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药材和饮片的道地性
《神农本草经》中“药有酸、咸、甘、苦、辛……及有毒无毒,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记载的药物巴豆、秦皮、蜀椒、吴茱萸均指明了道地性。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载:“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李时珍《本草纲目》继承前人“道地”思想,“生产有南北,节气有迟早,根苗异采收,制造法异度”,指明产地、加工对药材道地性的影响。现今对“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还不系统,如果再不提倡或熟悉道地药材的质量和特点,这门传统经验技术就有失传的可能,会使中药治疗效果日趋下降,甚至无从谈起中医中药的特色和优势,也影响中医药的声誉。
道地药材是指名优正品而又生长在适宜的条件和特定产区的药材,因其产品质量优良,功效显著,故被历代中医药学家所公认的药材。道地药材是在长期用药实践中总结出的,如山药、地黄、牛膝、菊花产于怀庆府的被誉为“四大怀药”;麦冬、白芍、白术、延胡索、温郁金、杭白菊、浙贝母、玄参产于浙江的被誉为“浙八味”;还有广藿香、辽细辛、细木通、绵黄芪、绿萼梅、明天麻等。所谓“正品”,首先与药用植物的“品种”有直接关系,也是形成道地药材的重要内在因素,若药用植物的“品种”不同,即使有同样的生长条件,也永远成为不了道地药材。其次,道地药材的生长与自然条件也是密切相关的,否则即使药用植物的“品种”相同,没有适宜的生长条件,药材的质量也会低劣。
(一)道地药材的特点
1.道地药材具有地域性,受地域环境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受气候、土壤、阳光、水分、环境等影响。李时珍对药材地黄的评价为“今人唯怀庆为上”。怀庆府,即现今河南省沁阳市及其毗邻孟州市、温县一带。《本草乘雅半偈》记载:“江浙壤地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而力微,不及怀庆山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磊可而力大也。”《本草从新》言“以怀庆把大而短,糯体细,菊花心者佳”,被称为“道地药材”。麦冬的主流品种可分杭麦冬和川麦冬两大类,以杭麦冬质优,为道地药材。杭麦冬个头一般较川麦冬肥大,表面黄白色,显油润,杭麦冬的特点为块根肥壮盈寸,味甜质柔,被誉为“浙八味”之一。
同一地区的药材,质量亦有差别。当归主产于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宕昌县及甘肃定西市岷县,喜生于气候凉爽、土壤肥沃的山地,按武都区的地势来讲,位于甘肃南部岷山山脉东支,山后面岷县、宕昌县等县,多为黑钙土,腐质肥沃,土层深厚,全年最高气温为23℃,适合当归生长,故岷县产当归质量最优。其特点是主根肥大而长,支根少而粗壮,内外质地油润,清香。而山前面沿白龙江流域的武都、文县、漳县一带,土层较薄,腐质土少,气温较高,所产当归一般是主根较短,支根多而细,油性差,故有“前山腿子,后山王”之说。
2.道地药材受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与炮制的影响
栽培可以影响药材的道地性。杭芍质量优,亳芍产量最大。杭芍栽培后至少需4年才能采收,川芍、亳芍多在栽培后3年即可采收。杭芍栽培后除第一年外,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开穴修根,即摘除小根,仅留粗壮的根5~10根,这样可集中养分,促使芍药的根条更为肥大。杭芍、亳芍每年在清明左右需摘去刚形成的花蕾,可提高产量,但川芍的习惯却是不摘掉花蕾。
采收可以影响药材的道地性。知母以河北产量最大且质优,尤其保定地区易县产者根茎肥大、质坚、色白、柔润,嚼之发黏,为上品,故有“西陵知母”的称谓,采收季节应在春季、秋季采集生长3年以上的根茎,尤以深秋品质最好。甘草主要成分甘草酸在开花前含量约占10%,花盛开后可降至4.5%。
产地加工与炮制也可以影响药材的道地性。土茯苓、萆薢、乌药、狗脊均属坚硬的根、根茎类药材,干后实难浸透切片,都是产地直接切片。切片后颜色鲜艳,外形美观,便于煎出有效成分,但若不能按规定切片,片型过厚,原本质量优良的“道地药材”由于在加工炮制环节的失误,会使质量大大降低。
3.道地药材可以引种,道地药材的产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引种要注意品种须是正品,引种地区的气候、土壤、阳光、湿度等自然条件与原产地接近。
人参历史以山西上党为最佳,但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上党不再产人参,道地产区变为东北地区。西洋参在山东文登的引种也已形成规模。山西浑源县、应县是引种黄芪较为成功的例子,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黄芪主产于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各地的黄芪各有不同的特点,而栽培黄芪当首推山西浑源县、应县。黄芪喜生于干燥向阳山坡、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壤中,所以浑源县、应县的地势、土壤最适宜黄芪生长,需种植后5~6年采挖,所产的黄芪根性状为圆柱形,头粗尾细,支根多剪去,一般长50~90cm,直径2~3.5cm,质地绵韧,纤维性强,显粉性,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被誉为道地药材。
4.道地药材具有质量均一性,均一性应是中药材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历史上,湖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等省都曾被视为丹参的主要产地或道地产区。研究发现,遗传背景及小尺度的生态因子,如区域土壤、小气候及人为影响对丹参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影响较大。各地丹参差异不明显,无法确认道地性。其化学成分各不相同,但又彼此交叉,无地区差异,丹参化学成分在地理空间上没有规律可循。表明在较大尺度上,气候、土壤类型等生态因子对丹参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不明显。其化学成分在同一个省内的变异可能会大于空间距离更远的不同的省,提示遗传背景及小尺度的生态因子对其有重要影响。近代以来,川产中江丹参被列为道地药材可能与其质量的均一性有关。丹参道地性的形成与当地的加工种植历史、栽培技术及栽培过程中的品种选育也密切相关。
(二)道地药材的研究
主要围绕着以下方面:①种质鉴定:研究居群间的地理变异,通过对形状变异、遗传变异、化学成分变异、药理药效变异的研究揭示变异与产地的关系。②质量评价及控制:建立标准化的评价体系,质量的均一性也是道地药材的指标之一。对道地药材的生产种植、采收加工、炮制过程建立控制标准。③对生态环境的研究。④探讨道地药材的成因,尤其植物内生菌对道地药材的影响。⑤道地药材的引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