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企业创新: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名词概念和含义

一、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属于历史范畴,这一概念会随着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目前学界对于金融发展的概念并没有清晰、统一的界定,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与衡量。一类学者认为,金融发展重视金融“量”的扩张以及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发展”一般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相对于国民财富的扩张。如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主要用金融相关比率(FIR)即金融资产总量与GNP的比值来反映金融增长程度。随后戈德史密斯进一步对金融发展的概念进行了拓展与延伸,进一步提出金融发展包含了金融结构的变化,而金融结构就是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另一类学者认为,除了金融“量”的扩张以及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发展还需要考虑制度和政策因素(Mckinnon,1973)。国内学者张杰(2017)则提出了“金融成长”的概念,他认为金融发展是指金融配置资源效率与使用效率的高低,而金融成长是对金融增长与金融发展概念的一种综合,内涵更为丰富。金融成长不但包括金融市场的完善与金融结构的变化,而且包含金融结构的空间差异、部门差异、金融制度的变革、金融观念的转变等。

随着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评价金融发展的量化指标也被逐步提出并得以完善,形成较为系统的金融发展衡量指标体系。该量化指标的形成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在其《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采用了金融相关率指标(以下简称“FIR指标”);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了金融中介发展指标体系,该体系融合了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和金融政策等标准;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在麦金农和肖学派的第二代扩展理论中,学者们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融入“金融—经济”发展的模型中,因此该理论也将金融发展指标体系扩展到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这进一步完善了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其主要内容如表2-1所示。

表2-1 金融发展指标体系

二、创新

西方经济学中的“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德文版)一书中提出的。在熊彼特看来,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①引入新产品;②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市场;④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发动机”,创新导致经济增长与发展,创新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周期性循环。经合组织参照熊彼特的观点将狭义的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即把一种设想变为一种投放到市场上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的转变过程;或把一种设想转变为用于工业中的新的或改进的工艺。德鲁克将“创新”概念推广延伸,提出了“社会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欧盟1995年度《创新绿皮书》中认为,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它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使得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可能”。陈建青和扬甦华(2004)认为,经济领域内的创新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的创新主要是微观经济主体内部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而宏观层面的创新主要是理念创新和制度环境创新。理念创新是创新体系的核心层次,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文化习俗等方面;制度创新主要包括法律制度、行为制度、管理制度等,它们构成创新体系的第二层次。行为创新是创新体系的第三个层次,属于运行层次和操作层次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三个层次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互动,促进社会创新的生成。

本书主要涉及的内容为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决定公司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的关键要素。从整个公司管理到具体业务运行,企业的创新贯穿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细节中。企业创新涉及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各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孤立地考虑某一方面的创新,而是要全盘考虑整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各方面创新是有较强的关联度的。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本书谈到的企业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以创造新技术为目的的创新或以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创造的资源为基础的创新。前者如创造一种新的激光技术,后者如以现有的激光技术为基础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新服务,在现实中两者常合二为一,统称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认识技术创新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是技术创新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常见的技术创新衡量指标包括: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专利存量,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和科技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技术市场的发展(刘和东、施建军,2009),政府投入(贺青、葛翔宇,2014),产学研合作因素(吴友群、赵京波、王立勇,2014),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郑琳琳,2016),每百人的科技论文数和每百人的专利数(葛鹏飞、黄秀路、韩先锋,2018)以及FDI技术外溢(陈柳、刘志彪,2006)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在较早的文献中,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常见的经济增长衡量指标包括: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人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人均实际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经济增长中实物资本积累贡献之外的剩余,即“索洛剩余”)、国内投资占GDP的比率、经济效率指标。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要素积累率、资源禀赋、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国民教育程度、制度建设、法律体系的有效性、国际贸易、种族和宗教的多样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