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加工与炮制的起源
中药加工与炮制伴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起源。药食同源,故中药采收与食物的获取直接相关,即植物药的采集和动物药的捕集是在古人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形成的。产地加工、炮制加工与饮食加工具有同源性。
中药的发现始于原始社会,在使用中药时,人们用最古朴的方式将之洗净,用手擘破,用石块打碎,捣为粗末,用牙齿㕮咀成小段,或晾晒贮存,由此形成了中药加工的萌芽。火、陶器、酒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加工与炮制技术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中药用药品种的扩大,加工与炮制技术也不断丰富和提高,经过世代的传承积累,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逐渐形成了中药材特有的制药法——中药加工与炮制技术。
火的发现,使古人住、食、衣的生活条件得以极大改进。《礼记·礼运》记载:“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归功于“修火之利”,使食物炮生为熟。《礼纬含文嘉》云:“燧人氏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以火加工炮制药物的方法和技术,从古称“炮炙”一词中,可见一斑,“炮”“炙”均源于食物加工。时至今日,以火处理药物仍是中药加工与炮制的主要内容。
陶器的制作,以及后期铜器、铁器的出现使用,也提供了中药加工与炮制必需的工具器皿,为其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酒在我国起源很早,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中期的仰韶文化时期。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已有专用的陶制酒器。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记载,东汉班固《白虎通义》释之:“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成为鬯。”酒为“百药之长”,具有多种药效作用,酒作为炮制的重要辅料,可以降低寒性,引药上行,增强活血祛瘀之效。酒的发明说明先人较早就有了发酵技术,而且以发酵酒曲入药(六神曲的前身)。酒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富含乙醇等醇、酸、酯类物质,与近代制药工业以乙醇做溶媒提取亦有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