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现实世界里有心理史学吗

科幻大师阿西莫夫想象过一种叫作“心理史学”的学说:如果把人比作粒子,那么和热力学相似,尽管单个人的行为难以预测,但大量个体的集体行为可以用统计规律精确描述。在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基地》里,心理史学的奠基者哈里·谢顿预测:横跨2 500万颗行星的银河帝国即将进入长达30 000年的黑暗时代。为了让下一个银河帝国的复兴早日到来,他创建了保存文明火种的“基地”。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说,他走上经济学研究的道路,就是因为读了阿西莫夫的书,在青少年时期就向往做一名心理史学家,“用数学拯救文明”,而“经济学又是最接近心理史学的学科”:

当你发现那些推动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那些决定一个帝国兴衰的力量,能够被打印在纸上的一系列数字、符号诠释和预见时,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Krugman, n.d.)

可是说句煞风景的话,如果有人在现实世界里兜售心理史学这样的理论,那么一定会被经济学家们嗤之以鼻。世界是混沌的,微小的扰动都会带来剧烈的变化。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又是金字塔形的,塔尖儿的风吹草动会透过权力杠杆,成百上千倍地放大为底座的震荡;这震荡哪怕有一丝一毫再反馈到金字塔尖儿的决策里,又会掀起新的风浪。碍于这两个特征,经济学家做三五年后的预测都如履薄冰,谁要是敢宣扬百年以上的预测,那简直是自绝于江湖。

但是,未来的可预测性存在着一种例外。如果有一条规律,粗壮、稳健,足以碾压几乎一切的意外和震荡,熨平混沌和权力杠杆的影响,那么在这条规律所作用的范畴内,未来仍然是可预测的。这样的规律,如果能管成千上万年的历史,就无愧为现实世界的心理史学。

可惜,这样的规律凤毛麟角。在社会科学里,经济学是最接近心理史学的学科,而在经济学里,马尔萨斯理论又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心理史学的学说——深刻、暗黑、宏伟。

但是,主导“马尔萨斯时代”天下大势的真实规律其实远比马尔萨斯想象得更深刻、更暗黑、更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