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5%工作精英才知道的基本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为用而学:看似学得更少,实则用得更好

有时,贪多、拼命学很多东西反而会导致工作与学习都被耽误,其根源是因为资源错配。

有些时间和精力你本该用来做价值更高的事,结果被占用了,这就会导致你投入了资源,却没有相应的收获,甚至还造成了机会成本的损失。

比如,我带过的一个做外贸业务员的学员,他的销售业绩不错,却迟迟无法升职为外贸经理。其原因是他的英语口语太糟糕了,每次与外商面对面交流,双方都会陷入“鸡同鸭讲”的尴尬。

他也非常清楚,这是自己最大的短板,但就是没法投入足够的时间来攻克它。

因为他怕在自己埋头练习英语口语的时候,同龄人和时代会飞快发展,把他抛下。于是他拼命学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心理、写作、时间管理、理财等。

这些繁重的学习对突破他的工作瓶颈毫无帮助,他的英语口语依旧很糟糕,无法从外贸业务员的职位升职。

如果他将这些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英语口语上,也许他早就升职、突破工作瓶颈了。

因此,要克服贪多的毛病,除了敢于留白,让自己闲下来,还要敢于减少所学的内容,做到为用而学。

所谓为用而学,就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立马就会用到的知识。这么做有以下三个好处。

好处一:工作与学习不冲突,合二为一。

从工作需要出发,优先选择学习的内容,意味着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而且是比课堂学习更深刻、更具实操性的学习。

你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学习场景的差异对比感知。

场景一:你是一家公司的应收会计,你有一项工作是将散落在多个表格中的客户信息和该客户的交易金额,合并到一张表中,要求一个客户对应一条记录。

这段时间,你在学习Excel公式的同时,也在背诵英语单词,你觉得你是更容易将公式用熟,还是更容易记住英语单词?

显然,你会将Excel公式掌握得很熟练,包括一些很复杂的函数,因为你会在工作中不断使用这些公式,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强化的过程;而且工作之外,相较于背单词,你也更愿意继续学习这些Excel公式,因为你工作上有需要,必须学会。

场景二:你跟我带过的这位学员一样,是一名外贸业务员,主要工作就是跟进公司的欧美客户,通过邮件或电话向他们介绍产品、反馈和解释订单的进展。那你更有可能记住英语单词,而不是Excel公式。

因为你会在工作中反复使用这些英语单词,而且你在工作之余也更有动力去背诵英语单词,因为你的工作需要,所以你不得不学会和记住这些。

因此,只要你做到为用而学,就再也不用在学习时担心工作没完成,在工作时又担心没时间学习了,因为你的学习和工作是合二为一的。

好处二:在工作中自然重复,抵抗遗忘曲线。

大脑是个特别容易忘事的存储体,应对大脑忘事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用间隔性重复这一方法。

可是,这很难做到。

就以背英语单词为例。

人人都知道每天背诵30个新单词,再将前一天背的单词重复记忆一遍,3天后再重复一遍,7天后再重复一遍,14天后再重复一遍,这样就应该能记得比较牢固了。

但是,到了第4天的时候,还愿意重复3天前背诵的英语单词的人估计就很少了,因为这太枯燥、太麻烦了,还不如只背新单词。结果就是背了后面、忘了前面。

但是,如果你是外贸业务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你今天上午背的单词,可能今天下午在与客户电话交流时就用到了,明天在邮件里可能又用了一遍,一周后又在与客户的电话交流中用了一遍。

因此,如果能采用为用而学的策略,就不用再担心大脑这个存储体容易忘事,因为最常用的内容,它一定会帮你记得牢牢的。

好处三: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

大脑很容易被虚假学习(比如点击收藏)的满足感欺骗,所以很多时候,你的学习只停留在表层,即所谓的“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就好比你学习如何拟文章标题。

看了别人写的一篇特别棒的干货文章,说文章标题做到“这最好(How)玩(Why)”,更容易吸引人打开看。你看完这篇文章后很激动,赶紧收藏了,大脑也很满足,感觉一下子就已经是拟文章标题高手了。

但真到了需要你拟文章标题的时候,可能你连“这最好玩”是什么都有些记不清了;即使记得“这最好玩”是什么,也拟不出符合这个标准的标题。

可如果你为用而学,你的学习就不会只停留在表层,也就不会将文章收藏起来或大概了解文章内容,就不了了之,因为你手头就有一篇文章等着你拟标题,你不得不实打实地拟出一个符合“这最好玩”标准的标题出来。

当你拟出这个标题后,你会发现新问题:为什么依然没什么人看我的文章呢?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新问题,你会更深入地学习,会发现除了标题格式要符合“这最好玩”,标题内容也要能切实满足读者的某个需求,如体现身份的需求、实用的需求等。

因此,采用了为用而学的策略后,你就能更深入地掌握你所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了。

知道了为用而学的这么多优点,现在你可能会有一个新的疑问: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做到为用而学呢?

方法很简单,你只需要按照下面的三个步骤做就可以了。

步骤一:选问题,即选择一个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为用而学,要求学完后能立马应用,因此你选择的这个问题,一定是你正在解决或即将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马上要录制一段音频课程,但是我对如何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不是很清楚,这时我就可以选择“如何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作为要解决的问题。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去选择学习内容,就可以有效解决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或者学习后没有实践,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的问题。

步骤二:定范围,即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选择好要解决的问题后,就要根据问题解决的迫切度和进度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首先要根据问题解决的迫切度,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如果解决问题的时间比较充裕,那么学习内容可以全面一点;如果解决问题的时间很紧张,就要学习立马能起作用的具体方法或技能。

还以录制音频课程为例。如果这个音频课程的录制有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有一周才开始,这时我就可以买几本纸质书或一门课,系统地学习关于发音、音调、气息、共鸣控制等的方法技巧。

但如果下午就要开始录制,而且当天就要完成录制,只有一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这时,我就只能买电子书,直接翻查与“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有关的方法,或者直接在网上搜索“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的技巧”,并选用其中可以直接上手应用的方法。

比如,我选择的方法就是:坐直、放慢语速、想象你对面有个人。

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后,还要根据问题解决的进度,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如果解决问题的周期比较长,而且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来处理,就可以优先学习第一阶段马上就要用的内容。

比如,做企业管理咨询项目,一般大约要三个月,通常会分为现状调研、方案设计、实施路线规划三个阶段。

假设,你现在被派去做一个关于二手车业务模式的咨询项目,但你之前做的都是房地产项目,对二手车几乎没有了解。可是明天就要开始二手车的项目,在短短一天内要学完与二手车相关的知识根本就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先确定现状调研阶段要用到的二手车相关知识,比如二手车的产业链条、二手车的行业环境、二手车当前的竞争格局以及二手车的发展趋势等,优先学习这些内容以确保调研的顺利开展。

在调研期间,再抓紧时间学习方案设计阶段要用到的二手车相关知识,如二手车的定价策略、二手车的竞拍策略、二手车的线下门店布点策略等。

定范围这个步骤的关键,就是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忍不住想学更多东西的冲动,紧紧围绕问题解决的需要来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否则就会出现陷入学习中不能自拔的情况,导致以下两个问题。

(1)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

因为你能投入学习的时间资源有限,将宝贵的资源花费在非急用的内容上,自然就会导致没能及时学会急用的内容,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2)浪费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学习的内容只要没有被应用,绝大部分就会被很快忘记,将来要用的时候又要浪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学习。

步骤三:实际用,即实际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不仅要学,更要知道如何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应用所学内容。

一旦你采用了为用而学的策略,你就会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来找解决办法,因此我不担心你是否会应用所学内容,而是要提醒你如何应用。

在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你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第一遍一定要严格遵循所学方法或技能的指引,一丝不苟地套用。

为什么呢?因为在你还没有经验的时候,只有严格地套用后,你才能根据反馈结果证明这个方法是否有用,否则你会永远纠结是方法没用还是你没用好;只有严格地套用,你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方法或技能,也才能知道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这个方法或技巧。

以依照“这最好玩”标准拟文章标题为例。如果你一开始就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没有严格遵循这个方法,也就是拟出的文章标题不完全符合“这最好玩”的标准,那么如果文章阅读量未达预期,你是认为自己没有用好这个方法,还是认为这个方法本身不行呢?你很难给出正确的结论。

反之,如果你拟出的文章标题完全符合“这最好玩”的标准,而文章阅读量依然不佳,这时你就可以得出结论:只符合这个标准还不够,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因此,在执行这个步骤时,切记:如果你没有相关经验,第一遍一定要严格遵循所学方法或技能的指引。

贪多地学很多东西,看似很努力、很上进,但可能只是一种逃避行为:通过不停地展开新内容的浅层学习,收获虚假的满足,以此避开深层学习的困难和痛苦。

所以,贪多学习可能是“伪努力”,为用而学才是“真用功”。

通过“选问题→定范围→实际用”这三步,你一定能做到为用而学,克服贪多的毛病,收获三大好处:工作与学习不冲突,合二为一;在工作中自然重复,抵抗遗忘曲线;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