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据处理
物理化学实验数据与结果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三种:列表法、做图法和方程式法。
(一)列表法
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时,常常得到大量的数据,应该尽可能列表,使其整齐地、有规律地表达出来,以便于运算处理,同时也便于检查,以减少差错。
用列表法表达实验数据时,主要是将自变量x和因变量y对应列出,以便可以清楚地看出两者的关系。
列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一表格有简明完备的名称。
2.表格的每一行,都应该详细写上名称与单位。
3.通常选择较简单的变量如温度、时间、浓度等作为自变量,选择时最好能使其数值依次等量递增地变化。如果实际测定时不能做到,可以先将直接测量的结果,按自变量和因变量做图,再从图上读出新的等量递增的自变量数据,再用表格列出相应的因变量。这种方法在测定随时间改变的物理量时,最常用。
4.每一行中,数字的排列要整齐,位数和小数点要对齐,应特别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
(二)做图法
用做图法表达物理化学实验数据有许多优点,首先它能非常直观地表示各个测量值之间的关系,其次它能直接反映出数据变化的特点,如出现极大、极小或发生转折等。根据所做图,还可以做切线、求面积,将数据进一步处理,从而得到所需的结果。这种实例很常见。由于做图法具有这些优越性,因此其应用极为广泛。做图法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应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1.求外推值 有些不能由实验直接测定的数据,常常可以用做图外推的方法求得。主要利用测量数据间的线性关系,外推至测量范围之外,求得某一函数的极限值。这种方法称为外推法。例如用黏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时,必须求得特性黏度[η],它是在溶液无限稀释时的比黏度ηsp/c对c作用,当c趋近于零时的ηsp/c,即为所要求得的[η]。又例如,强电解质无限稀释溶液的摩尔电导率的值不能由实验直接测量,但可测定浓度很稀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然后做图外推至浓度为0,即可求无限稀释溶液的。
2.求经验方程 若因变量y与自变量x之间有线性关系,那么就应符合下列方程:
y=mx+b
它们的几何图形应为一直线,m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应用实验数据(xi,yi)做图,做一条尽可能连接诸实验点的直线,从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便可求得m和b的具体数据,从而得出经验方程。对指数函数取其对数做图仍可得一直线,如化学动力学中的阿累尼乌斯反应速率常数k与活化能E的关系式:
k=Ae-E/RT
若根据不同温度T下的K值,以lnK对1/T做图,则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分别求出活性能E和碰撞频率A的数值,其他的非线性函数则可做类似的处理。
3.做切线求函数的微商 从曲线的斜率求函数的微商,在数据处理中也是经常采用的方法。例如在“溶液表面吸附”实验中,就是从表面张力-浓度曲线上做切线,以求出在一定浓度时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率,通过吉布斯公式,计算吸附量。
此外,尚可根据曲线的转折点求某些数据,根据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求算某些物理量等。
由于做图法的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对于做图法也应认真掌握。下面介绍做图的一般步骤及规则:
(1)坐标纸和比例尺的选择 最常用的是直角坐标纸。用直角坐标纸做图时,以自变量为横轴,因变量为纵轴,横轴与纵轴上的分度不一定从0开始,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坐标轴上分度的选择极为重要,若选择不当,将使曲线的某些相当于极大、极小或折点的特殊部分不能显示清楚。分度的选择应遵守下述规则:
①要能表示出全部有效数字,以使从做图法求出的物理精确度与测量的精确度相适应;
②坐标轴上每小格所对应数值应简便易读,便于计算,一般取1、2、5等;
③在上述条件下,应考虑充分利用图纸的全部面积,使全图布局匀称合理;
④若做的图形是直线,分度的选择应使其斜率接近于1。
(2)画坐标轴 坐标的分度选定后,画上坐标轴,在轴旁注明该轴所代表变量的名称及单位。在纵轴之左以及横轴下面每隔一定距离写下该处变量应有之值,以便做图及读数。纵轴分度自下而上,横轴自左至右。
(3)做测量点 将测得的数据,以点描绘于坐标纸上即可,如果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误差相等,则图上用圆点“·”代表各点。若在同一图上表示几组测量数据时,应用不同的符号加以区别,如⊙、△、*等。
(4)做曲线 做出各测量点后,用曲线板或曲线尺做出尽可能接近于各点的曲线,曲线应光滑均匀,细而清晰。曲线不必通过所有的点,但分布在曲线两旁的点数,应近似相等。点和曲线间的距离,表示测量的误差,要使曲线和点间的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并且曲线两旁各点与曲线间的距离应近于相等。在做图时也存在着做图误差,所以做图技术的好坏也将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写图名 曲线做好后,应写上完备的图名,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比例尺,注写主要的测量条件,如温度、压力等。
(6)切线的作法 在曲线上做切线,通常应用下面两种方法:
镜像法:若需在曲线上任一点Q做切线,可取一平面镜垂放于图纸上,使镜面和曲线的交线通过Q点,并以Q点为轴,旋转平面镜,待镜外的曲线和镜中的曲线的像成为一光滑曲线时,沿镜边缘做直线AB,这就是法线。通过Q点做与AB的垂线CD,CD线即为切线[图1(a)]。
平行线法:在所选择的曲线段上,做两条平行线AB与CD,做此两段的中点连线EF,与曲线相交于Q,通过Q做与AB、CD相平行的直线GH,GH即为此曲线在Q点的切线[图1(b)]。
图1 切线的作法
(a)镜像法 (b)平行线法
(三)方程式法
一般实验数据可以用数学经验方程式表示出来。这样表达方式简单,记录方便,也便于进行微分、积分。经验方程式是客观规律的近似描写,它是理论探讨的线索和根据,许多经验方程式中系数的数值,是与某一些物理量相对应的。为了得到此物理量,将数据归纳为经验方程式,也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固-液界面吸附中,朗格茂(Langmuir)吸附方程被证明在经验上是成立的。吸附量Γ和吸附物的平衡浓度C有下列关系:
从上式可以看出,以C/Γ对C做图,应该是一直线。由斜率可求出饱和吸附量Γ∞,进一步可以计算每个分子的截面积和吸附剂的比表面。
建立经验方程,常常以直线式表示
y=mx+b
主要工作是确定m和b。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图解法 在直角坐标纸上,用实验数据做图得一直线,将直线延长与Y轴相交,在Y轴上的截距即为b。若直线与X轴的夹角为θ,则m=tgθ。
另外,也可以在直线两端选两个点,其坐标为(x1,y1)、(x2,y2),因它们在直线上,必然符合直线方程,所以得
解此联立方程即得
2.计算法 根据所测数据直接计算,以求得m和b。
假设从实验得到几组数据(x1,y1),…,(xn,yn),若都符合直线方程,则应下列方程组成立
y1=mx1+b
y2=mx2+b
……
yn=mxn+b
由于测定值都有偏差,若定义
σi=mxi+b-yi i=1,2,3,…
σi为第i组数据的“残差”。通过“残差”处理,求得m和b。常用的处理“残差”的方法有两种:
①平均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这个方法令经验公式中“残差”的代数和为零,
即
将上列方程组分为方程组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组。
叠加起来得
将上面两个方程式联立解之,便可以求出m和b。
现有下列数据,按上述方法处理如下:
将这些数据组合为两组:
σ1=m+b-3.0 σ5=13m+b-8.0
σ2=3m+b-4.0 σ6=15m+b-9.0
σ3=8m+b-6.0 σ7=17m+b-10.0
σ4=10m+b-7.0 σ8=20m+b-11.0
根据=0,上面的两组数据之和应为零,即
22m+4b-20.0=0 65m+4b-38.0=0
将上面两个方程联立并解之,得
m=0.420
b=2.70
由此得到所求直线方程为
y=0.420x+2.70
②最小二乘法:这是最准确的处理方法。其根据是使“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以Δ表示“残差”的平方和,则有
根据函数有极限值的条件,使Δ为最小必须有
即
将上两式联立,便可以解出m和b。
现将前面的数据,按最小二乘法处理如下:
由上表知:n=8,∑x=87,∑y=58.0,∑x2=1257,∑xy=762.0,将上述数据代入最小二乘法的公式中得
由此得所求直线方程为
y=0.422x+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