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庚子剧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 浮上水面的派系

慈禧政变,谋求废帝,一举使得天下惊。帝国政治格局大幅异动,大清的政治版图发生了裂变。各怀心思的诸多派系正在不断撕扯着大清帝国的统治秩序。

1899年4月中旬的一天,一艘轮船抵达加拿大域多利港(今维多利亚)。一个中年男人提着皮箱满脸疲惫地走下轮船,茫然地观察着四周。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加拿大。一位华人模样的男子靠近他,与他交谈了几句,让中年男人稍加等待。一个小时后,码头热闹起来,大批华人赶来欢迎这位中年男人。在掌声与欢笑声中,中年男人忘记了疲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位中年男人就是流亡的康有为。

在众人的前呼后拥下,康有为来到中华会馆,这里聚集了数百名华人。大家的热情似乎也点燃了康有为的激情,旅途的疲劳一扫而光。康有为面对众多海外华人,慷慨激昂,再次发挥能言善辩的本事,向华人进行宣讲。

康有为痛陈慈禧一人专权之罪恶,“三十年来之积弱,我四百兆同胞兄弟之涂炭,皆由西后一人不愿变法之故”。康有为为此呼吁,保华侨就要保中国,保中国就要保皇上。

台上台下,一片热血沸腾。康有为振臂高呼:“外之合海外五百万人为一人,内之合四万万人为一人,其孰能凌之?”华人热烈鼓掌,气氛爆棚。

康有为在加拿大的第一次演讲非常成功,这让康有为信心更足。随后,康有为又赴温哥华。他的激情再次感染了当地华人,“今中国虽危弱,而篡后权臣一二之故耳。皇上复位,则吾四万万同胞之兄弟皆可救矣!”

康有为在加拿大的目的只有一个,即鼓动华人救光绪:“齐心发愤,救我皇上!”

7月20日,在康有为的筹划下,当地侨领李福基、叶恩等人出钱出力,共同成立保皇会。这是康有为在海外流亡期间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

保皇会也叫中国维新会,目的就是保救光绪,忠君爱国。保皇会的会例就是《保救大清皇帝会例》,里面特别提到,“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救黄种为主”,“凡我四万万同胞,有忠君爱国救种之心折,皆为会中同志”。

或许是方便向内地渗透宣传,也或许是故意恶心清廷,保皇会的总部没有设在遥远的加拿大,也没有设在一水之隔的日本,而是设立于澳门。同时,保皇会誓言要把分部开到美国、日本、东南亚。

保皇,不是康有为突然冒出来的想法。逃亡日本后,康有为与梁启超宣传的并不是“保皇”,而是“勤王”。所谓“勤王”,就是君主有难,要起兵救主。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时,宣传的也同样是“勤王”。

康、梁二人在日本没少费口舌,即便说破嘴、跑断腿,宣传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这令二人很失望。或许根本原因就在于“勤王”二字。

“勤王”的性质是起兵救主,这无异于造反。起兵,对抗性质明显,很多华人并不希望推翻清廷。再者,华人手里哪有什么兵?康、梁二人也没有起兵的本事。如果说让日本起兵,日本为何要冒这样大的风险?答案很明显,日本绝不会这样做。

所以,“勤王”不如“保皇”,“勤王”是革命,而“保皇”是改良。

康有为选择了改良,而革命者另有其人,这便是孙中山。

孙中山同样是清廷的通缉犯,同样被迫流亡海外。

孙中山一直推崇革命,戊戌政变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乐见其成,甚至还有些幸灾乐祸。因为这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康有为的改良想法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革命才能救中国。当时,也确有一批人对改良失望,进而投身革命队伍。

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到日本时,孙中山也在日本,他正在忙活兴中会的事。都是救中国,都是流亡海外,彼此联手是最好的结果。孙中山也是这种想法,希望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康有为逃到日本的第二天,孙中山委托日本志士宫崎滔天撮合,希望与康有为联合。康有为拒绝与孙中山见面,更别提联手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日本文部大臣犬养毅也曾在两派中积极斡旋,希望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

犬养毅在家里搞了一个小型酒会,邀请了孙中山、陈少白、康有为、梁启超。但康有为拒绝出席,不想见孙中山。究其原因,表面上是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理念不同,实则还有其对自身地位的顾虑。康有为认为自己有光绪的密诏,而且还以皇帝的老师自居,不方便与朝廷通缉犯孙中山见面,也不愿屈就去见一个文部大臣。

随后,孙中山派自己的战友陈少白去拜见康有为。陈少白与康有为见面后,劝其放弃改良的想法,与孙中山一起革命。康有为当即拒绝。二人的见面,从温和的交流逐渐变成激烈的辩论,长达两个多小时。康有为坚持认为,光绪只是暂时被囚,早晚能复辟,新的变法一定会重来。陈少白也坚持自己的意见,不革命没希望。最终,二人不欢而散。

陈少白不服。经过与孙中山的秘密商议后,为扩大革命声势,1899年10月,陈少白从日本购买了一批印刷机器与铅字等设备运到香港。3个月后,他创办了《中国日报》。陈少白化名服部次郎,亲自任社长和总编辑。这份报纸就是孙中山等人革命的宣传武器,除了宣传革命思想外,还常与康有为等人辩论。康有为也办有报纸,如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双方时常进行隔空论战。

孙中山等人还挖了康有为等人的墙脚。1899年,谭嗣同的同乡与同学唐才常抵达日本,同样有意“勤王”。康有为大喜,给其三万元表示支持。康有为指示其回国后,联络长江各省起兵“勤王”,并驱除义和团。

谁知,唐才常经朋友介绍,又认识了孙中山。孙中山当即向其讲述了各种革命思想与美好蓝图。孙中山也是演说家,他的宣传同样鼓舞人心。唐才常转而投靠了孙中山。孙中山挖角成功。

戊戌政变后,孙中山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壮大,堪称发展的黄金期。义和团的崛起与八国联军的威胁,又让革命派踌躇满志。

1898年10月25日上午10点,山东冠县蒋家庄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天,蒋家庄旌旗招展,热闹非凡。镶着黑边,写有“顺清灭洋”四个大字的黄旗迎风飘扬。1000余名义和拳成员集聚蒋家庄村头,每个义和拳成员头裹红巾,脚蹬长靴,手持快枪和长矛,个个英姿飒爽。

首领赵三多气宇轩昂,带头高呼口号,誓言要消灭信奉洋教的教民。3000余人齐声附和,振臂高呼。这是一场动员会,更是一场起义。这天的活动是梅花拳头领赵三多将派别名称改为“义和拳”后组织的首次大规模起事。

正在附近村庄传教的法国神父伊索勒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随后,义和拳对蒋家庄及附近红桃园、小里固的教堂进行了袭击。在围攻红桃园村的教堂时,义和拳纵火焚烧教堂,当场烧死两名教民。火烧教堂逐渐成为攻打教民的主要进攻方式。一时间,冠县、邱县、曲周县、临清县等地常有教堂被烧。

义和拳的起事引起了地方官府的警觉,地方官府迅速派出重兵进行弹压。11月4日,双方在侯魏村交火。清兵派出步兵与骑兵,步兵与义和拳正面对攻,骑兵进行包抄围剿。义和团实力不济,死亡4人,15人被抓,其他人溃散而逃。头领姚文起被捕,被枭首示众。赵三多侥幸逃脱。

赵三多也同康有为、孙中山一样,被通缉后流亡。只不过,赵三多流亡的地方在国内且仅限于山东与直隶交界的部分县。他辗转直隶枣强、武邑、晋州、正定等地,四处宣讲,且广泛收徒。各地徒弟继续开枝散叶,星火燎原,逐渐在直隶北部扩大势力范围。各县义和拳坛口林立,喊打喊杀声不绝。

赵三多最初打出的口号是“顺清灭洋”,后来又改成了“助清灭洋”。这明显是为了避免官府镇压,讨好清廷的一种策略。

义和拳迅速发展壮大,如何能凝聚这么多农民、流民?或许只有增加神秘感。1899年5月17日,赵三多等人将义和拳改名为“神助义和团”。

叫义和团的并不只赵三多一家,赵三多也不是义和团的最高领袖。在山东平原县,朱红灯也有一支义和团队伍。

同样是1899年,9月17日,因平原县杠子李庄的大户李金榜信奉天主教,遭到朱红灯的义和拳抢劫。李金榜报官,官府派人抓捕拳民。此事惹恼了朱红灯,他率领数百名拳民攻击清兵,清兵因为人数较少而大败。

10月12日,济南知府卢昌诒、统领袁世敦亲率重兵进行镇压。袁世敦是袁世凯的哥哥,来头不小。清兵与义和拳在平原县城西面18里的森罗殿展开激战。

森罗殿是一处古建筑,在马颊河东侧,地势较高,殿宇高大耸立,巍峨不凡。清兵规模为步兵一个营,骑兵20名,加上恩县的部分马队,而义和拳的规模有近千人。此时,朱红灯打出了“兴清灭洋”的大旗,并将义和拳正式改名为“义和团”。

义和团摆出罗圈阵迎敌,冲锋的团民非常勇猛,让清兵难以招架。清兵中的骑兵与马队两面夹击,让罗圈阵“后腰”位置的义和团团民难以抵挡,继而溃败。关键部位一败,其他人也跟着逃。最终,义和团大败。

这一年,华北地区大旱,土地干枯,庄稼绝收,饥荒蔓延。但义和团却开始了最疯狂的野蛮生长。整个华北农村几乎都沉浸在义和团的狂热中。

农民在躁动,列强也开始萌动。戊戌政变刚刚发生不久,北京马家堡车站就发生了一起骚乱。

1898年9月30日,一伙洋人乘坐火车从天津抵达北京城南的马家堡车站。洋人换乘马车进城,当马车队伍经过天桥时,出现了摩擦。

天桥是京城最热闹的地方,三教九流,各方杂处。快速行进的马车队伍剐碰了沿街商家,商家不服,便进行理论。洋人有些傲慢无礼,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双方逐渐恶语相向,最后大打出手。围观百姓也参与了斗殴,规模进而扩大。双方不仅拳脚相加,还互相投掷瓦砾、石块。天桥街头上演了一场中外大混战。

马车被破坏,很多外国人被打伤,一个美国传教士被石头砸成肋骨骨折。

或许这只是一个偶发事件,却让西方各列强有了威胁中国的借口。

第二天,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便联合各国公使召开会议。会议进行期间,英国、德国下令,命渤海湾的军舰驶入大沽口水域,准备进入海河。会议最终决定,让清政府设法保护好洋人,同时提出要让卫兵进京保护使馆。

10月2日,英国48名士兵欲从天津进京,被直隶总督袁世凯派兵拦截。俄军也有大约100人欲从塘沽进京,还携带了三门炮,德国士兵同样有此举动。袁世凯向京城连发了五封加急电报,总理衙门头都大了。

这时,各国也都动了强烈的侵华念头,要派兵进京,或联合派兵进京。顿时,京城乌云压城。

10月5日,各国公使再次召开会议,口气异常强硬,天津的外国士兵坚持要进京,而且还要清廷提供火车。列强要强行派兵进京,清廷既气愤又恐慌。

奕劻代表清廷与窦纳乐协商,希望不要让外国军队进京,被窦纳乐严词拒绝。

庆亲王奕劻

无奈,自10月7日起,到11月5日,英国、德国、俄国、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奥匈帝国等国家陆续派兵进京,每个国家的队伍不少于30人。进京后,他们驻扎在东交民巷的使馆区。

八国联军进京正式拉开序幕。

以前列强入侵各地,虽然矛盾重重,但是毕竟距离京城遥远,慈禧与清廷看不见。如今列强的军队就在卧榻旁,慈禧再也睡不好觉了。

与此同时,列强内部也在进行着激烈的博弈。中国是块大肥肉,大家都想多吃一口,有些国家就开始动了心思。

自1898年9月始,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命美国驻英、俄、德、法、意、日等六国大使向各驻在国政府递交一项照会。大意就是,美国要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与其他列强享受同等待遇,利益共享,雨露均沾。除了俄国拒绝接受外,意大利无条件接受,其他各国有保留地接受。

逐渐强大起来的美国,腰杆越来越硬,开始与英国抗衡。这项政策被称为美国的第一次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的雄起,进一步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与争夺。

列强的虎视眈眈,让清廷的政治风向急剧转向,排外逐渐成为主旋律。

慈禧始终憋着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