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Ⅲ.德国汉学家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发展历程
1935年11月,一位伦敦《泰晤士报》驻上海记者说:“中国同德国有着比其他任何外国列强更密切的关系。”
德国汉学家率先开始自发地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与中德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德之间特殊的历史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发端于明朝末年德国在华传教士的活动,兴盛于清朝末年对德国军事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在早期的中德文化交流活动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被康熙称赞为“鞠躬尽瘁”的臣子、来自科隆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也是唯一一个在明清两朝都影响了北京历史的西方人。
德国与中国经济和军事上的广泛联系开始于清朝末年。洋务运动过程中,清政府曾数次派遣官员去德国受训。李鸿章1885年在天津设立武备学堂时,聘用了德国督导。其后不久,张之洞更是聘请了35名德国军官来训练他所建立的自强军。这些德国军官既是教员,又兼任各协(旅)、营、队(连)的指挥官。袁世凯新建的陆军则专门为军官们建了一所德语培训学校。一大批德国的军事理论和技术的著作被引进。
20世纪初至二战爆发前,中国成为德国在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工业产品销售市场和稀有矿产资源的提供者,而德国的政治、哲学思想更是影响了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人孙中山、蒋介石。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理论基础,它对中国当代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全方位的影响,只有用“深远”这个词来形容才算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