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马桑湾、茅台与赤水河

茅台镇的先民为濮僚人,日后演化为仡佬族的一支。后世对濮僚人的了解不多,不过这应该是极有生活情趣和智慧的一族人。早些年,我曾去云南做过茶叶的历史溯源,普洱茶技艺的最早发明者也是濮僚人,勐海与仁怀虽隔千里,却属同一大山水系。

这里最早被叫作马桑湾,因山谷里种满了马桑树而得名。后来,在河东岸发现了一股泉水,当地人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于是该地又被叫作“四方井”。到了明代初期,茅台街上修了一座万寿宫,宫外建有一座极为罕见的半边桥,在官方典籍中便出现了“半边桥”的地名。明代中期,赤水河两岸修建了九座大庙,其中的观音寺、灵仙寺和禹王宫内藏有三面濮僚人铸制的东汉铜鼓,此地便又名“云鼓镇”。

相比这些地名,茅台倒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了。

作为一种水生植物,茅有“茎长脉粗,易于结束”的特征,在上古汉人及周边少数民族的祭祀活动中,常常被用于占卜和作为植物崇拜的对象。孔颖达疏《尚书·禹贡》的注解中便有关于“裂土分茅”的记载。在流传至今的仡佬族傩戏中,不但有茅草舞,还保留着“劝茅”“喊茅”[11]的程序。《仁怀市志》记载:“历代濮僚人在此茅草地筑台祭祀祖宗,称之为‘茅草台’‘茅台’。”有些时候,它又被叫作“茅苔”,我看到过的一些早期的茅台酒瓶,便印了“茅苔酒”的字样。

当地学者告诉我,其实在仁怀境内还有不少以“茅”为地名的村落,在茅坝镇便有“九井八庙十茅台”的说法。“茅台村”这一地名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元末明初的一部《安氏族谱》里,怀德司安氏一世祖安朝和葬于“茅台村高台”。[12]

1954年,印有“茅苔酒”字样的酒瓶。这个时期的酒瓶沿用仁怀本地生产的圆柱形土陶瓷瓶,因盛酒易漏,1966年开始逐渐被乳白玻璃瓶替代

茅台镇的兴衰始终与穿镇而过的赤水河有关。

赤水河古称赤虺河,虺是一种毒蛇,据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它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云南省的镇雄县,经毕节、金沙、叙永、古蔺、仁怀、习水和赤水,到合江县入长江,干流全长445公里,流域面积2.04万平方公里。赤水河流域群山连绵,地少人稀,所流经的12个县中,有6个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13]。因此,如果没有酱酒产业的勃兴,这一带的经济发展恐怕难有支点。

在全国的所有河流中,赤水河最特别之处,就在于“赤”。

一年之中,河水在大多数时间里清澈透底,然而,一到了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雨季来临,河水陡然变成赤红色,一直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河水再变清澈。千年如是,竟成规律。古人觉得很是奇妙,认为是虺蛇作怪。今人的解释就很科学了:赤水河流域属于丹霞地貌,紫红色的土壤中砂质和砾土含量很高。雨季时节,雨水冲刷土壤入河,改变了河流的颜色;而秋季到来时,降雨减少,河水便再度清澈。

不同时节的赤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