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序
2002年,我和马昆贤弟一同考入了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一个班级,相邻宿舍,我当班长,他是组织委员,私下关系也情同手足,那时我们谁也没想到,这段友谊会持续至今。
在那些青涩的学生岁月里,贤弟对中医的热爱和用功之深,是众所周知的。印象之中的他总是手不释卷,而我们也经常探讨一些在当时的意识里还很模糊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问题,一般是我问,他答,我们也美其名曰“素问”。
随后我们都读研究生,我在河南,他在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处深造。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志于做中医学子的掌灯人和引路人。贤弟则毅然回南阳独立行医,进与病谋,退与心谋,虽早已日诊百人有余,但仍是未尝自得。十余年来仍是手不释卷,虚心求学,遍访明师,终于得以遇到民间高人的悉心教导,在医道上大有所悟,本书即是据其师之教授而经作者融会贯通之后所著。
在我二十年的中医学习中,贤弟无疑是我中医路上的良师益友。
二十年来我们都执着于自己的志向,矢志于中医,无怨无悔。而贤弟不但在临床取得卓越成果,更精研经典著作及各家学说,多有著述,据我所知,此书不过是其数十万字的著述中的四分之一内容,十余年来其用功之勤,可见一斑。
近日贤弟书稿即将付梓,邀我作序,我自感不才,甚为惶恐,但于情于理我都要应允。二十年来,我虽亦坚持中医临床,怎奈资质愚钝,虽临证十余年,但多以跟师经验方或经方方证为主,时有小效,却总难以自成体系,运用自如,自叹未入仲景之门,对伤寒气化学说更是难明其奥义。
贤弟大作名曰《六气御龙说伤寒》,当然是用六经六气、标本中气的理论指导六经辨证论治,是属于以气化学说来解伤寒的。五运六气是《内经》学术的核心,也可谓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道:“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此段论述即揭示了《伤寒论》中蕴含着气化之理,也同时说明了这个道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参悟明白的。
以贤弟之聪明勤奋,也是在孜孜不倦的遍阅古今医书,回溯中国文化与中医学之本源,加以多年的临证实践,更有其恩师多年的精心栽培,才对《内经》和《伤寒论》中玄妙幽微之医理,有所体会。
可以说,这本书是作者集二十余年之功力的泣血之作,从中可见作者对中医学的热爱之深,此书探讨的内容几乎囊括了中医学与东西方文化、中医学与现代科学、中医各家学派、仲景学说与各家中医学说的异同、伤寒学派之间的各种争鸣问题等事关中医研究的重大问题,作者对此都进行了思考、探讨、总结与反思,诸位读此书也将会是深者见深,浅者见浅。
此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六经气化的内核与精髓,厘清了六经气化的基本概念,以此为基础,探讨《伤寒论》六经之奥秘,更究其立法用方之根源,还原仲圣《伤寒论》之心法,用极其精深的思维创立了一个极其简单的诊疗体系。读毕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抚卷赞叹,贤弟为仲圣继绝学,可谓今时今世之明医也!
正因如此,我很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以下同仁。
处于迷茫阶段的一张白纸的中医学子们,读此书可以感悟中国文化与中医学的一脉相承,建立起纯正的中医思维,坚定对中医的信心,走好自己的中医之路。
虽多年临床而仍不得仲景门而入的各门各派的中医临床医师们,读此书可以正本清源,明理知法,熟稔方药,找到自己的诊疗体系在中医中所处的位置。
已有自己中医思维诊疗体系的同道们,读此书可以学习作者以仲景学说为最高准则,论衡历代各家学说的思想方法,进行有理有据的争鸣探讨,摈弃门户之见,完善自己的学术与临床。
我和贤弟初学医时,即赶上2003年的非典。而贤弟这份书稿的完成,也是因新冠肺炎而封城才有难得的闲暇空隙,中医人的人生似乎注定了和疫情摆脱不了关系!
时值仲春,草木萌生,万象更新,我相信此书的出版,将是中医界的幸事,也必将给每一位读到此书的读者一个全新的中医观。
河南中医药大学 王松鹏
2022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