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剖析——初稿】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的致辞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下面,我就“《巴黎协定》:前进还是后退?”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三点看法。
当前全球能源正在经历“六个化”的深刻变革,即能源供需宽松化、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格局多极化、能源治理复杂化、能源安全多元化和能源系统智能化。在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巴黎协定》勾勒出了全球环境和发展的新秩序,把人类的发展装进了“环境的笼子”,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加快正在推动第四次能源革命前进的车轮。
一、《巴黎协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巴黎协定》的谈判过程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谈判过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了企业家们的积极参与,而且企业家的声音甚至超过了科学家和政治家。科学家的判断、政治家的决策、企业家的力量和全社会的行动共同促成了《巴黎协定》的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已逐步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虽然法律约束力较弱的内在制约因素和全球经济复苏发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去全球化势力抬头等外在制约因素使《巴黎协定》的实施面临缔约方利益的有效平衡、遵约机制的合理制定等重重挑战,但是《巴黎协定》凝聚了当前国际社会就气候变化问题所达成的基本共识,从长远看,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势不可逆转,《巴黎协定》将对各国的气候、能源、环境等政策取向产生深远的重大影响,将塑造出新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
二、《巴黎协定》促进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以油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在中长期内仍将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
中国对于《巴黎协定》采取的态度和立场充分展现了大国风范,所设定的2030年四大减排目标的力度之大超越历史,中国的能源结构将面临深层次的适应性调整。纵观全球能源发展史,能源结构转型符合从高碳到低碳再到无碳、从不够清洁到更加清洁、从低效到高效的客观发展规律。中国的中长期能源结构转型也应该遵循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高碳向低碳甚至无碳过渡、可再生能源与储能设备协同发展的过程。目前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超过60%,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不足14%,且技术和经济性瓶颈的破解尚需时日,可以预见,以油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在中长期内仍将作为中国的主体能源。在低油价新常态和《巴黎协定》生效履行的双重影响下,可以说中国石油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洗礼与变革。
三、天然气将在中国未来能源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
天然气是最经济、最有效率的减排能源,天然气燃烧的碳排放不足燃煤的一半。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之路已充分证明,无视天然气的作用,而单纯依赖非化石能源技术,最终将导致煤炭的“逆替代”。在世界的“脱碳”进程中,天然气将在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替代燃煤发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供应方面。天然气作为高效化石能源在履行减排承诺进程中的过渡作用将愈加凸显。
女士们,先生们:
《巴黎协定》的东风已经吹响了第四次能源革命的号角,开启了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新征程。我们将努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持续完善节能减排和高效清洁生产体系建设,加快天然气全产业链体制机制构建,关注与投入可再生能源领域,着力研发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全面打造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油气企业,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初稿交给了山羊胡。看了小毕的初稿,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企业家出席这样的论坛,理应表达对实施《巴黎协定》的良好愿望,展示中国企业对参与和贡献于环境治理的坚定决心,这不仅是展示企业形象,而且是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同时也是展示企业家的个人魅力。
从初稿来看,存在的问题如下。
(1)高度不够高。在这样的国际性场合,面对国内外嘉宾,应多谈论国际化话题,初稿有点过多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来谈,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都不够。
(2)定位不够准。在这样的场合谈《巴黎协定》这样的话题,并不是要做学术讨论,也不是要谈技术细节,而是要谈其意义、价值、趋势与走向,初稿有点琐碎。
(3)聚焦不够集中。三个标题中,除第一个直接谈《巴黎协定》外,后面两个分别是化石能源的前景和天然气利用问题,虽然与《巴黎协定》有关系,但比较间接。
(4)气势不够有力。初稿总体上气场弱,缺乏对问题深入思考、对情况如数家珍、对前途积极乐观所产生的气势和自信,较为平淡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