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包到蛋糕:欧洲经济社会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以后,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多样化,人际关系越来越密切与复杂,人口越来越多且集中时,人类社会的特点也开始有不同的变化。

(一)定居与新的财产观念

昔日采集—狩猎经济,由于重视机动性,人们只需要携带简便的工具与武器就好,因此对于财产与定居的观念并不严格。但是农业经济则需要待在一地种植、等待收成,耕种所需的道具不仅多,且多数庞大、难以携带。为了垦殖,人类必须建立家园、清理土地、设置储备粮食的设施等,而这些工作都需要长期,乃至数代的经营。于是人类开始定居,开始有了财产,特别是不动产的观念。而靠畜牧维生的人,也必须留在一地,等待豢养动物的成长,不能随便移动,最多只是逐水草而居,总之,机动性与移动量都大不如昔了。

(二)人口持续膨胀与专业分工

基于实际的理由(如机动性、粮食的供应量等),昔日狩猎与采集的生活圈大都不会超过30—50人。但新的农业生活方式更能控制农业生产,因此生产量能供应更多人生活。同时,农业的生产过程也需要较多劳力,因此农业社会人口普遍增加,而且是随着农业土地扩张而增加。于是,人类就由采集的小族群,扩编为乡村,然后是城镇、城市、城邦。例如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千人以上的乡村在中东已相当普遍。至于人类社会如何由松散农业聚落转入复杂的城市形态,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推测原始的城市应是附近农业聚落的商业集散地。尽管当时的经济已经相当复杂,但似乎缺乏具有中央权威的组织。

人口的增加,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于是造成专业分工、公权力的兴起等情形。

我们先来看分工方面。分工包括男女的两性分工与劳力的专业分工。分工意味着追求财富或财产的方式不同,例如有的纯粹依靠劳力谋取生活(劳力者),有的则依赖脑力求取财富(劳心者)。于是分工与财产的观念造成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因为每个人在追求财富或财产时,并不都是成功的,有的人花了很多的力,却得到很少;财富又牵连到社会地位等其他表征的不平等与阶层化,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出现。

农业社会统治阶级的出现,除了因为资源分配不均外,还有就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质所致。当农业越发达时,所需要的知识与规划也越密集,这时就需要一位“老板”的领导。这位“老板”或这群“老板”除了要规划生产、研发相关的知识(如天文与测量)、提供生产工具、分配工作,还要负责水利灌溉等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修。除此而外,当农夫生产的余粮更多时,还需要“老板”来统筹集中余粮以重新分配、交易其他所需物品。这批“老板”就成为统治阶层,因为他们拥有农业所需的知识,以及调度人手的权势。

分工、专业与新技术的出现导致交易和贸易的兴起,以互换有无。贸易亦导致运输与交通的兴起,尤其是远程贸易更需要运输的发展,于是有组织的贸易行为开始出现。在石器时代,肩负交易与互换工作的很可能为部落人民,尤其是游牧部落。但是等到城邦出现后,出现了有组织的远征军或商队以进行组织性的交易或掠夺。

(三)两性关系的改变

新的农业生活方式,改变了男女两性的关系。在从前狩猎采集时代,女性主要负责采集的工作。由于男性的狩猎成果并不可靠,于是早期人类每日约有70%的食物是由妇女供应的,因此女性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与社会地位,这由许多文明都经历过母系社会可以得知。

到了农业社会,女性地位开始逐渐下降。当然这种改变也不是一日达成的,而是逐步形成的。在人类刚进入农业社会时还是随意播种,还非常需要女性的劳动力与知识,也需要借用妇女的象征含义(妇女的生殖力与土地的繁殖力相联系),因此女性地位仍然较高。这时,妇女的公共角色,诸如女神、女祭司、女战士、女王等都还经常可见。

但是,随着农业越来越仰赖计划性的耕耘与开垦,农具也越来越笨重时,男性劳力就取代了妇女劳力,男性的地位与权力因而大增。

造成农业社会妇女地位的低落的原因,还有一项就是农业耕种对人口的需求。于是比起狩猎社会的妇女,农业社会的妇女几乎是更经常地在怀孕生子、照顾幼儿。妇女因此大大减少了对社区福祉与生产经济的贡献,她们的地位也就随之降低了。

(四)有系统的规划、公权力的兴起

在过去狩猎社会中,人数不多,而且大家都认识,也都互有关系,如血缘或部属关系。因此维持秩序的权力多集中在少数受到信赖的英雄或长老手中,社会的阶层化也能降至最低程度。

但是农业社会就不同了。由于农业聚落的人数过多,其生活范围与人际关系都已超出私人范畴,如家族关系等,公共生活因此兴起。另一方面,维持社会秩序,也不能单靠私人权力与运作(如家族力量),必须以公权力来维护。握有公权力的人必须能维持复杂的秩序、防御外来的强盗与内部不守秩序的坏人。能达成这些目的的人,通常拥有强制性的权力,又分为司法、行政和战争的权力。总之,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中,公与私的生活,已开始逐渐分化,也就是分为“家与社会”两种生活范畴。

(五)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多样化

农业革命虽然增加了粮食生产、创造了经济机会与文明,但也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压力与紧张关系。例如,为了争夺土地、划分疆界、分配财富与地位、分担责任等,人与人之间开始起冲突。在部落时代,人际关系简单,大概只有男女、亲子等家庭关系,后来则出现了有与没有、穷与富、主人与佣仆、所有人与非所有人、自由人与奴隶、游牧与定居等关系,彼此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冲突与紧张的,人事的纠纷也随之增加不少。

在苏美尔人时代,我们经常看到游牧族群与农业族群间的激烈冲突。当然,游牧与农业社会间也不全然是战争的关系,两者不时有和平的交换、沟通、互赖的关系。不过,当农业社会人口不断膨胀,剩余粮食不足时,农业社会就会侵占游牧民族的土地与财物,双方的对抗因而产生,游牧民族往往都是最后的失败者。

(六)农业时代的科技进展

早期的农村出现专业的分工,如专门饲养可充当生产工具的牛,以及制造衣服等行业。专业化导致科技更加进步,也使得生产更加有效。

1.饲牛:公元前6000年左右,安纳托利亚高原(Anatolia Plateau)开始养牛,种植扁豆、豌豆,并开始酿制麦酒和蜂蜜酒,陶器亦开始生产。

2.制衣:公元前5000—前4000年,先是亚麻,接着是毛制品(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生产。

3.冶金:公元前5000年已有金属制品出现,但规律性的冶金制造,如铜器的制造则是在往后才展开,像是产于安纳托利亚高原、高加索南部的铜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相关的制铜技术才在中东流行。铜被制为工具、武器、纯铜装饰品。在制程中,也发展出铜锡融合制成的青铜器,同时还会结合其他材料,如石头、黏土等,制成复合型的装饰品与首饰。冶铁术则于公元前1400—前1200年左右于安纳托利亚高原或高加索一带的游牧部落无意中发明,此时的铁多用作武器,而非工具。

(七)农业并不是经济活动的全部

基本上,农业并未取代人类其他的经济活动,特别是采集与狩猎,早期的农业甚至是辅佐采集—狩猎经济。这是因为采集—狩猎经济受气候、季节、环境等变量影响,于是先民才想在“闲暇”的时候耕种,筹备粮食来源,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农业发源地之一的中东。中东地区在冬天降临时,因为天气寒冷,严重缺乏可狩猎与采集的资源,于是先民利用水源与地中海型气候种植一些粮食过冬。

另外一个例证则是来自古老的传说与神话。许多的传说与神话都显示先民怀念与向往游牧的自由生活。《圣经》的《创世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创世记》中,亚当与夏娃本来在伊甸园过的是快乐、悠哉的狩猎与采集生活,而农业的产生乃是上帝惩罚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果的结果。例如耶和华上帝对偷吃禁果的亚当、夏娃说:“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

《圣经》的《创世记》还提供另一个线索,也是有关先民对于游牧与农耕生活的矛盾情结。话说亚当与夏娃有两个儿子该隐与亚伯,该隐种地,亚伯牧羊。两人各拿自己生产的产品奉献给上帝,而耶和华上帝却偏好游牧的供品,这就引起农夫该隐的不满,因而杀了亚伯。耶和华非常愤怒地诅咒该隐:“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漂荡在地上。”这个故事似乎显示“连上帝都偏好游牧”。

从很多文献中可以发现先民对于游牧生活的向往与无奈。对先民而言,游牧是快乐、轻松、自由的,因为他们不需要一年365天都工作,他们猎一只狮子就可以过好几天。相较于游牧,当时的农耕是非常辛苦的,是一种成本高、回报率低的生产方式,同时又将人绑在土地上,但是农产品可作为猎物不足时的食物来源,人们才投身农耕。总之,先民定居与种地是不得已下的无奈抉择,是为了保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