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新挑战:什么是未来技术
在本书中,笔者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商业人士、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应该如何应对将塑造未来10年的更深层次的技术趋势?笔者还恳请读者自己做研究,对于什么是一时的流行,什么是持久的、颠覆性的变革进行更深层的了解。对于技术而言,深度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做更多的功课、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有见地的观点,不依赖随机的时讯或标题党式咨询公司的年度新兴技术报告。
本书重点关注3~5年,甚至是10年范围内,与各行业和社会直接相关的新兴技术。其中的许多科学技术将促进持久的变革,最终成为有价值的平台。我们不知道它们将孵化怎样的创新、商用模式和社会实践。
本书的1~6章是关于技术的宏观观点。它是如何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在这10年里哪些技术更重要?
在第1章中,笔者阐述了变革的阻力,包括技术、政治、商业、社会和周围的环境。跟踪新兴技术、政策、商业活动和社会动态中的变革可以帮助人们决定优先追逐什么,了解哪些相互关系,以及填补哪些空白。这远比简单地追求热门技术和追逐互联网信息更有意义。更深层次地挖掘和理解以上四个影响因素才是分析变革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也是本书的后续章节存在的意义。
在第2章中,笔者调研科学技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创新。笔者主要通过平台技术、分类和技术可视化三个视角进行阐述。
在第3章中,阐述了政府的交互对新兴市场的影响,这些新兴市场往往是由创新带来的。虽然许多人认为,政府的标准化、禁令或详细规则限制或减缓了创新,但是事实上,政府建立了公平的竞技环境,政府监管有利于平等的市场准入,保护消费者,维持公共安全,例如一款新兴药物上市之前的临床试验。那些试图在“受监管”的行业内不顾监管进行创新的人很可能遭受挫折。初创公司23andME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它错误地认为初创公司允许向消费者传达严重健康问题,而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了这一点。
在本书中,笔者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思考商业模式。但是,在第4章中,笔者揭示了商业模式如何成为创新的主要工具。今天的新兴商业模式几乎能立即重塑工业界。也许最好的商业模式是创建一家初创公司,本书将特别关注一些独角兽创业公司,比如共享经济公司优步(Uber)、爱彼迎(Airbnb)。然而,从如今的新兴商业模式很难预判未来的模式。相反,为把握机会,人们必须不断地寻找这样的新鲜事物。
在第5章中,笔者强调社会动态性在人们接受某种发展趋势中的作用。社会动态性(人们对某种趋势“理解”或“接受”)通过纯粹数量的力量就能抢占先机或阻止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在零售行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商铺、供应商以及B2C企业家。在第5章中,笔者讨论了这种影响力的持续性,以及所有权、定价、产品策略、实体经济和其他相关问题。第5章还涉及消费心态学背后的科学,它是由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的民意测试而广为人知。值得一提的是,消费心态学还比较传统,没有初始设想那么强大。
在第6章中,笔者深入探讨了5种现代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技术、合成生物学和3D打印。为什么是这几种技术呢?因为它们相互作用,为技术、生物、材料、社会和心理学等学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利用这些技术,一堵墙、一块布、一个人,这些普通而被人们熟知的名词,可能会变得与它们一千年前大不相同。这是如何发生的呢?这可能需要10页的篇幅来解释。为了让读者概括性地了解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发生的变革,就需要简略描述以下问题:如今的每一项科技能够做什么?10年后这些科技能达到什么程度?人们应该关注哪些人(科学家、创新者、创业者)?人们应该读哪些书(出版物)?人们应该参加什么类型的科技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