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卒年与故里
庄子的生卒年,现在已经无法详考出来了。司马迁提到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曾拒绝楚威王的礼聘。《庄子》书中也提到一些庄子同时代的事件人物。据此线索,可以知道庄子活动的大致年代。
马叙伦曾经写过一个《庄子年表》,在年表“序”中,他考证了庄子生卒年的上下限。关于生年,他提出两个线索。其一,《史记》庄子本传记楚威王曾派使者厚币聘庄子。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为梁惠王三十二年,齐宣王四年[1]。楚威王立十一年卒(公元前329年)。在此期间庄子曾被礼聘,当时他必定已有三四十岁。那么也就是说,庄子生年不能晚于公元前369年至前359年。其二,《庄子》书对魏文侯、武侯皆称谥[2],而对魏惠王则称名[3],又称王[4]。因此庄子生年当在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当在魏惠王初年。以这两个线索,庄子的生年,下限可定在魏惠王元年(公元前369年)。晚于此,一者当时楚威王太年轻,庄子不能被聘;二者其卒年必在魏惠王死后较久,不能解释《庄子》书中不称魏惠王谥号。
关于卒年,他也提出两个线索。其一,《庄子》书中屡称宋王,宋君偃于十一年自立为王(公元前318年)。《庄子》书又提到燕之哙让国事[5],其事在宋君偃称王以后六七年。《庄子》书记宋王事,全在宋国强盛之际,估计庄子没有见到宋亡国(公元前286年)。其二,《庄子》书中提到公孙龙[6],又提到庄子曾见过赵惠文王[7]。虽然《说剑》篇可能是伪作,但庄书又提到庄子送葬过惠子[8]。惠子以梁(魏)襄王十三年失去梁(魏)国相位之楚(公元前306年)[9],他未必到楚即死,假定惠子卒于十年之内(公元前296年),时间即在赵武灵王到赵惠文王之间,所以庄子晚年是可以见得到公孙龙和赵惠文王的。以这两个线索,庄子卒年的上限可定在赵惠文王初年(赵惠文王元年为公元前298年)。早于此,则不能见到惠子之墓,再早一些,则不能见到宋王之强盛。
马叙伦据此考证,给出了一个比较宽的庄子生卒年上下限,即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至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这是一个比较可信的范围。我个人比较同意这个考证。当然,不能说这已经是定论。近年来出土战国思想史的竹简不少,有的正在整理之中,或者可以发现新的线索。就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很难找到坚确的证据提出有意义的新说。对马叙伦先生的考证提出商榷当然是可能的,例如说楚威王礼聘庄子时,庄子必已三四十岁,这固然是合理的推测,但是楚王礼聘庄子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有过却有人怀疑。钱穆《庄周生卒考》注引《黄氏日钞》云:“楚聘庄周为相,史无其事。凡方外横议之士,多自夸时君聘我为相而逃之,其为寓言未可知。又时君尚攻战权术,未必有礼聘之事。虽孟子于梁齐,亦闻其好士而往说之,非聘也。纵其聘之,何至预名为相而聘之?”[10]这是说得有一定道理的。《史记》本传所说威王礼聘庄子这件事,至少是有所夸张。虽不能确定此事完全系后人编造,但把楚威王聘庄子作为推断庄子生年的主要证据之一,却不能视为不可疑议之确证。
除马叙伦的考证之外,其他学者也提出一些不同的考证,[11]最后的结论与马氏提出的上下限相差都不甚远。需要说明的是,所有此类考证,根据都主要是《史记》庄子本传和《庄子》中所记庄子生平事迹。叶国庆对此类考证有一个很明白的分析:“后人考究他的年代的,每取《庄子》书里的事迹作为根据。各人对于《庄子》书里所记的见解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12]《庄子》一书,一则各篇作者和年代难定,二则寓言多,有些夸张,解释起来弹性大,学者之间有不同理解当然在所难免。张恒寿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说明,我赞成他的态度。他说:“(庄子)生活于前四世纪中期到(前)三世纪早期,大约在前396(按:可能为369之误)—前296年左右。具体的年代,有生于前369、355、328、375年,卒于前286、275、286、295年几种说法,这和老子时代问题的性质不同,不必过细推究。本来先秦诸子(的生卒年),除孔子、孟子几人外,都是根据其生平事迹、交游来往,大致推定的。所以凡是肯定说生于何年卒于何年者,反而显得意义不大而远于科学了。”[13]
再说一下庄子故里问题。
《史记》庄子本传说庄子是“蒙人”,可是未曾明言“蒙”属何国。汉人多认为蒙属宋国。《史记》庄子本传司马贞索隐引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刘向是西汉末年人,这是现在所见史料中最早说庄子为宋国人的记载。东汉说庄子为宋人者较多。《汉书·艺文志》记“庄子五十二篇”,班固自注:“名周,宋人。”张衡《髑髅赋》称:“吾宋人也,姓庄名周。”《吕氏春秋·必己》和《淮南子·修务训》汉末高诱注都提到庄子名周,为宋之蒙人。战国时的宋国地方,西汉大致封属梁国,《汉书·地理志》提到梁国有“县八”,第四即“蒙”。
《史记》庄子本传裴骃集解和司马贞索隐注“蒙”都说“地理志蒙县属梁国”,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说庄子“梁国蒙县人也”。《隋书·经籍志》中“庄子,二十卷”,下有自注“梁漆园吏庄周撰”。此说容易使人误解为庄子是战国时魏(梁)人。实际上战国的宋在汉代属梁,称庄子宋人或梁人意思当是一样,只是不同时代称谓不同而已。这一点在古书注解中有的已说得很明白。
庄子为宋国人这一点,《庄子》书中所记也可以证明。《列御寇》篇提到两件事,都表明庄子成年以后住在宋国。一件是:“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悦)之,益车百乘。反(返)于宋,见庄子曰……”这是说曹商自秦返回宋国以后去见庄子。另一件事是:“人有见宋王者,锡(赐)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粉矣!’”这是说宋国有人得了宋王赏赐以后去向庄子炫耀。王叔岷曾引《韩非子·难三》中一段话:“宋人语曰:一雀过羿,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他指出,韩非所引乃庄子《庚桑楚》篇文,而称为“宋人语”,宋人即指庄子。[14]此外,庄子文中多有以宋国为背景的传说和寓言,说明庄子对宋国的人与事十分熟悉,这一点可以旁证宋国是庄子生长之地。庄子出生的蒙地在宋国何地,史籍所载有不一致的地方,难以确考。现在多数学者认为,蒙地当在今河南商丘市境内。
庄子是宋国人,这一点大致可以确定。但是庄子与楚国又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庄子·秋水》和《史记》庄子本传所提到的楚威王聘庄子一事,虽然有可能夸张,但至少可信为楚国官方曾有意罗致庄子。这件事发生在楚国即说明庄子成年以后的活动区域包括楚国在内,而且很可能楚国是庄子经常活动的地方。此外,《庄子》书中亦多记载楚国的风土人情、宫廷传闻之类。最重要的是,庄子思想浪漫灵动,文字表述多借用神话语,与楚文化十分相近。故自古至今不少学者均认为庄子思想是楚文化的一部分。
庄子与楚文化之间肯定是有较深的关系,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究竟应当怎样理解这种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不过一般来说,庄子生为宋人,长成后多游历楚,思想感情和文字表述习惯深受楚文化影响,这一点本身并无矛盾。庄子思想是丰富而复杂的,是汇集融合多种文化成分而形成,很难单以某种地域文化特色就断言庄子是某地人。庄子文固然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但同时也有强烈的宋文化特征。钱穆就曾从商宋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发探讨庄子的生平与思想。[15]所以庄子文中的楚文化特色,绝不足以否定庄子为宋人的基本定论,不过这里有一些问题确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今人崔大华提出一种新说,认为庄子与楚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其更进一步的解释“可能藏匿在已经模糊了的庄子的家世中”。他认为“庄子可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可能是在楚国吴起变法时期(约在楚悼王十五年到二十一年,即前387—前381年),被迫迁移到楚国北陲,最后流落到宋国的楚国公族后裔”。[16]论者尚未能给这一新说提出直接的证据,但这一推测亦有启发意义。庄子与楚国之间的渊源关系如果能进一步揭示的话,对于理解庄子思想的文化背景,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注释:
[1]《庄子年表》引《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楚威王元年、梁惠王三十二年与齐宣王四年为同一年,后据考证,楚威王元年为公元前339年,梁惠王三十二年为公元前338年,齐宣王四年为公元前316年。
[2]《庄子·田子方》;《庄子·徐无鬼》。
[3]《庄子·则阳》。
[4]《庄子·山木》。
[5]《庄子·秋水》。
[6]《庄子·秋水》。
[7]《庄子·说剑》。
[8]《庄子·徐无鬼》。
[9]前人根据《竹书纪年》考《史记·六国年表》魏国世系有误。《六国年表》所记魏襄王十三年实际上应是魏惠王四十九年,魏哀王十三年应是魏襄王十三年。
[10]钱穆.庄周生卒考[M]//先秦诸子系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12.
[11]任继愈归纳为五种说法。1.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前286年(马叙伦);2.生于公元前355年,死于前275年(吕振羽);3.生于公元前328年,死于前286年(范文澜);4.生于公元前365年,死于前290年(杨荣国);5.生于公元前375年,死于前295年(闻一多)。(任继愈.庄子探源[J].哲学研究,1961(2).)
[12]叶国庆.庄子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2.
[13]张恒寿.庄子新探[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13.
[14]王叔岷.庄学管窥[M].北京:中华书局,2007:3.
[15]钱穆.庄老通辨[M].台北:三民书局,1971:1—2.
[16]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