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凭什么流传至今
中医究竟凭什么流传至今?这个问题很复杂,有人认为是中医学的实际效果,否认中医的效果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漠视。但我们要反问,为什么有效的印度医学、埃及医学都没有流传至今?所以,有疗效不是能够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医学所以能流传下来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已很明白了——因为作为中医母体的中国文化没有断绝。
文化没有断绝,医学就不会断绝吗?不一定。但中医学之所以没有断绝,是因为它已经被中国文化“化”了,它不再是简单的一门医学技术,而是一种文化了。这种文化的最终结果就是使中医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了一种基本的存在,也即中医文化。所以我们要感谢古人把中医从一种有效的医学上升为一种具有完整体系的医学文化,这个体系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古圣先贤很明白,有了文化思想,即便是中医学的具体技术有流失,但只要文化不断层,中医学的思想便可以保留下来,具体技术的复兴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的中医学运用领域已得到了充分体现。
而中医学被中国文化“化”了的标志是什么?答案就是中医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此书的成功编纂,其实代表着中医已被彻底地“化”了,它将永远与中国文化连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了。所以《黄帝内经》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提出了多少具体的治病方剂与方法,而是它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这个高度不是简单地学习医学就可以认识到的,而是需要我们有全球文化的视野来看待医学这个小文化领域才能明白。汉代之于中国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就中国的思想史来说,西汉武帝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学和东汉章帝时的白虎观会议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两者都是为大一统的帝国统一思想而进行的,特别是白虎观会议,又一次统一了谶纬之学和儒家的各种异说,政治思想一旦统一,则各个学科的统一也是势在必行。中医学的各个学派的不同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得到统一,与这种思想也有必然的联系!
自然地,如果不理解中国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关键,那一定会觉得《黄帝内经》是可有可无的著作,而中医唯一值得重视的著作就是有实用性的著作,譬如方书技术,而方书技术的最高成就是《伤寒杂病论》。日本的整个汉方医学其实就是在搞实用主义,这个需要每个学医者有清晰的认识,日本人没有责任与义务保留传承中国的文化。他们从学习唐代的方书开始就努力地用自己的文化改造中医学,最早的日本医书《医心方》中就明显地剔除了阴阳五行理论,而只保留了具体的技术。
这一关键思想应该成为所有中医人的共识,而不是如当今一些经方家所说的:中医只有《伤寒论》就够了,没有《黄帝内经》,照样可以用经方。且不说这种运用经方的效果究竟有多高,即便有效果,但如果中医只剩下这种技术,那么放开眼光去看,一旦我们的文化遭遇低谷或者败亡,中医学的根底将彻底动摇,此后的人们欲实现中医的复兴,将十分困难,或者说是不可能了。古埃及、古罗马、古阿拉伯医学而今安在?
而且,从文化的传承角度来讲,中医承载了中国文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借助中医的实用性。在中国文化处于低谷或者败亡的时候,只要这种有实用性的技术尚存,那么人们就可以借助中医的实用性,进而复兴中医背后的文化。放眼当今,传统文化留存至今的国粹中,最为国家所重视的是什么?就是中医。四大国粹中,京剧虽好,可以不听;书法虽美,可以不看;武术再高,一枪撂倒;只有中医,在这个时代还似乎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国家层面甚至提出了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的说法,深层的逻辑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