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产品
信托产品在中国影子银行的各种业态(小额贷款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P2P公司、担保公司等)中,大概是历史最悠久也最成功的。通过发行收益丰厚同时被认为非常安全的信托产品和理财计划,把资金贷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些传统银行不能够放款的领域,中国信托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5]
按照波士顿咨询公司2014年的全球财富报告,中国2013年拥有百万美元资产的家庭达到2 378 000个,比2012年增长了82%。这些中国最富有的家庭的金融资产,在过去一年增长了49%,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该报道特别指出,很多中国的高收入家庭在信托产品上的投资对其财富增值做出了重要贡献。[6]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拥有百万美元资产的家庭达到了620万,财富也比同期增长了超过100%。
纵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信托行业的规模,其实和政策支持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相当紧密的联系。中国信托行业资产规模从2008年的9 000亿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90 000亿元,5年的时间里增长至10倍。即使是在中国银监会2010年发布禁止银行和信托公司之间合作的规定之后,信托公司仍然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市场上强烈的投融资需求。[7]信托产品的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一些分析人士认为2013年6月发生的“钱荒”现象,一定程度上是很多信托产品和理财计划集中到期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引发的。[8]
在银监会禁止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合作之后,证券和保险公司也发现了影子银行这一轻松获利的机会,开始展开和银行的银证银保合作。这一系列资金和业务的分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信托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在2014年终于出现了放缓的趋势。[9]
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6万亿元,达26.25万亿元,同比增长29.81%,较2016年末的24.01%上升了5.8个百分点,信托资产同比增速自2016年第二季度触及历史低点后开始回升。
在2016—2017年“宏观去杠杆,金融防风险”政策导向下,信托行业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发展基调指引下,管理规模也随之逐渐压降。2022年第四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延续了当年以来企稳回升的发展趋势。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1.14万亿元,同比增长5 893.44亿元,增幅为2.87%;环比增长649.67亿元,增幅为0.31%;相较于2017年第四季度的历史峰值,2022年第四季度信托资产规模下降了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