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你:用情感引导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归属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建筑师要想修建一所结实的房屋,需要有又稳又深的地基。人的生命要想健康长久地成长,也需要有稳固的地基。小孩出生后,地基便开始“建筑”,在这里,生命的地基便是人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种人在社会生活中感到安心不害怕的感觉,当环境中可能出现对身体或者心理有危险甚至潜在危险的情况时,安全感能够使人预感到出现的环境变动,人在其中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安全感是生命的地基,即心理健康的基础,孩子在满足了安全感的基础上才能带着稳定的心理去探索未知的广阔世界,追求更高一层的需要,带着自信心去和小伙伴打交道,融入学校生活里,在小伙伴和学校里体会到自己的价值。相反,如果孩子有过度的不安全感,将会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和疾病,导致精神障碍,甚至神经症。

当孩子从妈妈身体中分离出的那一刻起,脱离了妈妈身体的庇佑,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十分恐惧和不安。为了减少恐惧,孩子会在妈妈那寻找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而这安全感和归属感会成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

2009年,深圳市妇儿工委办联合市妇儿心理咨询中心对全市1500个8岁~17岁的流动儿童心理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近六成流动儿童感到自卑、敏感,情绪不稳定,他们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较差。其中,自卑是这些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集中表现,近30%的流动儿童感到压抑和被歧视,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行为拘谨,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和封闭意识过强,存在相对孤僻性,以至于不敢与人交往,不愿与人交往。一半以上的流动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老乡一起玩耍,因为熟悉和有伙伴,这些小孩更喜欢老家,而不是现在生活的地方。

流动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里而出现的。这些孩子出现的自卑、敏感、情绪不稳定等各种心理问题,都是由于流动问题导致他们没有家的归属感。孩子在幼年时期缺乏家的归属感在流动儿童中最为典型。妈妈们可以从这些流动儿童中看到归属感对小孩的人格发展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所谓归属感,是指孩子觉得自己属于爸爸妈妈组建的家庭中的一员,属于学校班集体里的一员,属于伙伴们中的一员。在这一个个集体中,自己被集体中的其他成员接受、认可,在集体中是有价值的,必须存在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能和集体有共同的感受。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加入的群体接受时,会感到一种安全感和踏实感。

据有关研究发现,归属和爱的满足与生活满意度有很高的相关度。流动儿童因为生活的颠沛流离,有先天的生活条件不足的缺陷而得不到归属和爱的满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研究人员给31名严重抑郁症患者和379个社区学院的学生寄出问卷,问卷内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的归属感、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和社会活动范围、冲突感、寂寞感等问题上。调查发现,归属感是一个人可能经历抑郁症的最好预测剂。归属感低是一个人陷入抑郁的重要指标。

早在1998年夏天,美国心理学专家就断言:随着中国商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心理疾病对自身生存和健康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中国人的生理疾病。上述表现概括起来就是思想上无所寄托,生活上丧失信心,对亲友无牵挂感。说到底就是归属感不强。

在孩子的安全感形成过程中,归属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从来都是相伴左右,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妈妈们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了孩子充足的归属感,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爱和家的温暖。孩子会对世界感觉到安全,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善良的,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对世界和对自己的基本信任。因此,妈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归属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并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