机床保有量上千万台,若保守估计,按3%的年机床报废淘汰率计算,每年将有20万~30万台机床报废、闲置、技术性或功能性淘汰。针对废旧机电产品采取传统的回收—熔炼—铸造—制造加工的回收利用方式,一方面不能最大限度利用其使用价值,另一方面还会形成巨大的资源和能源浪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再制造是废旧机电产品再循环利用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再制造技术及产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途径。再制造以废旧机电产品为加工对象,巨量的废旧机电产品为再制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也对再制造产业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巨大的再制造需求成为我国再制造发展的强大动力。
2.大力的政策支持为再制造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将再制造产业作为重要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大力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分别组织认定了共计154家再制造试点企业,建立了一批再制造产业园区或基地,并在财政、税收、市场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旨在通过对国内优质再制造企业的重点支持,带动我国再制造业整体发展。由全国人大推进、2009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明确表明国家支持企业开展再制造生产,将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国内再制造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为再制造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3.不断深化的国家重大战略为再制造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重要转型期,国家相继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重点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作为重点工程加以推进,力争用三个十年时间,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不断深入推进,制造业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传统机电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需求变得更为迫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大大推动我国与此相关的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的基础建设水平,包括铁路、公路、石油、海运、通信设施等在内的众多机电产品将迎来爆发式发展,这为我国大力发展在役再制造、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突破为再制造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也加快了人工智能、纳米科技、增材制造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发展。互联网+技术为加强再制造系统规划、完善再制造逆向物流系统提供了基础,可望解决废旧机电产品回收逆向物流技术难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再制造产品健康监测与寿命评估提供了便利的工具,推动了再制造产品健康监测与寿命评估向精细化的突破;而人工智能、纳米科技及增材制造则进一步提高了再制造产品的质量。系列高新技术的兴起为完善再制造产业链条、丰富再制造生产手段、提高再制造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