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区别于西方建筑,中国古典传统建筑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形式到布局方式,都是从“人”的感受出发,追求人性的尺度和美学的。材料上充分遵照木材的性质,优化放大木材的自然性特征,体现中国“天人合一”“顺乎自然”的哲学思想。独特的榫卯结构则体现了令人惊叹的东方智慧,是中国“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的反映。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古典建筑的好书,让现代的人们能够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为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帮助。
——江浩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这是一本兼具了趣味性和专业性的古典建筑科普图书,作者以一线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图文结合的有趣模式,将复杂的中国古典建筑知识化繁为简;以一种亲切友好的姿态,用讲故事的方式为读者探索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了解古典营造技艺搭建起了一座珍贵的“桥”。
——王笑楠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艺术系主任/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博士后、副教授/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组专家
中国古典建筑经过千百年的融汇、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有的建筑文化,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营造法式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独树一帜。本书以图示及简洁精炼的文字诠释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结构、语言和语境关系,对认识和了解古典建筑知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建筑专业学生、环境设计师和古典建筑爱好者极佳的参考资料。
——杨晓翔 云南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浩如烟海,对于大部分爱好者而言,想要学习往往受制于复杂的术语体系、结构知识。青木的这本书很难得,在摒弃传统大篇幅文字配图的形式后,采取了更适合现代读者的图解表现手法,将自己数年来的实践经验、基础理论知识和生动有趣的插图相配合。更难能可贵的是,还展现了一些实际营造过程中的加工场景和流程。这些内容都尽可能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门槛。对于入门者,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这本书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周鼎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中华民居》杂志主编
法国作家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而在中国,建筑所构建的中华历史仿佛更加多彩。既有“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的乡野之风,又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深宫高台。中国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秩序、易经规律、诗词书画等元素都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价值。在几千年的演进过程中,有太多的美学观念和文化意趣值得我们欣赏和传承。
青木的新书以传统中国绘画图鉴的形式,将原本复杂的古典建筑技艺和建筑思想进行了现代技术下的生动演示,简明扼要的科普介绍,大众化的行文风格,仿佛能够带领我们走进一座座祖先的杰作之中。这是一本具有美学深度的用心之作。
——杨藩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艺术科普博主/画家
用通俗简单而又不失专业性的方法,展现古典建筑复杂的结构和工艺,让“外行”们也能看懂古典建筑之美。
——大松逛古建
古典建筑在我们的文明史中举足轻重,这是一本相见恨晚的古典建筑科普书,内容翔实,配图丰富,专业且通俗易懂,看完之后想走遍中国所有的古建筑!
——你的马队 文化旅游创作者
中国古典建筑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有太多的技艺与文化值得我们去借鉴和传承。青木的新书以图鉴的形式将原本晦涩的古典建筑技艺进行了生动演示,是一本可以带你直观了解我国古典建筑营造智慧的用心之作。
——木虫聊木工 艺术文化创作者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祖先爱用木材盖房子?难道只因为木材较石料而言更加便于运输,便于塑形?其实木材在我们祖先的眼中更有着像我们中国人一样的特性,木材的成长像人一样都是从小到大,木材的态度像人一样都是温润平和,木材的榫卯组合更像人类社会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然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它的特性、使用方法、组合还有很多种,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它会让你在了解中国古典建筑的同时,更能够了解中国古人的建筑智慧及其属于中国人特有的哲学内涵!
——房博 文化学者
要想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未来的脉络,首先得有人做总集。今天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古典建筑启蒙读物,实乃时代之幸!
——朱学士Neo 哔哩哔哩知名up主/传统文化艺术创作者
古典建筑之美在结构,在色彩,也在每个人见到它的当下感受。或许大家会觉得古典建筑离我们很遥远,触不可及,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木材选料到工匠加工,如何巧用榫卯和斗拱构建一座古典建筑,如何在结构之上让建筑更出彩……在这本系统而丰富的书中游历一番,我想,你必定会对古典建筑更神往。
——苏清吾 哔哩哔哩知名up主/传统文化艺术创作者
中国古典建筑在世界古典建筑领域中也一直很有代表性。它们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一座座永垂不朽的丰碑。
我希望中国古典建筑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去除“古”字,继续发扬光大,亦成为当今乃至未来建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有助于广大读者认识古典建筑,发扬古典建筑文化。
——子夜-鳥 高级古建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