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材采收、产地加工与中药炮制的概念
中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但其原药用植物、动物及原矿石,一般不可以直接入药,必须按照中药特有的加工炮制方法,经过采收、产地加工及炮制后制成中药饮片才能用于临床调剂配方或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其外观性状和药物性味、功能均发生较大变化,更利于临床疗效的发挥并保障用药安全。获得优质中药饮片,提高临床疗效,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是中药加工与炮制的根本目的。
中药材采收,又称采集,是按照中医药理论,选择正品药用植物、动物,在特定的季节和时间,以一定的方法,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并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杂质的中药加工技术。由于矿物药不受生物生长期影响,所以大多全年可采。动、植物的采收应适时,长期以来形成了各品种特有的“采造时月”。
产地加工是将采收获得的新鲜药材就近在产地进行净制、干燥,以及以特定方法加工,使其成为中药材的加工技术。采收与产地加工是两个连续的处理步骤。
中药炮制是在长期的中医医疗实践中,依据中医药基本理论,按照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的性质,形成的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独具特色的制药理论与技术。狭义“中药炮制”的概念和范畴,仅指从中药材成为饮片的加工过程,即不包含采收、产地加工的内容。而广义上,中药独有的加工技术统称为炮制,包含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加工、其他加工等内容,与传统中药炮制的范畴相一致。炮制范畴的变化与社会分工细分和学科分类细化有关。
中药炮制在历史上又称为“炮炙”“修治”“修事”。古称谓多用“炮炙”一词,突出了用火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修治”“修事”则包含了对中药的所有加工处理内容,即采、净、干、切、炒、藏等。传统“炮炙”的概念甚至包括调剂、煎煮、粉碎、筛药,以及制备丸、散、膏、丹的内容。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制药技术的进步,对药材加工处理已超出了火处理的范围,“炮炙”二字已不能确切反映和概括药材加工处理的全貌。现今,“炮制”已经固化为概括中药加工处理的专有名词,“炮”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方法和技术,“制”则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和技术。
近年来,中药饮片加工呈现出向产地加工,甚至采收环节延伸的趋势,这恰与广义“炮制”的范畴相一致。产地加工、趁鲜加工、炮制一体化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饮片生产企业已经把生产延伸到产地,从源头上控制饮片质量。实际上,当今的饮片炮制生产已经覆盖了采收、产地加工和炮制在内的全部加工环节。
传统的中药加工与炮制,其理论与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历时数千年,现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工艺技术体系,是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在中医药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是研究中药加工与炮制的传统理论、历史沿革、工艺技术、加工与炮制原理、饮片质量标准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综合应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