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招生的平权问题和多元化问题
近来,美国“80—20全美亚裔教育基金会”设计的一份民调书正在网上征集签名。这份因上月美国最高法院决定审理“使用族裔理由来提高亚裔和白人入学门槛”的做法是否违宪而来的民调书,需要5万人签署,然后作为证据资料递交最高法院。目前已经有近4万民众签署。
美国公立大学招生的《平权法案》政策,源于1960年代,当时的约翰逊总统在批准了《民权法案》的基础上,对《平权法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平权原则不止限于平等,而应视为对非裔等少数民族再就业和就学方面的优先考虑。在美国,西裔和非裔等少数族裔正是因为有了《平权法案》,才得到优先的受教育机会,许多西裔和非裔等少数族裔才有可能获得今天的社会地位和成就。
《平权法案》又是现今美国社会最具争议的法案之一。争议的焦点就是所谓的“定额制”,也就是说,公立大学招生的时候,要为少数族裔留下一定名额。问题是,该法案的本意是照顾少数族裔,但实际结果是白人学生和华裔子女受到了限制。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杜克大学录取的亚裔学生SAT平均分数为1457分(满分1600分),白人为1416分,西裔为1347分,非裔为1275分。也就是说,在杜克大学,亚裔学生要比西裔学生多110分,比非裔学生多182分才能被录取。这种状况引起了亚裔学生和家长的广泛不满。
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文章却认为,尽管根据调查数据,亚裔进入大学的SAT分数要较其他族裔,尤其是西裔和非裔学生高,但是分数毕竟不是“才能”的唯一考量因素,校方有其他的因素要考虑。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美国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一个多元化的国家里培养公民和领袖。多元化对美国社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文章提到社会科学家佩吉(Scott Page),佩吉证明多元化的团队表现超过非多元化的天才团队。文章最后呼吁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不能局限于狭隘的对话,应该深入讨论为何美国机会这么少,亚裔美国人应该把挑战放到更大范围内,亚裔美国人可以领导这种转变,那才是美国成功的大故事。
《时代周刊》中文章的观点不无道理,如果大学招生没有因《平权法案》向少数族裔中的西裔和非裔倾斜,这些西裔和非裔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会受到限制,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可能受到影响。正是由于西裔和非裔的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了,才可能出现许多优秀人物,如高院某大法官,甚至于今天的非裔总统奥巴马。
但是,这种对西裔和非裔的优先考虑又在事实上造成了对亚裔和白人学生的某种不公平。美国亚裔问题,因为华裔占多数,可以被认为主要是华裔问题。众所周知,美国华裔读书勤奋刻苦,向来成绩优秀,但因为亚裔在美国总人口中只占4%,远低于非裔和西裔,如果按定额制,华裔子女只能取得很少的名额,所以最受大学招生平权原则影响的是华裔子女。
但另一方面,在取消定额的一些公立大学中,如加大系统的某些学校的华裔学生占百分比较高,被认为是另一种不公平,即“代表过多”的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教育机会应该不能说是少的。华裔父母的“藤校情节”、华裔争取的自身平等权利和大学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等等,争议中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影响,值得华人群体深思。
如何在平等权利原则和多元化之间找到某种平衡,从目前来看,不是亚裔美国人有能力领导改变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讨论。无论如何,华裔为自身的利益积极参加争论和联署,是可喜的现象。
201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