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质量管理理论
1.目前主要汽车厂使用的质量管理理论
(1)丰田模式
源头质量:丰田汽车公司认为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因此,丰田人把质量保证的重点放在了生产现场和工序作业管理,强调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丰田汽车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规定,生产现场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对产品质量负基本责任。公司要求,零部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对其进行质量检查的是作业人员,而不是质检人员。
自动化:自动化是丰田汽车公司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丰田的自动化是指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使机器设备能够自动判断工作状态的好坏,自动检测出不合格品,并在不合格品产生时马上停止工作,从而阻止不合格品的继续生产。通过自动化,丰田汽车公司达到了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完全融入生产过程的理想境界,排除了作业人员不停地对设备进行监视的需要,将操作者从机器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并让他们把精力集中在锻炼自身技巧和能力的工作上,激励现场人员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难度更大的质量改善当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方针目标管理:丰田汽车公司的质量管理是所有部门、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为了有效地实现全公司的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方针目标管理就是对全公司的质量管理具有支撑作用的一种管理体制。丰田汽车公司1963年开始引入了方针目标管理。每年年初,丰田汽车公司以“公司方针和目标”形式,发布公司所策划和制定的公司前进指南、前进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并且将其详细地分解到各工厂的厂长方针目标、部长方针目标等。所有的方针目标都以计划书的形式要求相应部门予以贯彻。
供应链质量管理:丰田汽车公司虽然所需的零部件种类繁多,但是其零部件的自制率非常低,80%的零部件是协作企业生产的。在这种情况下,丰田汽车的整体质量水平就取决于所有协作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为此,丰田汽车公司号召“丰田家族”的所有成员共同为保证丰田汽车的质量而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在丰田汽车公司的有效影响下,其协作企业能够供应优质零部件与材料,从而保证了供应链的整体质量。
总之,丰田汽车公司的质量管理特色是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以自动化为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以方针目标管理作为全公司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组织制度,以加强供应链的质量管理来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
(2)大众模式
大众汽车公司有一套严密的、完整的、高效率的质量保证系统,从上到下有一套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首先,在公司一级设有质量管理部,负责规划、贯彻和检查新产品质量。质量管理是从顾客的角度,提出产品质量要求,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质量管理是全公司质量活动的中心,它直属公司的董事会,对各部门的质量职能进行协调,以确保产品质量。其次,在工厂一级设有质量管理科,它直接对公司的总经理、厂长负责。公司强调预防第一,竭力把不合格的产品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公司有句名言:“质量必须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是贵的,糟糕的质量就更贵”。为了保证生产高质量产品,大众公司按产品的生产过程,把质量划分为四个部分:批量生产前的质量保证、外协零部件的质量保证、自产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注意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质量。
2.质量管理
ISO 9000:2005标准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这里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质量方针
ISO 9000:2015标准对质量方针的定义是:“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组织的宗旨和方向。”所谓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定义中的组织是广义的概念,是指公营、私营或联营的具有自身功能的、独立经营管理的公司、社团、商行、企事业单位或公共机构,或其中一部分。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可以与组织的愿景和使命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从定义可知,质量方针是一个组织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但质量方针的制定与实施是与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密切相关的。制定质量方针必须以有关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结合本组织的质量方向,特别是针对如何全面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努力开展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并且质量方针还应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以确保围绕质量方针提出的要求确定组织的质量目标,通过全体成员努力实施质量目标,才能保证质量方针的实施。
(2)质量控制
ISO 9000:2015标准对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从定义中可知,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质量能满足组织自身、顾客及社会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它通过采取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对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实施控制,排除会使质量受到损害而不能满足质量要求的各项因素,以减少经济损失,取得经济效益。
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预防不合格产品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组织应对影响产品、过程和体系质量的有关人员、技术和管理三方面的因素予以识别,在实施质量控制时,首先应进行过程因素分析,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加以控制,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质量控制应贯穿在产品形成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输入、转换和输出等三个环节,通过对每一过程三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个过程才能处于受控状态,持续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才能得到保障。质量控制程序包括下面两个方面。
1)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环节、各因素制定计划和程序,建立质量控制计划和标准。
2)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连续评价和验证,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
为了使质量控制发挥作用,必须注重以下3个环节。
1)对影响达到质量要求的各种作业技术和活动都要制定计划和程序。
2)保证计划和程序的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连续的评价和验证。
3)对不符合计划和程序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异常活动进行处置并采取纠正措施。
(3)质量保证
ISO 9000:2015标准对质量保证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从定义中可知,质量保证的核心是向人们提供足够的信任,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确信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根据目的不同,质量保证可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两类。内部质量保证的主要目的是向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提供信任,使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确信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能满足质量要求。为此,组织中应有一部分管理人员专门从事监督、验证和质量审核活动,以便及时发现质量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促使质量控制能更有效地实施,从而使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放心”。但是,随着人们对质量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也有向组织的全体员工提供信任的必要,这是建立全体员工对于组织质量管理的信心的重要活动。因此,内部质量保证是组织最高管理者实施质量活动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外部质量保证是在合同或其他外部条件下,向顾客或第三方提供信任,使顾客或第三方确信本组织已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合同产品有一整套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案、办法,有信心相信组织提供的产品能达到合同所规定的质量要求。一般来说,外部质量保证必须要有证实文件。
(4)质量管理体系
ISO 9000:2015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体系。”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其中的要素是指构成体系的基本单元或可理解为组成体系的基本过程。
因此,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组织建立管理体系首先应致力于建立相应的方针和目标,然后设计出为实现该方针和目标所需的一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基本单元)。当然,这些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应由一定的组织结构来承担。这就需要在组织内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提供必要的资源,规定开展各项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一个组织可以有若干个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若干个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致力于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相关的组织机构、过程、活动和资源。质量管理体系由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与改进四个过程(要素)组成。
(5)质量改进
ISO 9000:2015标准对质量改进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是组织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组织的竞争力,有必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为此,组织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推动和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使其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能使顾客满意,并为组织带来持久的效益。所谓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的度量;效率是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有效性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对组织质量管理活动而言是密不可分的。离开效率,将付出高昂的代价换得有效性的结果;离开有效性,高效率的后果将是可怕的。另外,质量要求是多方面的,除了有效性和效率,还有可追溯性等。所谓可追溯性,是指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当考虑的对象为产品时,可追溯性可涉及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加工过程的历史、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等。为此,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必须追求持续的质量改进。组织开展质量改进应注意以下三点。
1)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的。组织产品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改进形成质量的过程来实现。
2)质量改进致力于经常寻找改进机会,而不是等待问题暴露后再捕捉机会。对于质量改进的识别主要基于组织对降低质量损失的考虑和与竞争对手比较中存在的差距。
3)对质量损失的考虑依据三个方面的分析结果:顾客满意度、过程效率和社会损失。这三个方面的质量损失问题不仅给质量改进制造了机会,也为质量改进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分析比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