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创业的时代意义

理论解读

在现今知识经济大时代下,创业活动既是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也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体现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首先,创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其次,创业是新增就业岗位的重要源泉;再次,创业提升了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最后,创业加快了技术创新的进程。可以说,创业具有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时代意义。

一、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引擎发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大背景

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为龙头产业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信息革命加速知识分享的必然产物。正如种植和养殖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农业经济时代、蒸汽机和电气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一样,信息技术革命则推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是知识型企业的大量出现,并在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社会生产、产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运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互联网等通信手段飞速进步,知识的生产、传播、转移加快,人们将更广泛、更及时地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信息流动性加大,整个社会交易成本降低,中小企业的作用不断提升。

(二)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

在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和风险逐步凸显,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一种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其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其主要特点包括:①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回落2~3百分点。但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这一增长速度仍处于领跑状态;②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杜绝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逐步转入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与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③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创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创企业大量涌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持续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不断发展汇聚成为新的经济动能。

1.新产业发展壮大

新产业中的新创企业不断涌现,发展壮大。在“双创”的推动下,我国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健康服务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新的产业增长点蓬勃发展。201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7%。

2.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互联网+”创业孕育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创意设计、远程诊断、系统流程服务、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一批新业态。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大众创业的蓬勃发展,推动新模式不断涌现。2015年全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发生投融资事件402起,获得融资的企业达370家,融资金额约为944亿元。在交通出行领域涌现出新的消费模式,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提高了交通运力配置效率。

3.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我国传统产业领域一批大企业纷纷实施“双创”行动,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创新创业活力,加快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拓展了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某电网公司开展内部众创,完成了1 066个科技项目,组建了65个专家工作站和大量创新工作室,点燃了电网创客们的创新热情,助推了电网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社会就业的“增容器”——海纳百川

创业是就业的基础和前提,解决就业问题离不开创业。我国近年来面临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越来越困难、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情形,以创新来带动就业、扩大就业,是现实可行的选择。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新登记注册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带动越来越多人员就业,大大抵消了经济增速下降对就业带来的冲击,对保持全国就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影响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需比例失衡,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越迈越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应了网络上那句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事实上,除了749万这个规模之外,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2016年广州市本地生源毕业生将有5万余人,加上外地生源、来穗求职及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016年广州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预计有25万~30万人,就业压力很大。

(二)创业实现就业增量

创业企业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吸纳就业能力强,是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微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比大中型企业要多得多。在现今创业浪潮的推动下,小微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目前小微企业的就业人数约占全国的20%,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口的70%以上集中在小微企业。

从整体上看,2015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1 400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达到443.9万户。按照新创企业平均每户吸纳从业人员3~4人、新创个体工商户吸纳从业人员1~2人计算,全年新创市场主体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 000万人。

(三)创业推动就业结构转型

在推进大众创业的过程中,我国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呈现出向新兴产业、服务业转型的趋势。

服务业领域新创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就业人数不断上升,推动了我国就业结构向服务业为主转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于2011年便超越了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于2014年达到3.14亿人,占就业比重的40.6%。

电子商务、物流快递、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2014年全国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带动就业人数约为618万人。截至2015年6月,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1 800万人。

三、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器”——玉琢成器

创新型人才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取得创新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创新贡献的人。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投入经济建设中。创新型人才不会凭空产生,他们是在创业活动中逐步孵化成长起来的。

(一)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创新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国家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不能算是创新型人才,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同样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各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所以说,创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六个特征:第一,具有献身精神、进取意识、使命担当等可贵的创新品质;第二,具有坚韧的创新意志,锲而不舍,不轻言放弃;第三,具有敏锐的创新观察能力;第四,具有超前的创新思维,应具备思维方式的前瞻性、独创性、灵活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第五,具有丰富的创新知识;第六,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新实践。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今,国家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这促使各高校纷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问题一:创新创业课程资源不足。最明显在于师资方面,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大多是从“两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转过来的,缺乏创业经验,知识缺陷较为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问题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仍局限于专业领域这一小块范围,知识面相对狭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问题三:缺乏实践机会。参加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的学生只占少数。在众多社团活动中,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寥寥可数。

(三)创业实践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大学生并非要等到毕业后才能开始创业,在校期间也能进行创业活动。随着校园众创空间的不断完善,各类创业孵化器的相继出现,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了更多的创业机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只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无疑是纸上谈兵,无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创业实践的整个过程给创业者提供了空间和平台,不论创业成功与否,我们相信,通过创业过程的历练,必定会培育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孵化出一批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投身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中。

四、技术创新的“加速器”——快马加鞭

伴随着新创企业的大量涌现,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速度加快,创新浪潮风起云涌。创业活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反过来又催生出更多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让技术创新的脚步加速向前。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东西;三是改变。创新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目的,针对所研究对象,运用新的知识与方法或引入新事物,产生出某种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成果的活动。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发现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

(二)创业和创新关系密切

创业是创业者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整合资源,配置生产要素,通过创办组织、承担市场风险,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成本更低的生产运动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新服务,开辟新市场,获得新资源,开展科技、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创新与创业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孪生兄弟”。一方面,创新活动能够为创业者拓展更宽的创业领域,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创业活动又能够为创新提供实践和经验,从而加速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三)创业加快技术创新的进程

创新支撑着创业,创业是创新的重要体现形式。创业是以创新为基础,以创造价值及提高生产力为目的的综合性经济活动。创业活动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它能激发创新的活力,加速新技术的研发。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创新创业活动作为基础,任何国家都很难在高科技领域站稳脚跟。

案例剖析

案例一 阿里巴巴打造创业航母

1999年年初,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成立了现在的互联网帝国——阿里巴巴。一转眼十余年过去了,阿里巴巴已经从一个单纯的B2B网站成为一个集金融、物流、电商为一体的庞大航母,淘宝、支付宝等是它的主营业务。千千万万家中小型企业在阿里巴巴打造的电商平台上进行商业运作,这艘航母为其保驾护航,给初创企业提供了优良的经济环境,也为创业型经济激活了中小企业“引擎”。

《淘宝网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淘宝网通过聚合海量卖家和买家群体,创造了80.88万个直接且充分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物流、支付、营销等产业链就业机会高达230.51万个。

阿里巴巴除了飞速发展的物流行业外,还带动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支付宝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支付宝实名制用户已近3亿,其中有1亿用户将主要支付方式转向支付宝钱包,移动支付总金额超9 000亿元,已超过硅谷两大移动支付巨头PayPal和Square移动支付3 000亿元的总和。

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为1.841万亿元人民币,网上购物占中国总销售规模的7.9%。随着选择网上购物人数的增长,到2016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79万亿元人民币。到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零售市场的普及率将达到11.5%。广阔的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搭上阿里巴巴这艘航母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资料来源:马云[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马云/6252.)

分析

在“双创”时代中,大企业的重要性下降,小企业由追随者变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培养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创业大环境,已成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条件。阿里巴巴所做的,就是把这些中小企业通过网络电商平台聚集起来,发挥整体的优势。

在阿里巴巴打造的这艘航母上,我们看到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增加,推动了零售业、物流产业和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革新与技术升级,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案例二 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创新助力

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支持、开展创业辅导、技术转移、人才引进、金融投资、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助推科技创新。

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些年,孵化器事业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孵化体系。科技企业孵化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呈现出健康、蓬勃、规范、有序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有竞争力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载体。

目前,在全国经济比较发达和科技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都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江苏、浙江等省及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大连、武汉、合肥等市正在实施孵化器覆盖各县区的发展计划;内蒙古、西藏创立了异地孵化器模式,培育和引进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到本地产业化发展;安徽、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和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等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孵化器发展势头迅猛,孵化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2 500家,孵化面积超过8 000万平方米,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超过3万人,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经孵化器孵化毕业的企业超过6万家,毕业当年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超过2 000万元,为注册资金的9倍以上,毕业后上市的企业超过200家。2015年,在孵企业总收入近4 000亿元,R&D(科研开发)投入近300亿元,获得风险投资超过600亿元。在孵企业已累计获得知识产权超过15万项,其中发明专利近4万项。

(资料来源:徐绍史.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分析

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已成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载体,成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核心阵地,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案例三 大力发展小微企业 以创业促进就业

国家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字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刷新纪录,同时岗位数同比下降约15百分点。2013年,被人们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2013年6月7日,重庆市永川区委书记蒋又一在调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时强调,我区要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并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工作。

要大力支持创业者

当天上午,蒋又一先后参观调研了重庆文理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凤凰湖工业园区电子三小区重庆晶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晶宇光电是一家由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成长起来的公司,主要生产用于电脑、相机的生产晶体谐振器等产品,2012年实现了产值3 000多万元,并带动就业60余人。

了解到晶宇光电的情况,蒋又一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强调,我区要大力支持大学毕业后的人创业,“这样的人是真心想创业”。

创业光荣,劳动光荣。蒋又一用浙商的故事打比方:“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铺,这就是别人创业的决心,这就是别人能富裕的原因。”他要求,人力社保局要多关注靠勤劳双手成功致富的案例,在全区引导和营造起创业光荣的好氛围。

蒋又一还说,对创业者要花大力气去支持,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政府要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在困难的时候帮助其成长。

(资料来源: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以创业促进就业[EB/OL].http://www.qncyb.cn/news/201306/8847.html.)

分析

创业促进的就业岗位规模不断扩大,创业企业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吸纳就业能力强,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小微企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在深圳,小微企业年均增长32%,截至2015年6月底,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中小微企业达97万家,主要集中在批发与零售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据抽样调查,新登记注册企业平均每户吸纳从业人员7.86人,个体工商户平均每户吸纳2.89人,两年来深圳创业潮吸纳了348万人就业。

实践运用

一、实训项目

实地走访调研1~3家中小企业,加强对企业的了解,比较不同企业的特点;了解中小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与过往相比有什么变化?

二、操作方法

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济效益、运营模式等多个方面着手,自行编制调研材料,做好笔录,如果情况允许,可给员工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进行深入了解。

调研完成以后,根据下列的要求对调研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1)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

(2)这些企业的运营模式有什么创新之处?

(3)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环境有什么变化?

三、分析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跟不同的中小企业打交道,只是我们很少从经营企业的角度去了解它。在开创自己的企业之前,首先要了解先行者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自己少走弯路。了解各种不同企业现实的经营环境、运营方法和盈利模式等,走访调研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