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装备管理概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管理思想与地位作用

1.3.1 管理思想

雷达装备管理思想是人们对装备管理活动的根本性认识和看法,是装备管理规律的客观反映。这些思想,一方面源自管理学的一些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源自装备建设发展活动的实践总结。在雷达装备管理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了雷达装备管理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形成了一些基本思想,这些思想在雷达装备管理的日常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1.1 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思想

对某一特定型号的雷达装备系统来说,经过论证、研制、生产、采购到装备部队使用,以至退役报废等全过程。要保证装备性能正常,有效地发挥作战效能,必须对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要统筹起来考虑,实施全系统、全寿命管理。雷达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从国家安全和军队战略转型出发,立足预警监视装备体系建设,进行全局的、长远的谋划,通过制定装备发展战略、装备体制和中长期规划,对装备的体系结构和发展建设蓝图,进行全局的顶层设计,并通过对装备建设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的制订、实施、监督和评估,以及对军事需求的连续跟踪分析,定期地对雷达装备体系结构和规模进行调整和完善的过程。目的是使预警监视装备体系功能完备、规模合理、结构优化、质量优良、整体效能最佳。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现代管理理论、系统工程理论等,主要方法是系统工程、并行工程、装备综合保障工程、保障性分析、费用效能分析等。

1.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是雷达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0世纪80、90年代,在我军国防现代化建设及装备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通过不断总结我军装备管理的实践经验,借鉴并消化外军装备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方法,逐渐形成了我军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全面概念。针对雷达装备,其含义是按照循序渐进的科技发展规律,对雷达装备的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全系统各组成要素进行全面管理;从雷达装备系统的全寿命费用及作战效能充分发挥着眼,全面统筹雷达装备的战技性能、全寿命费用、时间特性(主要包括装备研制部署进度、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期限和装备使用寿命)和综合保障要素,把性能、费用、进度和保障的最佳匹配作为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并将这些指标分解和贯穿到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中,使得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2021年实施的《军队装备条例》中,着眼于提高装备建设现代化管理能力,优化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各阶段及各组成要素的管理流程。从这一发展过程来看,雷达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思想,既来源于国外的国防采办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又来源于我国军事装备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真实地反映了军事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雷达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任务是在装备研制过程中,尽可能为使用过程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保证雷达装备在使用寿命期间,战技性能达到规定要求,作战效能得以充分发挥,全寿命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是雷达装备高技术密集、体系结构日趋复杂的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

现代雷达装备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新技术在装备中的大量应用,装备体系结构的复杂性、系统功能的继承性及其系统配套和技术保障的综合性,使得装备寿命周期费用急剧攀升,且装备的研发周期和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周期不断延长,以致装备系统的研制生产,不仅要考虑军事需求和技术可能,而且要考虑装备的经济可承受性和战时的持续作战能力。因此,在雷达装备发展建设中,通过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规划和组织管理,寻求雷达装备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以及保证装备系统的战技性能、研制进度和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期限、全寿命费用与综合保障能力之间的最佳匹配,以提高雷达装备建设的效益,就成为雷达装备管理的根本目标。我们平时所说的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战斗力,在雷达装备建设实践活动中,就是向全系统、全寿命装备管理要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效益和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战斗力。装备全寿命管理的前提是树立装备保障特性与战技性能并重的思想。在装备研制开始的战技指标论证中,将包括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抢修性等特性在内的保障特性与战技性能等同地进行综合权衡。这种权衡贯穿研制的各个阶段,通常以进度和全寿命费用为约束条件,以系统效能的优化为目标,权衡确定战技性能与保障特性要求。全寿命管理的重点是研制过程全面考虑装备的使用需求,避免研制与使用的割裂,研制过程不仅要实现战技性能要求,还要满足使用和保障的要求,使装备部署后能尽快达到所需要的战斗力。

1.3.1.2 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思想

雷达装备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涉及军内、地方的各个不同部门,又涉及装备从论证到最终退役报废的全寿命过程。要搞好雷达装备的管理,仅依靠特定的装备组织管理机构和部门的工作,难以保证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实现科学合理的装备管理,不仅要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还要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装备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1.我军装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思想的形成

装备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是我军装备管理经验的系统概括和科学总结,目的是保证装备达到规定的完好率,始终保持应有的配备水平和完好的技术状态,保障部队随时执行各项任务。这些系列化管理的思想,在我们的装备日常管理中已经深入人心,习惯上称为“三化”管理。空军装备“三化”管理从提出到形成是逐步完善的。1982年,空军首次提出“三化”管理的要求,后来修改为达到的标准。1986年,逐步明确了组织实施方法,决定形成制度,每年组织一次全空军范围的检查考评。1990年,总部肯定了空军装备“三化”管理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总结完善,纳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管理工作条例》。201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管理条例》明确,装备管理工作检查、考评标准,依据《部队装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标准》和《装备完好率(在航率)》等标准制定。

2.我军装备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思想的内涵

装备管理科学化,概括地讲就是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各级管理者在管理中的职能作用,部队全体成员参与管理的方法。具体地说是指对装备科学地筹供、使用和维修等。在筹供上要科学论证,按照系统的总体要求保证系统配套和协调;在使用上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在维修上要按照装备的质量变化规律采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以保持或恢复其良好的技术性能。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使装备发挥最大的效能。

装备管理制度化,就是贯彻落实有关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按章办事,运用条令、条例来规范和指导装备工作,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转变为行政手段与法规手段相结合,把装备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具体地说就是要建立健全装备管理系统的各种检查、使用、保养、维修、封存、储备等法规制度和标准,推行装备管理的岗位责任制,与装备有关的全体成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装备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

装备管理经常化,就是对装备从列装部队开始,到退役报废为止的全过程,都要坚持领导重视,坚持经常性的检查、使用、保管、维修与保养。管理经常化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延长装备使用寿命。因此,必须从装备列装到报废的整个过程,贯彻经常化管理的要求,紧紧围绕装备的完好率,搞好装备的使用、维护、检查和保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