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选择沟通态度
引:
你这是什么态度!
在沟通中,人们常忽略具体的沟通内容,而相互“讨伐”对方的态度问题。但双方到底是什么态度,这样的态度又怎么了?一句“你态度不端正”或“你态度不好”似乎说明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说清楚。
态度到底是什么?
一方面,虽然我们说不清楚态度是什么,却总能敏锐地感知到态度差异。
临近午饭时间,小雷[1]准备点外卖,便从工位上站起身,和同事们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小雷:“我要点外卖,你们要一起吗?”
同事小贺:“帮我点一份呗。”
小雷:“好嘞。今天想吃啥?不能太辣,还得肉多菜多。对了,你昨晚加班了,要不要补点维生素……”
同事小倪:“雷雷,帮我也点一份。”
小雷:“我不帮你点,你每次都那么多要求,我们吃不到一起,你自己点吧。”
单凭直觉,我们就能感受到小雷对两位同事的不同态度。对小贺的态度很好,充满关切,有耐心,想得周到又细致;对小倪的态度则不太友好,不仅拒绝帮忙,还指责对方“要求多”。值得深思的是,小雷拒绝对方的理由不是当下“不帮”,更可能是基于过往经历产生的心理上的“不想帮”。所以,不同的态度是源于对具体情境或他人具体言行的评判,还是对他人过往和现在的整体看法?
另一方面,我们很容易觉察到,对于已经发生的既定事实,如果我们的态度变了,我们的感受、行为倾向也会随之改变。
汤总是销售一部的负责人。因为第二天的客户汇报很重要,他想请策划部的负责人腾总帮忙看看汇报文件是否还有疏漏。
汤总:“腾总,我明天这个客户特别重要,麻烦您再帮我们把把关,看看汇报文件是否还有疏漏?”
腾总:“汤总,你们部门搞定客户的能力我心里有数。我现在手头有个急活儿要处理,实在顾不过来。这样,您带着团队预演一下,看看在预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意外,这比我看汇报文件效果更好。抱歉啊。”
汤总:“您说得有道理,这时候再和文件较劲的意义不大,不如看看明天整体的汇报怎么才能出彩。那好嘞,我带团队预演一下,如遇问题再请教您。谢啦。”
此时的汤总相对客观和理性,他的回应是经过分析的。他认为腾总的建议比较合理,预演确实比审阅、修改文件更有效。于是,他安排团队预定会议,准备尽快预演。
可是,十多分钟后,他的感受和想法发生了变化。原因仅在于他无意路过腾总办公室,碰巧听到腾总和销售二部的负责人殷总的这段对话。
腾总:“殷总,您对市场的判断,对公司产品的把握很到位。但你们的方案稍显零散,主线不明,会让客户没有记忆点。您这样啊……我让罗经理今天加个班,他擅长讲故事,让他帮你们梳理下思路,再把方案提炼提炼。”
殷总:“那太感谢您了,我这就安排他们修改。您和罗经理打好招呼后我就去找他。争取明天一举搞定客户。”
听到这段对话的汤总内心不再平静。两次对话间仅隔了十几分钟,腾总却是两种态度,他不仅有时间指点销售二部的方案,还安排策划部的经理跟进帮忙。汤总认为腾总明显对自己不够重视,更偏心销售二部,他越想越生气,越想越觉得腾总预演的建议就是为了糊弄自己。汤总虽然带领团队做了预演,内心却记了一笔腾总和策划部的“恶账”。
可以说,此时汤总内心对腾总的态度完全改变了。对于腾总“没看汇报文件,只给出预演建议”这个已发生事件,汤总的看法从“是有效的建议”转变为“就是为了糊弄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
在沟通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别人外在的言行和状态差异,也可以觉察到自己内在的感受差异。究其本质,这些差异都源于我们看待自己、他人以及具体事情的不同态度。态度,决定沟通的行为倾向,推动或阻碍沟通的进展,影响沟通中及沟通后的感受,进而促进或破坏人际关系建设。所以,“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态度是“沟通选择树”的根,是实现沟通自由的决定中最基础却最重要的选择。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态度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