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黄薇薇
本栏目共两篇文章,关注布鲁门伯格的美学和诗学思想。
第一篇《“摹仿自然”——论人类创造性观念的前史》为译文,译者根据布鲁门伯格的德语论文译出。在文中,作者对“摹仿自然”这一概念进行了考辨,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哲学中有关存在和创造的概念史流变,以探究人类原创性的可能性。人与自然,究竟是一组对立的实体,还是相互成就的参照,这个问题从亚里士多德时代一直争议至今。世间的一切乃至于人类的作品,究竟是对自然的单纯复制,抑或是可以证明人之存在的精神性创造?显然,亚里士多德与布鲁门伯格有着不一样的回答。在布鲁门伯格看来,一定程度上,人类的作品与自然原型之间有着些许间隙,从而可以凸显人之为人的存在价值。技艺并非自然的婢女,其潜在的创造性充盈并形塑了宇宙的自然。技艺的创造性是一种形而上学渴望,驱动着人对根本性的自我理解做出阐释,帮助人类确定其在存在领域中的位置。
第二篇《布鲁门伯格与“普罗米修斯”——读〈神话研究〉和〈神话与现代灵知〉》为论文,通过研读布鲁门伯格的《神话研究》,作者解释普罗米修斯形象之变迁在西方思想史上引发的问题和产生的意义,从而审视布鲁门伯格从神话角度对现代性和现代政治思想的思考。此外,作者还借助胡继华教授对《神话研究》的解读,尤其是神话与灵知主义的关联,结合歌德(和德国语境)与普罗米修斯的关系,讨论了神话终结等问题。
本栏目的两篇文章各有侧重,体现了布鲁门伯格的宏大视野和精耕细作的探究精神,无论是对“摹仿”的概念史梳理还是对普罗米修斯形象变迁的爬梳,都是为了回到原初语境以呈现思想源头的本来面目,同时又与近现代的思想家对同一问题的考量和解释融汇贯通,从而立体地展示了西方文明和思想源流的传承和变异。
2021年12月21日,辛丑冬至,胡继华教授因病溘然长逝,令学界师友悲痛不已。胡继华教授博学多识,勤于著述。他对布鲁门伯格的关注较早,在2012年和2014年就翻译出版了布氏的名著《神话研究》(上卷、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并于2020年出版了他对布氏的研究性论著《神话与现代灵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直到去世前,他还计划着出版布氏的《现代的正当性》(已付梓)和论文集《美学与隐喻书写》(未竟稿)两部译著,《“摹仿自然”——论人类创造性观念的前史》就是《美学与隐喻书写》的首篇。胡继华教授对布氏的思想极为用力,在生命的最后日子依然致力于此。本栏目刊出他的这篇译文遗稿,以纪念他对学界的贡献。如此,我们可以经验到他趋向于不朽哲思的运动;如此,我们可以随他一起超越死亡、进入生存秩序的永恒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