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转型与进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让人为难的会计分录

32.发工资为何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转

企业发工资为何要通过中转科目“应付职工薪酬”呢?有个说法是,工资先计提,后发放,计提就成为负债,为区别于其他负债,就单设了这一科目。那直接发放工资,总该可做分录“借:管理费用——薪酬(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贷:现金”吧,为什么不这样简化呢?原因是简化后统计薪酬会不方便。

33.停产期间工人工资、厂房机器折旧如何做账

企业生产车间尚未正式开工,或生产车间歇业期间,工人的工资以及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费,该如何做账呢?正常情况下,这些费用应记作“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现在车间没有生产产品,如果仍将之记作“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未来将无法结转为存货成本。正确的做账方式是,将它们记作“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34.银行存款要依流水逐笔登记

假如某公司银行账户进账100万元,随即总经理提走了这100万元,如果会计人员不记录这笔资金的进出,如何发现这一情况呢?企业应依据银行水单对银行存款做账,一笔流水记录为一笔分录,切忌把几笔流水汇总记录为一笔分录,更不能把进和出的流水金额相抵销后记录为一笔分录。这样要求,一方面是方便会计人员对账,另一方面也是为预防舞弊行为。

35.材料库存不符的处理方式

生产制造企业的材料库存常会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以重量或尺寸计量的材料,其出库时本身就有误差;车间领用后有剩余,但成本已结转;出入库登记不严谨等。到年中或年末对账时,财务人员和库管人员都希望把账做平,这时该怎么处理呢?

如以重量、长度作为计量标准的存货,多次领用后出现计数误差是必然的。从实质看,此时盘点若出现盘盈或盘亏,对应的是多计或少计生产成本。如果强调实质,此类差异做账调整时不宜计入管理费用,而应该增计或减计生产成本。

36.材料入库,发票未到如何入账

材料入库了,企业没有收到发票,该如何入账?此时分三种情况处理。

(1)对于价格和金额确定,发票延后取得的情形,在材料入库时会计人员直接做账即可,在取得发票后,将发票附在凭证后作为凭据。

(2)对于价格和金额不确定的情形,会计人员可以暂估入账,待取得发票后,将暂估凭证冲销,然后按发票金额重新做账即可。

(3)对于始终拿不到发票的情形,会计人员不能将材料对应的成本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37.企业向个人借款不在“短期借款”科目核算

企业向个人或机构拆借资金,无论有无合同,会计人员在做账时都不能将其记在“短期借款”科目。短期借款一般只核算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一年期以下的款项。企业向个人或机构拆借资金须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支付的借款利息,在取得机构开具或税务代开的“资金使用费”发票后,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扣除额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息部分。

38.利息支出资本化会导致资产价值虚高

利息支出资本化是否合理?这值得商榷。借款利息正常应计入财务费用,但有时也计入资产,如基建贷款产生的利息,先计入在建工程,竣工验收后结转为固定资产。我一直觉得利息资本化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等于变相高估了资产,低估了费用。例如,企业盖楼,全用自有资金或全用银行贷款,盖的楼账面价值有高有低,如何公允呢?

39.名股实债的利息处理难题

名股实债的利息如何处理?如果作为财务费用入账,不太合规;如果作为股东分红入账,也欠周全,这等于仅仅给部分股东固定股利。名股实债的资金进入企业前,应征得股东大会的同意,在入资协议中明确约定股利的支付方式。但这样处理存在法律风险,一旦企业亏损,或盈利不足以支付这部分固定股利,名股实债就会侵害债权人的利益。

40.利息收入能记两个借方吗

会计分录必须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然而,实务中有些会计人员并没有严格这么做。很多会计人员在做利息收入分录时都会把分录做成两个借方,“借:财务费用(红字),借:银行存款”。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什么呢?是为了取数方便,做费用分析时只看借方发生数即可。

41.总经理购买的佛像该如何入账

有位企业总经理非常信佛,他花10万元重金请回一尊佛像,并且取得了正规发票。会计人员在入账时应该将这尊佛像记哪个科目呢?如果记“固定资产”,可能不妥,因为这种佛像的公允价值也许就值1 000元;如果记“无形资产”,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记“营业外支出”或“管理费用”似乎有悖总经理的本意,因此把它当装饰品,记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可能更合适。对这类费用,税务机关允许其税前扣除的可能性不大。

42.企业代扣员工个税的分录

企业代扣员工个税的分录一般为“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个税”。实际缴纳个税时,现金流量表中需要填列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而不是“支付的税费”。原因在于个税并非企业自身的税费,它只是工资的一部分。我个人认为,代扣个税时分录记成“其他应付款——个税”更合理些。

43.预提费用能否税前扣除

如今,预提费用科目虽然已取消,但预提费用还存在。预提费用能否税前扣除?一般而言,不能。税务机关以票控税,哪能让你没拿到发票就先做费用呢!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如按月预提的贷款利息。企业年末预提的年终奖如能在汇算清缴前发放,也可税前扣除。

44.投资转移如何做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A集团投资1 000万元占有B公司100%的股权,A集团投资100万元占有C公司10%的股权。A集团拟将对C公司10%的投资以增资方式注入B公司,经评估,该股权价值2 000万元,增资后全部增加B公司的注册资本。

请问A集团该怎么做这笔投资转移业务的会计分录?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A集团是否要确认1 900万元的投资收益。从实质上看,A集团这次股权置换并没有实际利益流入,A集团对C公司的投资,C公司的最终控制人未发生变化。A集团在做账时将1 900万元股权增值先计入资本公积更为合理,等未来实际转让时再确认投资收益。

45.销售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的差别

销售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有何差别呢?销售折扣是指销售方为鼓励购货方多购买其货物而给予的折扣,做账时直接按照折后价处理,不体现折扣金额,按折后金额开具发票。例如,原价100元的商品95元卖出,做账时直接按95元处理,不体现5元的折扣。现金折扣指商品卖出后,销售方想让客户尽快付钱,少收5元,这5元相当于应收账款贴现的代价,记入“财务费用”科目,但发票按100元开。销售折让是因商品有瑕疵而豁免部分货款,视同销售收入减少处理。

46.“再来一瓶”怎么做账

贩卖饮料的商家在促销时采用的“再来一瓶”策略中,对赠送的那瓶饮料该如何做账呢?我见过以下四种处理方法:

(1)视同销售,该方法虽然是正确的,但企业会有损失;

(2)视同促销费用,将饮料成本计入销售费用,但要转出相应的进项税;

(3)与正常销售合并确定收入,等于做低平均销售价格;

(4)不做账务处理。

我倾向采用方法(3),但需要与税务机关沟通。

47.企业租个人住房时税点怎么处理

假定月租4 000元,房东不承担增值税税点3%(不考虑附加税影响),那么有两种处理方式:

(1)签合同时把房租提高,税点让房东承担,但保证房东净租金为4 000元,本例中房租可签为4 120元;

(2)企业支付税点,房租仍为4 000元,企业代交的116.5(4 000÷1.03×3%)元增值税计入营业外支出,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从节税角度看,(1)更有利。

48.“预存话费送手机”怎么记账

手机运营商的“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模式,既可以看作运营商变相降低话费,也可以看作运营商在做混合销售。对于“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会计人员应如何处理,以下两种做法哪种可行呢?

(1)预存话费作为手机销售款,每月返回的话费视作商业折扣。

(2)手机作为赠品计入销售费用,预存款分月确认为话费收入。

目前,税务机关认同(2)的做法。

49.分录做错了怎么改正

在线收看

对于会计分录做错的情况,如果会计人员当月发现了,在财务软件中直接把分录改过来即可,当然也可以用红字冲销错误分录后,再做正确的分录。如果跨月了才发现,在错误分录不影响会计报表时,仍可以在财务软件中反结账,把分录直接改过来,但不建议这么做;若错误分录会影响会计报表,那就必须做调整分录。这里要提醒大家,即便错误分录不影响会计报表,也不建议频繁使用反结账功能。

50.企业的第一笔与最后一笔分录

开办企业,第一笔分录应是“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企业关门,最后一笔分录则是“借: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贷:银行存款”。一头一尾,都是股东的事。如是这般结局,实属幸运。怕就怕开头很热闹,结尾却无比凄清,股东分文不能落下,“借: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贷:未分配利润”。

会计闲谈——会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1)复式记账法的数学原理是二维数组。

(2)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连接统计学的桥梁。

(3)会计借贷平衡有艺术上的美感。

(4)会计利润核算与分配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体现着政治学的伦理。

(5)成本核算与盈利分析无疑具有管理学的属性。

(6)谨慎性原则与成本收益原则极富哲学的辩证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