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021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第一节 总体状况
一、发展形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元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2.7%;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但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反弹,2021年上半年,全国碳排放量较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1%和8%;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扩大,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达到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30μg/m3,同比下降9.1%。由于“两高”行业产品产量、煤炭消费量等出现明显反弹,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有所增加,尚未实现GDP增长与能源消费、碳排放脱钩。
二、发展现状
2021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稳步发展,继续发挥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202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7.5万亿元,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速预计将达到8.0%,延续“十三五”时期的高速增长态势。近两年,财政对节能环保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自2019年达到顶峰后逐步缩小。据财政部数据,2020年节能环保支出6317亿元,同比下降14.1%;2021年节能环保支出5536亿元,同比下降12.6%。
三、主要推动措施
(一)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021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为减排提供资金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具体政策落实工作,稍后于11月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方式,向全国性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低于1年期再贷款利率。这一行为将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充分认识碳减排的重要意义,并撬动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领域。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已获得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合计高达855亿元,并将资金下发至碳减排领域项目,预计将带动减少碳排放约2876万吨。
(二)以消费绿色转型引领产业绿色发展
为激发和释放绿色消费需求,推进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在吃、穿、住、行、用、游等各领域推动消费绿色转型,明确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生产者更加注重绿色制造,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带动环保产业发展。在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双重大趋势下,环保产业将加速发展,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供支撑。
(三)持续实施节能环保示范工程
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发挥绿色制造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进一步开发绿色设计产品989项,建设绿色工厂662家、绿色工业园区52家,打造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07家,绿色制造先进技术和典型做法不断涌现,绿色制造体系逐步构建。截至2021年,我国遴选了六批绿色制造名单,包括绿色工厂2783家、绿色设计产品3159种、绿色园区22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96家。同时,加快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建设,明确到2025年建设5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培育50家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以下简称“骨干企业”)。经遴选,2021年确定了40个基地和60家骨干企业进行建设示范。2020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正朝着2025年60%的目标稳步前进。
(四)推动工业能效水平持续提升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国家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2021)》《“能效之星”装备产品目录(2021)》《国家通信业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2021)》《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2021年)》,加快高效节能节水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组织开展2021年国家重点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对3535家重点行业企业、数据中心企业和2020年违规企业开展专项监察,倒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能效水平。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组织470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为全国6799家工业企业提供节能诊断服务,持续推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