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日就月将:如何夯实课程开发的能力
相识于专业和认真
第一次与王可老师合作,是和他讨论奥托立夫全球的管理能力发展系列课程的本地化项目。在与我们的培训负责人几次交流后,王可老师在电话那头向我侃侃而谈,介绍他的项目计划书。他用专业的外部视角,非常快地梳理了一套项目框架和流程,马上得到了我的全力支持,继而全面推进项目实施。他用咨询的方式来做培训项目,前期调研和分析做得非常深入,深得参与调研的同事们的赞扬。他用 “为客户的成功而战”的理念,陪伴我们的内部讲师,从课程设计到课程的后期落地和效果转化,每个细节都不断精进,赋能整个内部讲师团队,帮助他们打开了另一片天空。
本地化后的奥托立夫全球的管理能力发展系列课程在中国推出后,每个奥托立夫中国的管理人员既传承了奥托立夫全球的管理能力模型中所需要掌握的行为和技能,又因为本地化项目的前期输入而拥有了应对中国市场特殊挑战的能力,也融合了中国员工特有的管理实践,实现了所谓的“中西合璧”。在年末评估中,参加该系列课程的人员的管理能力整体明显提高了,员工的保留率和敬业度也提升了。企业培训被真正转化成了组织能力的提高,从而给业务带来了价值。
第二次与王可老师合作,是和他一起参与全球采购学院的采购专项课程优化项目。因为在第一次合作中,我们看到王可老师可以快速地整合中西方不同视角下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再次邀请他参与采购专项课程优化项目。
王可老师考虑到对项目交付质量的保障,特别找来了供应链领域的知识专家一起来做项目设计和执行,新知识案例的补充、教学设计的创新,都让课程更贴合中国学员的需求,让课程和内部讲师都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王可老师充分体现了他在这本书中所说的专家所应该有的专业协同精神。该项目不仅得到了我们采购部门的认同,也使所有参与项目的内部讲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在讲故事、讲案例、用数据和听众思维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王可老师谦虚、爱学习、性格温和,善于倾听客户,这些特点是我们这两次精诚合作的基础。
相知于王可老师和奥托立夫的同频
首先,奥托立夫一直有培养内部人才的机制和文化。在奥托立夫,如何保持知识内容升级的新鲜度和特有的传承性?我们其实都是通过引入外部咨询力量,成功迭代培训课程和内容的路径来实现的。这样做的同时也能带动内部讲师队伍的个人成长和管理干部的能力提升。
其次,基于奥托立夫“成就他人”的文化,我们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有帮助和发展他人的“利他”属性。通过王可老师与奥托立夫中国的内外合作项目培养,奥托立夫中国的管理人员可以成为更优秀的讲师或引导师,成为帮助他人成功的非常重要的支撑。
借助外部力量和资源,不仅可以使奥托立夫中国的管理人员的学习内容能够不断地更新迭代,还可以使敏捷和创新的文化进一步在内部形成。
最后,我们也在构建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共享平台,开放地分享经验,各取所长,互通有无,建立一个更开放、更跨界的生态学习环境,这也是奥托立夫中国的一项实践。
相信于这本书给大家带来的价值
其一,这本书在写法上很有特色,是按照项目管理架构来构建逻辑的,免去了读者将通用项目管理知识向专项培训项目管理知识迁移转换的麻烦,这是向读者提供的最贴心的服务。
其二,基于两位作者大量的实践经验,这本书中有很多经验总结和流程表格,非常有实战性、接地气,甚至可以在工作中直接拿来使用,这其实为读者大大节省了时间。
其三,这本书把日常很多难以言说的商业经验萃取成了显性内容,大大提升了甲乙双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效率。这足以体现作者的用心和日常大量的项目经验积累。
其四,这本书内容比较系统,同时又有一定的前瞻性,甲方和乙方都适合借鉴和学习。除了阅读这本书,读者还可以与王可老师持续互动,获取全套表格,听取更多案例解读。
数字化时代,人力资源领域已经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流程、体系、技术等都在因势而动。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唯一不变的使命是为企业持续提供价值,让培训和学习能够迅速为业务增值,并在机器(人)、自动化、用数字来预测和决策成为主流的场景下,让每个个体散发更耀眼的光芒。
最后,感谢两位作者,让我们在这个领域看到了非常好的沉淀和总结,让我们的业务和学习一起共生共长。
赵亚
奥托立夫(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