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概论(当代视听传媒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中国的电视文艺

中国的电视文艺在北京电视台试播时就已经应运而生。它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 实况直播时期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播的第一天,就在演播室面向北京地区直播了中央广播实验剧团表演的诗朗诵 《工厂里来了三个姑娘》,北京舞蹈学校演出的舞蹈 《四个小天鹅》、《牧童与村姑》 和 《春江花月夜》 等。

这一时期的电视文艺由于受到电视技术水平的制约,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文艺节目一律直播。因为当时没有录像设备,在演员表演的同时,摄影师根据导演的意图,将节目从剧场或演播室直接播送出去。二是播出的节目很少有电视化的艺术处理。即往往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节目,如诗歌朗诵、曲艺、杂技、独舞、独唱等,且在一间40多平方米的小演播室直接播出。而舞台演出的节目则以剧场实况转播为主。如梅兰芳的 《穆桂英挂帅》,尚小云的 《双阳公主》,荀慧生的 《红娘》,马连良和张君秋合演的 《三娘教子》,张君秋、叶盛兰和杜近芳合演的 《西厢记》,周信芳的 《四进士》 等一些著名表演艺术家演出的剧目均是在剧场中转播的。此外,还曾经转播过苏联芭蕾舞团来华演出的 《天鹅湖》 等。

当时的剧场实况转播,一般采用三台摄像机放置在左、中、右三个方向不同的位置上,面对舞台。导演根据剧情、场面调度、演员表演等需要,从三台摄像机送到的画面中选择适合播出的画面,进行切换连接,使观众在屏幕上看到连贯的场景。这种剧场实况转播,为以后的文艺晚会的转播和录像积累了经验。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北京电视台就通过电缆传送,转播了天安门广场的文艺晚会实况。这是北京电视台首次转播规模较大的文艺演出。

(二) 自办综艺节目时期

1960年以后,北京电视台新建了600 平方米的演播室,增加了在演播室自办文艺节目的分量。这一时期播出的由黄一鹤导演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解说词的处理、镜头的组接和插播戏曲影片资料等方面,都作了大胆的尝试。再如邓在军导演的舞蹈 《赵青独舞》,杨洁、莫瑄导演的甬剧 《半把剪刀》,王扶林、金成导演的话剧 《七十二家房客》 等,导演们都不再拘泥于原有的艺术成品,而是运用了电视独有的视角和手段进行再创作,开始逐步体现出电视文艺的特色,丰富了电视文艺节目自身的表现力。为了对戏曲、话剧作进一步的电视处理和加工,打破舞台三面墙的局限,导演根据电视分镜头脚本重新排练,对演员的位置重新进行安排和设计,演员的表演及化妆更接近生活真实,且在剧中穿插使用外景镜头。经过这些适应电视表现手段的艺术加工,剧情变得更加紧凑和连贯,人物关键性表演更加突出,增加了节目的感染力。

1960年的春节,北京电视台第一次在演播室播出了自己组织、排练的综合性的春节文艺晚会。这次晚会集诗朗诵、相声、歌舞等节目形式为一体,为以后组织综合性文艺晚会作了有益的尝试,标志着中国的电视文艺进入自办综合文艺节目的阶段。而1963年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持续的时间已长达四个小时。

中央领导人也十分关心和重视电视文艺。1961 年5 月,北京电视台正在播出河北梆子 《挡马》 和 《杜十娘》 时,周总理来到了演播室。在看了电视节目后,总理说:电视荧屏上可以出现乐队,戏曲演员 “倒板” 时往往台上没有人,这时正好可以出现乐队,以展示这些幕后英雄。于是,“电视在与文艺的结合上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单纯的传播手段,而是在参与的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从自身的角度进行衡量和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电视特色的新的文艺形式”[12]

(三) 录像播出时期

1964年12月底,北京电视台利用黑白录像机录制了常香玉主演的豫剧《朝阳沟》 第二场和 《红灯记》 中 “智斗鸠山” 一场,在迎接1965年元旦的文艺晚会上播出。这是我国第一次使用录像播出文艺节目,使电视文艺在时空上初次显露了新的发展前景。

十年动乱期间,电视文艺节目十分单调,以转播舞台演出为主,而且还只能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节目。如曾经转播了首都红卫兵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 《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万岁》、驻京部队 “革命派” 文体战士联合演出的歌舞 《毛泽东诗词组歌》 和 《井冈山的道路》、音乐学院和舞蹈学院联合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工农兵的文艺节目 《热烈欢呼全国山河一片红》 等。

1973年以后,北京电视台引进了彩色录像设备和彩色转播车,电视节目开始向录像播出过渡。录像技术的采用,不仅使文艺节目不再转瞬即逝,而且能够录制成录像带予以保留、重播和交流,更重要的是使电视文艺节目的生产实现了一次飞跃,具备了可以进行后期加工这一有利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电视文艺节目的质量。在1975—1976年间,还曾使用彩色录像设备录制了一批戏曲界名家的保留剧目,如李和曾、赵燕侠、谭元寿、粤剧演员红线女、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郭启儒等表演的传统曲艺节目及花鼓戏、汉剧、晋剧、河北梆子等传统剧目共150多个,为一批名演员的代表剧目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粉碎 “四人帮” 以后,大批优秀的戏剧、音乐、歌舞、曲艺、杂技节目重新在舞台上演出。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转播了几次大型的文艺晚会,如1976年12月现场直播了 《诗刊》 编辑部主办的诗歌朗诵音乐会;1977年1月,中央电视台组织编排了专题文艺节目 《我们永远怀念您啊,敬爱的周总理》,用激情饱满的解说词串联,并穿插了反映周总理生平事迹的影片资料,以及郭兰英、马玉涛等歌唱家演唱的歌曲,抒发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敬仰、爱戴和深切的怀念之情。此外,还录像播出了话剧 《于无声处》、《丹心谱》、《左邻右舍》等,都反映了人民群众与 “四人帮” 进行斗争的情景,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四) 繁荣兴旺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迎来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时代也要求电视文艺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确立自身的形象与品牌,充分发挥电视文艺的价值和功能,使电视文艺真正站立起来。中央电视台不仅恢复了原有的电视文艺专栏节目,而且开办了许多新的专栏节目,如 《舞台与银幕》、《艺苑之花》、《音乐与舞蹈》、《曲艺与杂技》、《周末文艺》 等。其中,中央电视台于1979年1月开办的文艺栏目 《外国文艺》,是新时期中国电视文艺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栏目。该栏目以介绍外国优秀文艺节目为宗旨,打开了中国观众看世界的窗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是中国观众了解国外民情民风的唯一渠道。

1981年元旦,广东电视台开办了一个杂志型专栏 《万紫千红》。11 月,该台又开办了另一个栏目 《百花园》,它们共同开创了电视文艺栏目化的风气之先。至1984年,中央和各省两级电视台开办的各类栏目总数达400多个,而文艺栏目所占的比例就达18%,即几乎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电视文艺栏目。1984年5月,广播电视部还委托中央电视台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艺座谈会,电视文艺栏目化成为会议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恰如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邹友开所言:“向栏目化发展,电视文艺节目也应该和其他节目一样,纳入栏目播出。每个电视文艺栏目应有固定的播出时间和节目长度,有明确的栏目宗旨,便于观众收看。”[13]

1982年1月25 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文艺 《迎春联欢晚会》。此后,每年一届的以 “赏心悦目、皆大欢喜、雅俗共赏” 为宗旨的电视春节联欢晚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已经成为全国人民不可或缺的电视节庆和文化大餐。换言之,以春节电视文艺晚会为代表的综合电视文艺的实况播出,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文艺已日臻完善。随后,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的文艺竞赛活动。诸如自1984年起曾经先后举办的 “全国电视相声歌手大赛”、“全国戏剧小品电视大赛”、“全国喜剧小品邀请赛” 等,都极大地丰富了电视文艺的表现内容,为电视文艺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和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的电视文艺开始了国际的交往,且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如1986年6月,中央电视台应邀首次参加意大利电视台主办的 《夏日世界音乐之夜》 节目,文艺部录制的琵琶独奏 《十面埋伏》 和古筝独奏 《渔舟唱晚》 参加了联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88 年,中央电视台录制的 《金舞银饰》,在第25届 “金色布拉格” 国际电视节上获得了 “传统与民间音乐电视奖”。

为了进一步繁荣中国的电视文艺,中央电视台于1987 年设立了电视文艺“星光奖”,用以鼓励电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此举极大地促进了电视文艺的创作。另外,上海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分别从1986 年和1991 年起,举办 “白玉兰奖” 国际电视节和 “金熊猫奖” 国际电视节。

1992年,文化部首次举办了 “文化部春节晚会”,大年初一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

1995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又举办了三台春节文艺晚会:电视综合文艺晚会、电视歌舞晚会、电视戏曲晚会。而其他电视专栏节目,也分别根据栏目自身的特点举办了春节特别节目,如 《曲苑杂坛》 的春节特别节目——《95正月正晚会》;《半边天》 的春节特别节目——《我们的家》;《东西南北中》 的春节特别节目——《东西南北闹新春》 等。用著名文学理论工作者、电视评论家田本相的话说是:“春节晚会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文化的组成部分的独特创造。它已经扎根在亿万观众的心里,它使中国的电视文化在世界电视中也独具民族特色和享有盛誉。春节晚会是中国电视文化的一个宝。”

中国电视文艺的全面繁荣,还表现在中央电视台两个新频道的开播。1995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开播,它率先开辟了中国影视合流的道路。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以娱乐性节目为主的文艺频道也正式开播,它的主干节目有国产电视剧、译制片、中外音乐电视、综艺性节目、经过精编的首播节目、动画节目六大类,使电视观众在愉悦中得到了休憩和鼓舞。

1996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了 “心连心” 艺术团,电视文艺开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根于人民。

1997年7月13日,湖南卫视率先推出电视游戏娱乐节目 《快乐大本营》,最红火时平均收视率曾达33%。

1998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益智类的电视节目 《幸运52》。

1999年1月2日,北京有线电视台开播了 《欢乐总动员》。

1999年5月3日,中央电视台将第八套节目改为电视剧频道。这是中国国家电视台第一个以播放电视剧为主的专业频道。

2000年2月,《〈同一首歌〉——相逢2000大型演唱会》 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当天即 《同一首歌》 栏目的诞生日。2002 年6 月,其进行了一次公开的广告招标,最终的数额高达6 560万元。

2000年7月7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部推出了全新的知识娱乐栏目 《开心辞典》。《开心辞典》 “首次实现的电视网络联动 (既有节目现场观众按键答题,又有场外观众通过网络或短信答题) 使电视娱乐节目和观众之间结束了以往单纯的播出和收视关系,形成了真正互动的全面参与”[14]

2000年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 (综艺频道) 正式改版,包括《周末喜相逢》、《挑战主持人》 在内的34个栏目,以全新的姿态面对观众,力争满足各个年龄层次的不同观众,成为新世纪中国电视文艺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2000年12月23日,电视文艺类谈话节目 《艺术人生》 在中央电视台三套黄金时段开播。此外,比较成功的还有 《超级访问》、《夫妻剧场》、《戏曲人生》 等节目。

2001年,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开播。

总之,中国的电视文艺经过一系列的草创、发展和过渡时期,终于迎来了全面繁荣的新阶段。面对高科技的不断进步,海外媒体的日益冲击以及传播的网络化生存等,电视文艺也必将随时准备迎接各种挑战,并以不断调整的新姿态、新形式和新面貌正视瞬息万变的未来。

【思考题】

1.人类之所以能够开辟卫星时代,主要得力于哪几个要素?

2.简述中国电视文艺的主要发展阶段。


[1] 硒: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导电能力随着光的照射强度的增减而改变。它可用来制作半导体的晶体管和光电管等,也可供玻璃等着色。

[2]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一种观点认为是 《花言巧语的人》,另一种观点认为是 《女王的信史》。

[3]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一种观点认为是 《花言巧语的人》,另一种观点认为是 《女王的信史》。

[4] 郭镇之.电视传播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9.

[5] 刘志明.电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1.

[6] 郭镇之.中国电视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0.

[7] 陈敦德.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

[8] 阚民.“文革” 中的郭沫若.党史博览,2000 (10).

[9] 郭镇之.中国电视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01.

[10] 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成立 金山谈该机构的任务.电视文艺,1982 (1).

[11] 郭镇之.中国电视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283.

[12] 朱宝贺.电视文艺编导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10.

[13] 朱宝贺.电视文艺编导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13.

[14] 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