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贷款
影子银行的另外一种业务模式是委托贷款。委托贷款其实是一家公司直接贷款给另外一家公司的业务。银行并不使用自己的资金,只在其中扮演中介的角色。2012—2013年,中国委托贷款业务的规模从1.28万亿元增长到3.83万亿元,委托贷款规模占中国银行业贷款总规模的比例从16%激增到了29%。[10]
2012—2013年的几项研究表明,高速发展的委托贷款业务中,超过1/3的资金都投向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委托贷款很可能就是2009—2013年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提供新增资金最多的融资渠道。[11]随着2018年银监会关于委托贷款管理办法政策的出台,委托贷款的规模才逐渐得到控制和压降。
由于委托贷款实质上是通过银行借的民间贷款,因此贷款的利率和协议细节都非常灵活,而银行则无须动用自己的资本金就可以赚取服务费用,因此对于这一业务也非常支持。但是随着201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调整,这个大家普遍认为既安全又有高回报的行业,也开始显现颓势。在2014年的年报中,不少上市公司都披露,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过去一两年里放出的委托贷款面临资金安全的风险。
龙盛集团是浙江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在2013年的年报中,龙盛集团披露该公司通过委托贷款获得了大约2 000万元的利息收入,同比下降了77%。更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还披露,通过委托贷款向其借款的房地产开发商,由于财务压力,有数笔贷款目前处于违约、重组和协调赔偿阶段。[12]龙盛的经历在2014年绝非个案,很多类似的上市公司和多元化的投资集团也面临着委托贷款违约所带来的收入下降和风险上升的挑战。直到中国房地产市场企稳之前,中国的委托贷款领域估计会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压力和调整。
和信托行业类似,委托贷款的发展和规模也随着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和政策变化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委托贷款存量规模为13.88万亿元,在171.2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8.11%。除了百万亿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规模仅次于18.21万亿元的企业债券,是社会融资途径中的第三大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央行统计显示,2016年,委托贷款增加明显。2016年委托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为12.3%,比2015年高1.9个百分点,规模存量同比增加19.8%。在其合理增长之外,其中的不规范运作也隐匿了部分资金空转的事实,以及通过委托贷款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等违反国家政策导向的领域。
根据Wind统计,截至2017年11月末,委托贷款规模总计13.91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8%。自2015年以来,委托贷款增长较快。其中,2016年委托贷款新增高达2.19万亿元,远超2015年的1.59万亿元。但从2017年4月开始,委托贷款新增出现月度萎缩。2017年1—11月,委托贷款新增仅为7 168亿元,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3.92%,远低于2016年的12.67%,其中第一季度新增6 347亿元,第二季度委托贷款萎缩358亿元。
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2年末,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4.21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委托贷款余额为11.24万亿元,同比增长3.4%;信托贷款余额为3.75万亿元,同比下降14%。最新统计显示,自从2016年宏观政策方向调整以来,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规模都出现了明显下降,中国影子银行由此所引发的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风险,也因此得到了有力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