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与中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他们不总是互相恭维

罗马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一帆风顺。他们虽然互相恭维,称赞对方身材高大、强壮、挺拔,为人诚实、民主、平和,还有长寿,等等,但彼此暗中却怀有某种敌意。

罗马人无法知道远方的中国人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优越感,视外邦为蛮族,视入朝拜见的外国使者为进贡者。据中国史书记载,马可·奥勒留·安东尼皇帝于166年派遣的使者就被看作是纳贡的人,使者所献上的礼物是如此的微薄,以致中国人对这位使者是否为官方所派产生了怀疑。多少个世纪以来,阻碍西方与中国缔结正常邦交的因素之一,就是中国不派使节并视外国的使节为纳贡者。只是到了19世纪,中国的执政者才被迫改变了态度。

非常不幸,中国人对人冷淡,无意与他人建立和加强联系,对外国文化缺乏兴趣,这些常使西方人感受到一种怠慢。我们的祖先对此已经有所了解,他们视中国人的这一态度为其许多优点中的一个缺憾。普林尼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说:“中国人 [……]表现得一如未开化的民族,逃避与其他种族的人结识,坐等商贩的到来。”25其他作者也有同感,例如索利诺,他进一步说:“[中国人]逃避与其他种族的人结识,甚至拒绝与其他国家进行商业往来。”26

关于贸易往来,流传着一个说法,这在罗马史料和中国史料中都可以找到,通过这个传说,可以看出双方在做买卖时所持的同一态度。按照罗马人的说法,中国人不急于卖他们的货物,只将货物沿着他们的河岸摊开,等待外国人到那里购买,所支付的是货币,不是其他产品。议价以打手势的方式进行,中国人不爱多讲话,也不讨价还价:买就买,不买就走人,这是他们的方式。索利诺这样写道:“那个国家的生意人越过河卖他们的货物,交易时双方不用语言交流,只对堆放在那里的货物做个估价。他们卖自己的货物,却不买我们的货物。”27记得听过不止一位从中国归来的本国商人抱怨与中国人做生意的困难。

同类的故事在中国史料中也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比罗马人的传说较晚一些28。说的是在“西海”的一个地方,交易在静默和示意中进行。卖方 (此处是西方人)定出了货物的价格,买方只可接受,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

显然,罗马和中国的这两个不同版本的传说,都暗指在一些中间地区——有可能在印度或者锡兰 (今斯里兰卡)的某个港口——地中海沿岸的商人和远东的商人曾在那些地方接触。一如经常发生的那样,买方责备卖方出价过高或不打折扣,卖方则报怨没有将他们的货物卖出称心如意的价格。

罗马人抱怨他们的货物卖不出去,他们的传说证实了这点,因为商业的天平称出了他们的损失:中国丝绸的进口与罗马帝国特产的出口不平衡。贸易逆差是支付现金,或如我们今天所称的强势货币所造成的。普林尼算出罗马帝国的金库年年拨出大笔款项花费在奢侈品购买上,如丝绸:“每年至少有一亿银币支付给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奢侈和女人让我们付出昂贵的代价。”29遗憾的是,根据罗马史料,正是几位皇帝做出了坏榜样,如埃里奥加帕罗(Eliogabalo)肯定不是位好皇帝,他“鄙视希腊和罗马的传统服装,说这些服装是用羊毛做的,没有价值,只欣赏中国的丝绸”30

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虽然使罗马变得日渐贫困,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就变得富有了,真正富有的是地处中间地区的安息帝国,他们借助地理位置控制了交通要道,对过境的两个帝国的商品征收巨额的关税。他们对促进罗马和中国之间的直接关系毫无兴趣。

后汉书记载31:“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达。”

对于那些在财政上打击他人或别国的人,肯定谁也不会与之交朋友。罗马人与安息人进行了几个世纪的战争,其目的之一就是渴望打破后者对贸易的垄断。因为这种垄断使罗马帝国在财政上日益困难,这一目的要是达到,罗马人意欲征服出产昂贵丝绸的中国之美梦也就实现了。但非常不幸,罗马人从未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罗马诗人已经征服了中国,尽管只是在口头上。例如卢卡诺(Lucano)(5)在诗句中痛惜罗马人在内战中自相残杀而未能去攻打东方;倘若他们这样做了,那么“中国人和阿拉斯河流域的人以及那些晓得尼罗河在何处发源的人(要是他们存在的话)便早就被制服了!”32在卢卡诺之后,贺拉斯 (Orazio)(6)在他颂扬民族主义精神胜利的诗句中也扯上中国人,认为中国人曾威胁和陷害罗马,也要被征服:

不是那些喝多瑙河水的人要破坏朱莉娅王室的法令,不是盖塔人 (Geti),不是中国人和不可靠的安息人,不是诞生在顿河 (Tanai)边的民族33

你,文学艺术事业的保护者……正在为罗马城的命运而忧虑,伤心那些被居鲁士统治的中国人和安息人以及内部不和的叔提雅人 (Sciti),他们正在做着准备。34

无论是正在威胁着拉奇奥的安息人,还是远在东方的中国人和印度人,他,奥古斯都大帝必胜,将他们统统征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