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御龙说伤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仲景何以为“万世医宗”

前面说过,各家学说都是各个学者自己对中医学某一方面的发挥,而学者的思考深度及理论模式的完善度直接决定了他的学说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哲学上来说,仲景学说之所以能超越其他医家而最受重视,是因为仲景的理论构建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与包容性。

仲景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末年,此时,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已整理完成。而《黄帝内经》本身就是融合了汉以前医学成就的集成之作,《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诸如“《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右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这些医经学派的精华应该已经整合进了现存的《黄帝内经》。

而医经只是《艺文志·方技略》中记载的“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中的一类,房中与神仙因其“怪力乱神”,被儒者所不取,剩下的经方则是另一重要医学源头。《艺文志》记载的经方有“《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脏六腑疽十二病方》,《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五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创瘛疭方》三十卷,《妇人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这些经方基本亡佚,但皇甫谧曾说“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而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无疑是《艺文志》所记载的“经方”体系,而且据现存文献的考证是和《汤液经法》有关的医学体系,《汤液经法》的方剂学的主要内容赖《伤寒杂病论》而流传下来。但张仲景的伟大并不在此,根据敦煌发现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书,《汤液经法》的原貌绝不是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据柳长华先生的观点,医经学派与经方学派是不同的,医经学派重在讲述基本生理功能而重在用针灸,是要切脉的。而经方学派是重在研究方剂药物的功效而用方药的,是不切脉的。其实柳先生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艺文志》中明确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之所宜。至剂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其中谈了“用度箴石汤火所施”,但也谈了“调百药剂和之所宜”。但经方与医经学派各有侧重是肯定的,原则上来说,医经学派长于阐述人体的基本生理及病理,经方学派侧重于提供治疗的方药。

仲景生活在汉末,大约生在《汉书》完成后的70年。此时的医学可能存在着医经与经方尚未统一的情况,仲景伟大的功绩在于用了经方派的方剂,但同时把医经学派的医学理论融合起来,做了一番创新工作,这就是俗称的“六经辨证体系”。但这个“六经辨证体系”的具体内涵却随着时代的不同被赋予新的含义,我这本书也是在进行这个工作。

仲景之学除了具有承前启后的开创性,更重要的是,他的体系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今天的我们,可以借助哲学及科学上的一些概念,把这个包容性更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科学研究上,检验一个理论模式或学说是否合理,具有三个标准。

一是自洽,也就是这个理论和学说在逻辑证明中不发生自相矛盾,简单说就是能自圆其说,这个在中医的各个学派基本都可以做到。只不过在各家学说中,仲景的学说自洽度最高,不管你用医学还是现代科学的各种观念去审视它,基本无人能从中发现逻辑纰漏。所以仲景学说基本没人攻击,而其他各个学派的学说总有不同的声音反对,这也说明仲景之外的各家学说逻辑不够精密。笔者曾有系列文章对历代医家的理论逻辑问题进行分析,有些学派是可以驳斥的,此处不赘述。

二是他洽,也就是对你不能否证的其他学说,你不能与之发生矛盾,除非你能够否定它。仲景学说显然是可以包容很多不同的学说的,后世历代各家的不同学说总能从仲景学说中找到依据。而其他医家的所谓学说却总不能完全包含仲景的学说,或者他们之间就不能包容,譬如温补派对寒凉派就不能包容,补土派对滋阴派就不能包容。

三是续洽,就是对新出现的信息增量,你原有的逻辑模型要能够容纳。仲景学说当然符合这一点,从国内伤寒学的发展来看,历代医家总是不停地在用不同的学说解释《伤寒论》的六经体系,如经络说、脏腑说、标本中气说、经界说、形层说等,而《伤寒论》也总能和他们的观点相洽。日本的汉方医学,尽管不同于国内的思路,以方证对应为主,提出八纲说等,《伤寒论》仍能和他们相洽。目前学者们在现代科学技术及信息量下,对六经辨证提出了很多新的解释,如应激学说、体质学说、逻辑理论、模糊理论、数学集合等,《伤寒论》同样可以续洽它们。

所以说仲景成为“万世医宗”,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历史的必然。在当今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伤寒论》六经学说仍然屹立不倒,没有理论能够否证它,所以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明白了仲景学说的稳定性及包容性,就明白了我所强调的观点:每一个学者对仲景学说的研究不要去刻意追求所谓的“仲景原意”,而是应该结合自己的临床及所学,运用仲景之学构建自己完善的学术体系,或者说以自己所学去合理解释仲景学说及其他医学流派,以期圆融通达,有利于临床,这是研究仲景学说的最主要意义。

而明白了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用这三个标准去判定一个学者对仲景学说的研究成果是否合理,有些学说根本不能自圆其说,有些学说能自圆其说,但它不能他洽;有些学说一度被认为是对的,但在当今又显得不合适了。而那些阐释仲景学说的不同观点中,能包容其他不同学术观点的观点显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及稳定性,也就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仲景学说被奉为经典,研究者众多,但正因为如此,所以历史经验与包袱都很沉重,种种问题,种种观点,给当今的学者们学习《伤寒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那么我们怎么样来安放这些问题?譬如它与《内经》等医学经典有何关系?张仲景是怎么把中医学的庞大体系通过一个简单的六经辨证就包含进来的?怎样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与历史上流行的五脏辨证体系的关系,怎样统一它们?这或许正是当今时代我们研究《伤寒论》所要解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