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马圉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1)。野人怒(2),絷其马(3)。子贡往说之,毕词而不得(4)。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5),以九韶乐飞鸟也(6)。”乃使马圉往谓野人曰(7):“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边批:自是至理,安得不从?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
【注释】
(1) 逸:脱缰逃跑。
(2) 野人:古时住在四郊之外的人。与“国人”相对。
(3) 絷(zhí):拴住扣留。
(4) 毕词:用尽说辞。
(5) 太牢:古代祭祀中,牛、羊、猪三牲具备谓之太牢。亦指规格最高的祭品。
(6) 九韶:舜时乐曲名,一说帝喾时所作。被认为是最动听最盛大的音乐。
(7) 马圉:养马的人。
【译文】
孔子出游,途中马脱缰逃跑吃了庄稼。农夫发怒,拴住扣留了孔子的马。子贡前去交涉劝说农夫放还马,用尽说辞农夫也不理他。孔子说:“用别人所不能听懂的话去游说别人,譬如把太牢这样最高规格的祭品进献给野兽,用九韶这样最盛大的乐曲去取悦飞鸟。”于是派马夫过去对农人说:“你不曾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不曾到西海之地游玩,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的马怎么能保证不偷吃你的庄稼呢?”边批:自然是至理,怎么能不听从呢?农人听了很高兴,解开缰绳把马还给了他。
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马圉之说诚善,假使出子贡之口,野人仍不从。何则?文质貌殊(1),其神固已离矣。然则孔子曷不即遣马圉,而听子贡之往耶?先遣马圉,则子贡之心不服;既屈子贡,而马圉之神始至。边批:全神乎气机,岂浅鲜能知?圣人达人之情,故能尽人之用。后世以文法束人(2),以资格限人,又以兼长望人,天下事岂有济乎?
【注释】
(1) 文:文采。质:朴实。
(2) 文法:法律条文。
【译文】
人各自因为类似的性情、经历相互沟通认同。在农人面前讲论《诗》《书》,这是酸腐的读书人之所以误国的原因。马夫的说辞很好,假如这番话出自子贡之口,农夫也不会接受。为什么呢?文采和质朴的样貌大不相同,彼此的心自然隔开了距离。然而孔子为何不当即派马夫去,而任由子贡先去呢?先派马夫,子贡内心必定不服气;子贡已经失败了,那么马夫的神奇作用才能表现出来。边批:完全是天地自然机能规律的神妙运用,哪里是浅显的人能理解的?圣人能通达人情,所以能充分发挥各人的才干。后世以法律条文束缚人,以资历限制人,又用兼有所长来期望人,天下的事情怎么能成功呢?