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4 18:32:28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言 这一个作者与另一个视角
一 2012年1—6月《侨报》专栏文章
参政遇阻,华人需冷静
略说华人参政心态一二
移民回流,只因“美国梦”不再美好
中国影响日增,新华侨华人族裔认同加深
2012年移民改革前景不乐观
制止军中欺凌,华人应大声疾呼
“廖梓源案”的疑虑
“和”文化助华侨华人成中美桥梁
赶留学大潮,要警惕假洋文凭
学简体还是繁体,这是个问题
美国大学招生的平权问题和多元化问题
华人异族通婚的文化同化问题
华人参政从政,应舍小利逐大义
健保案争议对华人影响几何
少数族裔之间的歧视,不是同根相煎吗
南加大血案当引华侨华人反思
遭遇文化差异,华人应入乡随俗
警惕忧郁症伤害华裔新移民
通过“排华法案”致歉案,华人还需努把力
华人争取权益要讲策略
华人参政,要热情也要谨慎
华人会支持“第一位同性恋总统”吗
同属少数族裔 华裔何苦歧视非裔
华人是否应投票给华裔候选人
“排华法案”道歉案有遗憾
华人靠什么崛起
二 201年《侨报》专栏文章
华裔老人遭虐,中华传统文化不可丢
申请一胎化政治庇护的前景黯淡
中美结合的教育方式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华人选区划分应因地制宜
春节是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
新的一年,留学生在美就业压力大增
华侨华人如何为“十二五”作贡献
美国为何迟迟不对“排华法案”道歉
“四海同春”展示中国软实力
和谐侨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美华侨华人期盼侨务新政
加州地方选举:华人的参政空间仍有限
美国国籍对华人的吸引力在变化
面对“以华制华”,华人要淡定
留学生刺母,多重因素叠加致悲剧
移民大辩论,华人要发声
“反语言歧视案”对华人意义重大
中国“海归”潮与美国移民改革
华人月子中心不应游走于灰色地带
刘弘威案凸显两党意识形态争斗
警惕留学美国黑中介
划分选区:多元化还是美国化
移民欺诈害人害己
来美生孩子的近忧和远虑
同性恋问题,华人心态纠结依旧
海归们为何脚踩中美两只船
家庭暴力报案 华人应谨慎对待
美中大学毕业生创业精神之比较
华人精英上下位:修身方能齐家治国
骆家辉学中文:一堂不可少的课
华人的国会议员情结
美中孝道不同,华人很纠结
华人应珍惜与重视选区划分的有利因素
华人应如何看待言论自由和仇恨犯罪
如何顾全大局考验华人参选智慧
中国留学生应“入境问禁”
华人家长在中文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华人在美国送礼应入乡问俗
反对禁售鱼翅,也应遵守法律
华裔军人需防种族歧视
在诚信社会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模范族裔光环下的华裔群体
在美华人的性教育和种族歧视
警惕华人选举中的负面手段
华人从政任重道远
“黑色星期五”与中国人的购买力
从美议员提案看中美人才大战
身份成高校录取障碍,亚裔学生应积极提诉
为何许多华人英语能力有限
从陈果仁案到陈宇晖案的思考
三 2010年《侨报》专栏文章
2009年美国华裔参政的欣喜和遗憾
人口普查十分钟,何乐而不为
华人应提升法规意识
海地救援中的两岸情
期待中国大陆出生的候选人诞生
美中若交恶 华人恐尴尬
假护照案折射移民欺诈积弊难除
春节文化传统的魅力
“假护照案”余波:华人无须惧怕在美打官司
不宜戴着意识形态眼镜看孔子课堂
华裔新移民妇女遇家暴当自强
移民改革,华侨华人需踊跃行动
华侨华人是医改法案的受益群体
频遭暴力攻击,华裔要积极发声
从刘弘威的提名听证看美国“党同伐异”
华人竞选中的“黑函风”须刹住
华裔受攻击,经济因素还是种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