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舍得留白:改掉假勤奋,变成真用功
如果让一个贪多的人画画,他一定会将画纸画满,一点点空白都舍不得浪费。
但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
例如,南宋杰出画家马远绘制的《寒江独钓图》,整幅画只在中间偏下的地方,画了一叶小舟,一位老翁在船头俯身垂钓,船旁仅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虽然画中留白处占整体画面的2/3,给人的感觉却是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留白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其精髓就在于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艺术创作可以通过留白提升意境,计划管理、自我管理也可以通过留白来提升质量。
一、计划要留白
你在做计划时,会不会给当天的每个时间段都安排上内容呢?
我以前做计划时就会这么做,从早上几点起床,中午几点吃饭,到晚上几点睡觉,每小时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计划做出来后,看起来特别周密,特别有效率(见图1-1)。
计划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看似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计划,通常不到中午我就执行不下去了,因为各种意外层出不穷。
比如,我安排上午10:00—11:00完成一份合作方案的拟定,但直到上午10:20,原计划30分钟之前就应该结束的一个电话还在继续。
而中午11:00—12:00我又安排了一个项目跟进会,从下午1:30一直到晚上9:00的工作内容也都安排好了。
这就意味着,只要错过了上午10:00—11:00这个时间段,我就没法做合作方案拟定这件事了,而这又是我今天最重要的事,因为对方在等着我将方案发给他。
最后,我不得不临时更改昨晚花了1小时精心编排的计划,占用下午的某个时间段来拟定合作方案。
但与按原计划在上午10:00—11:00拟定这个方案相比,下午拟定合作方案,我的心理状态完全不同。
图1-1 周密安排的周工作计划
上午做的话,我有一种一切都在计划中的高昂心态;下午占用做其他事项的时间段来做,我心里就很焦躁,觉得一切都失控了。
因为心理状态不同,上午花1小时就能做到80分的方案,下午花了2小时也只做到70分的水平,而且人还很沮丧。
这就是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不留白的害处。
但如果我换个做法,只做一个粗略的计划,不仅用不着花1小时来制订计划,而且哪怕发生了同样的意外,我的心理状态也会截然不同。
比如,前一天晚上我只花5分钟,就给第二天确定了3个主要事项。
●上午9:30应邀打个电话。
●上午11:00召开项目跟进会。
●给对方发合作方案。
与之前的例子相同,第二天上午打电话的时长超出我的预期,拖到上午10:30还没有结束,但这对我的心情毫无影响,因为我下午还有充足的时间来拟定合作方案。
下午1:30,我心情轻松地花45分钟就完成了合作方案拟定,剩下的时间我还可以灵活安排其他事项。
带着当日主要事项已经完成的成就感,我不仅毫不焦躁,而且很有效能感,因此还可能完成更多的任务。
这就是计划留白的好处。
做计划学会留白,有以下两个重要作用。
1.要事第一,突出重点
如果当天有10件事要做,其中有一件事是要事,那么你当天哪怕只完成了这件要事,也远远好于做了其他9件事但没完成这件要事。
要事之所以被称为要事,就是因为完成它得到的收益,或没完成它导致的损失,会远远大于完成其他事情得到的结果。
一份留白的计划,意味着你将可以调配的时间和精力都分配给了要事,这样更能保证要事的完成。
2.计划有弹性,增强可执行性
计划其实是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也就是你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假设了第二天的情况,然后基于这些情况做了安排。
但谁都没有能力准确预测第二天的情况,就像我原计划上午9:30—10:00打完电话,结果到上午10:30电话都没有打完。
但如果计划里有了40%左右的留白时间,那么就算电话时长拖延到上午11:00我也不怕,因为我有足够的留白时间来应对这一情况。
跟中看不中用的周密计划相比,这样的计划更有可执行性。
二、自我管理要留白
我的一个很努力的朋友,每天都会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哪怕某天只留了30分钟的空白时间,她都觉得很焦虑,觉得浪费了光阴。每次见到她,我都觉得她匆匆忙忙,没有片刻停歇的时间。但即便如此,她也仍不满足。
有一次她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早上5:00就起床。她试了几次都不行,太困了。
我问她晚上一般几点睡觉,为什么要早上5:00起床?
她说一般夜里12:00睡觉,早起是为了延长工作的时长,现在早上6:30才起床,觉得每天浪费了一个半小时太可惜了。
安排太满,人就成了时间的“奴隶”,每天被各种事情赶着走,很容易陷入无效劳动的死循环。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提过一个“5小时原则”:周一至周五,每天给自己留一小时。平日哪怕再忙,他都会给自己“制造1小时的空白时间”,做些真正想做的事,或者什么都不做。每天“偷懒”的这1小时,让他得以一直高效工作,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美国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也曾说过:“保持一定程度的无所事事,一向是做出好研究的秘诀。”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两种重要的思维模式:一种是聚焦模式,另一种是发散模式。
聚焦模式是一种局部思维。它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依靠专注力对外部信息快速处理。但弊端是,大脑处于聚焦模式时会偷懒,偏爱沿用固有经验,视野也更受限,只看得到眼前,容易形成思维定式。
发散模式是一种全局思维。当大脑处于发散模式时,你可以看得更全面、更长远,会灵光一现,想出超级点子。
方向对了,快一点慢一点只关乎量变;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失败,关乎本质。
因此,为了避免只顾低头拉车却不小心走上错路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允许自己有闲下来的时间,抬头看看路。
正如雷军所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