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会经济史的开端:聚落与乡村
考古学家已经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西部、以色列地区和伊朗高原的山脚下发掘出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村落遗址,被视为人类最早的聚落之一。这个地区物产富饶,拥有可畜养的牛羊等,以及适合耕种的作物和水源,地中海型的气候使得人们可以在无法狩猎的冬天种地。不少人类学家主张这些地方亦为人类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农业由此发源而后方才扩散到两河流域的大河地区。例如公元前5000年左右,中东的农业逐渐传播到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然后再到欧洲其他地区。
这时中东已经出现一些平均居民人口数为1000人的村落,并有明显的男耕女织的分工情形,专业化的情形也相当明显,如村民中有种田的农夫、从事制造业的工匠和负责交通的商人,也有放牧的牧人,或定期出外打猎的猎人,亦即村民的职业已有多元化的倾向。
在经济活动方面,出土的毛织品显示:此时的人类已经知道充分利用家畜,即豢养动物不仅是为了制造食物,也开始利用动物的毛皮以制衣,动物的皮骨以制造工具,动物的脚力以犁田、运货、交通等。在手工业方面,则以制陶和制造工具为主。此时期的陶器除了用来储存和携带食物,也用来装运家用的饮用水,同时也是交易的主要货品之一。
在工具制作方面,技术的突破使得工匠可以制造出更锐利、更实用的工具(如黑曜石)。在出土的工具中偶尔也出现金属制品,特别是铜器。但是此时的铜器(约公元前6500—前4500年首次出现铜制品)还非常有限,且多是小型产品。一直要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方有大量青铜制的容器、武器和工具出现。值得注意的是,黑曜石与锡等原料都不是当地的产品,必须从远地取得,足见当时已发展出较长程的贸易。
此外,村庄里的人主要工作是务农,因此大部分的衣服、工具都是从别处交换而来,很可能是村人用生产剩余的食物换取日用品和工具。我们已发现早在公元前6500年左右,西亚村落已有长程贸易的行为,因为我们在伊朗的一个村落中发现了来自几百千米之外的黑海地区的黑曜石,以及来自安纳托利亚高原的铜。到了公元前3500年左右,我们更可以发现水运与陆运贸易的痕迹,如泥制和木制的船只等。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村人利用战争的方式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物资。至少,我们在较晚期的村落中发现了简单的防御设施,还有种类繁多的武器如矛、斧、剑、刀等,足见当时已有较多的战争行为。也许就是武器竞赛和战争,导致人类进入城邦文明与青铜时代(人类大约于公元前3500—前3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
乡村经济之特征可归纳如下:
1.乡村居民的经济活动单纯,几乎都以农业为主,其他的经济活动仅是农业经济的辅佐而已,显示乡村的经济专业化的情况并不明显。
2.乡村聚落所生产或制造的物品仍以满足当地之所需为主,并不是用来与其他地区交换的,而且村落与村落间的互相依赖的关系有限,通常一个村落的对外关系仅限于紧临的另一个村落,这与要求全面、复杂、相互依赖功能的城市文明不同,因此只能称之为“聚落文化”。
3.乡村经济在分配上,并无明显财富不均的现象,缺乏严明的阶层化现象,因此我们不能视之为“文明体”。
4.早期的村落在利用天然资源与生态方面,也稍嫌缺乏主动力与创新,因为早期的村落多位于山脚下有水源的地方,而且栽种简单,只需要稍加利用自然生态,作物即可生存,因此他们只是消极地利用环境,并未大幅改变生态,如建立水坝或抽干沼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